段立 郑志玲
[摘要]高校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能更好确保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迎来新的机遇,又迎来新的挑战,机遇方面:大数据技术能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全面采集和追踪学生的信息,有利于精准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挑战方面:数据化意识不足导致大数据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大数据储存能力不足导致信息流失,大数据技术人才缺乏导致获取信息价值不高。通过全方位分析研究,文章认为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建:一是建立全员使用大数据工作体系;二是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三是科学搭建数据化平台体系;四是完善知识和技术应用双师型人才引培体系。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心理健康;云计算;教育体系;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经历一场变革。在思维模式方面,大数据不仅改变了学生的交流方式,还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主动参与网络学习,并积极参与到网络沟通交流中,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教师需要紧跟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革新。高校应该深刻认识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效果。高校通过大数据技术,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行为特征,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优势,从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确保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虽然大数据技术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适应性,例如,心理健康教师大数据技术运用意识不足,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不够创新,数据质量不够稳定,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一、大数据技术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的特点之一是其数据来源多样且规模庞大,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多元化导致数据不仅拥有惊人的数量,而且种类繁多。对教师而言,单一类型的数据处理并不会成为技术难题,但是当信息汇总且种类繁杂时,其要处理这些信息则将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此外,数据的产生和传播速度也会影响大数据的处理,特别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信息传播效率不断提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可以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并且能永久地保存。因此,在大數据时代,掌握信息数据就等于掌握资源,人们如果能够及时收集和分析各类渠道的信息,就能为事件的认知和处理带来极大便利,也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资源分配,从而提升工作实效[1]。
(二)大数据技术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
1.大数据技术能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在大数据技术普及的时代,高校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共享网络资源,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高校通过开发和建设在线课程,如“慕课”“微课”,可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资源。高校通过建设线上课程,不仅能合理分配师资,还能够突破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生可以巩固学习效果和加强知识掌握。对心理健康教师而言,依托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完成的情况等,实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高校通过合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分析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对不同年级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课程,从而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全面采集和追踪学生的信息
高校通过大数据记录学生的心理行为,可以得到更客观的数据。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收集学生的心理普查数据和一卡通数据,以量化的方式获取学生的社交网络、消费情况、时间分配情况、饮食健康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输入内容来建立学生心理问题识别的模型。该模型包括心理健康指数、学生群体画像以及针对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分析等信息,并通过抽样的心理普查结果输出来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心理健康信息的全面采集和跟踪[2]。
3.大数据技术有利于精准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
高校可以通过大数据采集的信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数据库,其通过对数据库的技术分析和处理,能更好掌握高校学生心理活动的共性规律,以及个体的行为差异特征。其对差异性个体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进行科学预测,可以精准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构建一套心理预警系统。相比传统的量表式心理预测和干预工作,大数据的分析预测更加精准和高效,有助于高校提高对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及时性,从而尽可能将危机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提升心理危机预防实效[3]。
(三)大数据技术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
1.数据化意识不足导致大数据作用发挥不明显
目前,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于数据化意识不足,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力度不够,导致很多时候心理健康教师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存在一定滞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较为被动。虽然有部分心理健康教师会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但干预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变革,也积极尝试通过平台和软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测评来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但是一些高校在开展心理测评时连续性不够,导致对部分学生的有效追踪不足,缺乏实效性,因此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法持续以学生测评结果为依据。在这种情形下,部分心理健康教师依据工作经验来开展心理状况排查,但此种方式科学严谨性有待提升。虽然一些高校也在尝试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大都处于初步阶段,深入性相对不足,并未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因此其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也不明显。
2.大数据储存能力不足导致信息流失
在大数据背景下,一些高校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会通过各类互联网平台来采集和分析学生相关数据信息。青年大学生对互联网中的各类新鲜事物充满兴趣,高校通过这种做法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内容,既包括学生在各类社交媒体上所产生的数据,又包括学生在各类校园网平台上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信息量十分庞杂,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进行分析和提炼,才能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这对高校数据存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部分高校数据存储条件不足,而且缺乏数据分析的专项负责人员,导致大量有效信息的流失[4]。
3.大数据技术人才缺乏导致获取信息价值不高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信息要想得到充分利用,不仅需要注重数据的收集,还需要注重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以便获取精准的信息价值。对高校而言,如何处理和运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效数据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结构复杂,使得高校想要直接使用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为了提高数据信息的使用价值,需要对大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和价值挖掘。然而实际情况是,高校缺乏具备专业数据分析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导致部分高校难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给大数据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充分利用造成一定困难。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原则
(一)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因能快速高效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工作精准性和科学性,得到高校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重点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高校需要围绕这个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创新。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进一步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来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挖掘与此相关的信息和资源,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凸显数据价值的引领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并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高校应重视数据价值的引领作用,充分结合学生实际表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认同。在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高校通过大数据挖掘和技术分析等方法,可以了解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困惑[5]。
