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劼颖
(上饶市广信中学,江西上饶 334100 )
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本身,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对于非艺术生来说,美术并不是必学科目,而对于大部分艺术生来说,美术是助力高考的工具,学生们学习美术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且不同学生美术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学生单纯对美术存在好感但基础薄弱,部分学生美术基础较好但艺术素养有待提升,这种差异性导致学生呈现出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同时,教师教学期间普遍会将教学重点置于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更高成绩,让学生顺利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较低,未针对不同学生设计针对性教学计划,一刀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受到很大局限,因而导致很多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放弃美术,或因学习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影响进一步发展,这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中美术教学实效性,影响学生未来在美术方面的长远性。差异性教学在美术教学当中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针对性及科学性,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程度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找到适合自己的美术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彰显、发展自己的个性,逐步提升美术素养。
差异性教学指的是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站在学生差异的角度,依照学生差异而调整自身教学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一种教学手法,这种手法能够立足每个学生学情,使其能够在自己原有情况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是一种“保底”但“不封顶”的教学手段,在新课改背景下,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还有助于促进教学模式、结构的转型升级,使教学更符合当代学生全面性、个性化成长及学习需求,对学生未来的长远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差异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有很多,比如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材施教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强调的都是教师应该立足学生差异,为其提供适宜的教学与指导[1]。每个学生都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个体,其在学习知识期间由于能力、思维、基础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其呈现的学习成果也不尽相同,若教师一味采用统一化教学手法,选择忽视学生差异,或将学生呈现出的差异归咎于学习不认真、没天赋等原因,学生的发展将受到阻碍,这并不是良性教育的体现,且教育过程中会缺失公平性。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应在尊重、注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理念、方法的转变,为学生提供更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案,将学生的优势充分激发出来,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育人价值,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美术人才”。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期间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成长期间养成的,能够促进自身及社会良性发展的关键能力及必要品格,各科教师在教学期间都需要充分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维、品质等各个方面。对于高中美术课程来说,教师则需要提升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但传统统一化教学当中,学生思维及能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很多学生的优势难以被发挥出来,遇到的学习困境不仅无法被教师及时发现,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不够科学,这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素养发展。差异性教学强调的就是关注学生的差异,其包括学生的优势、劣势、问题、困境等等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期间基于学生的差异帮助学生实现针对性提升,如此教学更能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值得教师予以更多关注[2]。
个性化发展指的是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关注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独特优势或特点进行专项激发,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学生的天赋、特点、兴趣、优势、爱好等等,如此学生的发展方向及状态就会呈现出唯一性及独特性,这特性会让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多元化的发展机遇,在社会竞争当中也可能更具优势。差异性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教师在关注学生差异的同时,就能逐渐发现每个学生独有的闪光点,在共化教学与个性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在保留其个性的同时,深度挖掘其潜能。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符合当代及未来学生的发展需求,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全面,因此无论是为了学生、社会还是为教育本身,教育改革都是势在必行之举。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合差异性教学理念,实际上就是新型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磨合,这必然会促进传统教学的转型升级,在这一理念之下,教师会切实践行以学生为本,会全面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应有的教育”,这同时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3]。另外,差异性教学期间,教师可将同一水平的学生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加快,效果会增强,在美术方面的发展会更长远,教师教学总效能也会明显提升,这都对课程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
差异性教学主要针对的就是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强调从学生差异出发调整教学计划,因此落实这一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就是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对于高中美术教学而言,教师就需要侧重了解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具体学情,并深入研究学生呈现出学情差异的原因,明确其在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但美术课程需要涉及的学生实际上比较多,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因此在最初阶段教师可短时间采用统一化教学手法,在这期间教师可通过阶段性测试、期中或期末考试、学生的日常交流、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等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学生所具备的美术学习能力及思维,其是否具有过人的优势,是否在某些方面存在天赋等等。另外,美术是一项比较强调艺术素养、品位的学科,因此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感知能力、塑造能力也需要进一步了解,如此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发挥优势,促进学生充分发展[4]。