(三)凸显人文情感的融入
数据资源和信息是不具有情感色彩的,但是高校教育事业则是要投入人文情感和温度的。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频率升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加大人文情感投入,如果高校仅是给予学生单向灌输式的知识教授,难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求,也无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融入人文情感,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心理健康教育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学生更多关怀与引导[6]。依托大数据技术,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全面展现人文关怀,通过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教育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通过人文情感融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及时防范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7]。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全员使用大数据工作体系,深化大数据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首先,高校要主动适应时代变革和发展需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改进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进一步明确大数据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全体心理健康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提高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意识,重视大数据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中的科学应用,从而提高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其次,高校应完善多样化的举措,为大数据技术的充分运用提供有效保障,营造全员使用大数据技术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最后,心理健康教师要主动树立大数据思维,主动学习大数据技术,科学运用大数据分析,深化大数据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高校通过这些努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8]。
(二)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心理知识兴趣和热情
为了适应快节奏和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积极寻求新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素质。在此背景下,心理健康教师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心理健康教师通过新兴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技术,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和发现心理健康的世界,激发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将课程内容置于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课后自主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9]。在课堂上,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互动。此外,心理健康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和手机媒体等设备,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线上和线下教育模式的融合。然而,仅改变教学模式还不足以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师还要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创新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通过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心理辅导、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应对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挑战。
(三)科学搭建数据化平台体系,实现监测内容全程化和全面化
为了实现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数据监测,高校可以采用传统的人工监测和计算机系统监测两种方式。在网络时代,许多学生会在社交媒体上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在网络上体现他们的心理变化。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贴吧等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信息、帖子、评论、留言等数据,这为追踪和记录学生使用行为提供支持。这种追踪和记录能够提供最真实、全面的行为数据,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监测。此外,高校还需要收集学生的社会活动行为记录。随着技术的发展,个体社交活动的行为轨迹都可以被大数据详细记录。例如,在校园中,学生的校园卡消费情况、图书借阅情况、上课出勤情况、考试成绩情况、助学贷款、参加的校园活动等都可以被记录追踪。高校通过此类信息的分析整理,可以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规律和行为特点,从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高校可以借助智慧校园的建设,应用数据监控、设备监控、物联网等新技术,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数据,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档案,搭建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体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服务和引导[10]。
(四)完善知识和技术应用双师型人才引培体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高校需要充分引進和培养在大数据技术运用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方面兼具的双师型优秀人才。首先,高校需要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开展系统的大数据知识及应用培训,提高他们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其次,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助推心理健康教师积极掌握大数据技术在相关领域的深度应用。最后,高校要高度重视双师型优秀人才的引进,为大数据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充分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升心理研究的实效性,还能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精准性,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品质发展。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和分析其中蕴含的有效信息,准确了解大学生心理成长和心理问题发生的规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和宣传普及方式,持续探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许靖悦,王靖宇.大数据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12):150-152.
[2]陈可,赵宾.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热点与前沿[J].华东科技,2023(05):87-90.
[3]唐雁,李雪,张津凡.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防范与快速反应机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532-541.
[4]全春光,谭晓翠,刘飞跃,等.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构建与应对[J].科技与创新,2021(21):42-44,48-49.
[5]杨伟樱,兰天,杨延波.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心理健康体系构建与开发路径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2(01):20-24.
[6]郝俊杰,杨雅涵.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3(07):1129.
[7]尚瑞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发展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23(05):801-802.
[8]李若彬.“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途径探讨[J].品位·经典,2023(08):43-45.
[9]金敏.网络心理健康平台建设探析[J].大学,2022(28):181-184.
[10]耿梅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2(12):40-43.
[基金项目]2021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开放课题“融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策略”(项目编号:SCNUKFZC044)研究成果;2023年度广东白云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精品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三微一体网络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BYXG20230302)研究成果;广东白云学院“立言立行”网络育人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编号:BYXG2021010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段立(1985—),男,湖南湘潭人,广东白云学院校长助理,副教授;郑志玲(1983—),女,湖南永州人,广东白云学院辅导员,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