在充分了解学生以后,教师可初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几个层次,这一方法与分层教学法比较相似,有助于凸显教学差异化,提升教学针对性。依照学生学习学情可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小组:第一层次小组可以是美术基础较为薄弱,各方面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需要教师将教学要求降低,着重基础教学,采取更多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需花费更多精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其水平提供多元化锻炼,逐步帮助其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培养素养;第二层次小组的学生则可以是美术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适中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人数一般情况下会比较多,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自主学习,上进心也比较强,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其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可按照正常的速度与难度进行教学,视其学习情况放缓或提升教学进度,以更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第三层次小组的学生则可以是美术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非常强,即使不在教师的引导与监督之下,其学习也非常自主、积极,对待美术有更多自己的见解,面对挑战性较高的项目也可充满干劲,比如很多教师严重的“天赋型选手”,就可以规划在这一小组当中。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则可为其提供进阶式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可视情况加大,针对学生的要求也可逐渐提高,致力于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高阶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这种分层方式能为教师的差异性教学提供更多便利条件,教师还可在每个小组分配小组负责人,每日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供教师进行学情分析。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师也要坚持公平性、针对性等原则,每个小组、每个学生之间单纯在教学方式、内容及要求上存在差异,但教师的关注度应是平等的,同层次小组学生在学习期间也可能会存在差异,教师也要针对每个学生进行细微调整,当学生出现明显进步,或其能力及水平已经可以达到其他层次时,教师则需要及时加以调整,保证学生始终能够获得符合其发展需求的美术教育[5]。
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无论是外在差异还是内在差异其实际上都是学生独特性的体现,其都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法,其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一个学习项目,学生可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团队做出贡献,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若教师能将差异性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协作学习的机会,学生将会在团队协作的氛围当中发现自己及其他同伴身上的优点,并通过长时间的磨合、实践,实现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学习目标,如此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性,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在高中美术差异性教学当中,教师就可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小组及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差异推动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6]。
比如,在学习“书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文字设计”为主要方向,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针对所学的传统文字进行美术设计,当然若个别小组有更加突出的想法也可适当放宽设计范围,可鼓励其融合其他类型的传统文化。在小组协作完成创作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形成比较明确的分工,而分工正是突出学生差异性的重要体现,学生需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承担的工作,例如擅长动脑、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可主要负责文字的设计与构思,而动手能力较强、美术功底较扎实的学生,可依照设计思路尝试创作成品。总之,学生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任务圆满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潜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激发,能够结合同伴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专业化知识得到了锻炼,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包括团结协作、沟通协调等能力都会有所发展,差异性教学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都会有一个常见的想法,那就是“希望这一届学生的质量会更好、更优秀”,但实际上学生是不能够用质量来衡量的,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其是否优秀也不能单纯从成绩、天赋等某一个单独的方面来衡量,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那么很有可能是教师并未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潜能暂时未被挖掘,优势暂时未得到发挥。因此,在差异性教学期间,高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潜能的挖掘与激发,彰显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潜能可能在某一个瞬间迸发出来,但在大部分时间当中,其都缺少一个迸发的机会,那么教师就需要在美术教学中以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这些机会[7]。
比如,教师可通过组建美术设计活动,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在学习“图形创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可引导学生将图形设计逐渐延伸为符号联想及图形实践,学生在创作期间会呈现出不同水平,经过多次实践教师能够发现哪些学生在创意设计方面存在天赋,或具备更突出的设计思维,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为其提供设计方面的专项训练内容,充分挖掘学生设计潜能,提升其艺术设计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更换活动主题、内容,对学生其他方面潜能加以激发,比如艺术表达能力、想象力、创作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感悟能力、艺术敏感度、模仿能力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呈现出的不同潜能,设计专门的训练计划,致力于将学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未来在美术艺术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评价也是教师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能够从教学评价当中了解学生差异,并针对差异调整教学计划,学生则可通过教师评价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发展情况,进而更注重自身优势的培养,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侧重点,让学生少走许多弯路,提升学习效果。在差异性教学期间,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的调整,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角度要多元,尽可能关注到学生美术学习的方方面面,可为学生制定教学评价手册,将学生从高一开始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并在其中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学指南,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帮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8]。另外,单凭教师的评价可能会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教师可设计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他人评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并在评价当中接受更多人的专业反馈,整合其中的可用成分,综合分析学生发展情况,避免评价片面影响学生发展,这对提升教学针对性也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差异性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价值,未来教师教学期间要注重在这一教学手法的深度融合,在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的前提下,针对性调整教学手法,为每个学生提供符合其艺术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及服务,让学生在积累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性、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