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慧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12)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新时代中国的核心任务,新农村发展面临时代机遇与挑战,其进步与否关乎着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新时代农村的稳定发展离不开青年力量的支撑,青年是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后备力量。开展高校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厘清现实困境,在现有基础上揭示青年自我教育、乡村振兴与高校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连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能且应当发挥价值引领与动力支持作用。
孙其昂教授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广泛存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中,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1]。考察当前高校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应从系统思维出发,整体把握农村学校、家庭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课堂教学是青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农村地区也不例外。农村地区教育观念落后,重智轻德仍是主流,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过程及教育评价存在绩效主义倾向,片面追求升学率、辍学率等技术性指标,忽略对青年思想动态及德行修养的把控,侧面折射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不足。此外农村地区师资流动率高,教师资源的日跌更替无法对青年的思想动态开展持续关注与引导,教学效果欠佳。
家庭是青年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亲子之间的互动,家长的言传身教,使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优良品质,塑造健全人格。而“进城热”为农村家庭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导致父母与孩子长期分隔两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缺位。其一,教育方式的偏失不利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开展,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维引导下,以学为核心,向分数看齐,不关注青年心理健康成长;祖辈对孩孙过分溺爱,局限在物质上满足青年成长所需,思想教育欠缺。其二,农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落后,忽视思想引导的重要性。
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不够浓厚,因思想引导不足而爆发的问题逐渐显露。其一,进城热为农村地区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隐患,在学校教育引导不足及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部分青年在利益及金钱的驱使下,轻视接受教育的重要意义,踏上辍学进城务工之路。其二,国际交流进一步加深,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部分错误思潮混沌其中,影响青年价值判断。其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好奇心强且价值判断能力较弱的高校农村大学生在发挥价值观引领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不够浓厚情况下可能做出错误判断,接收不利信息,对青年健康心理及人格的形成造成一定阻碍。
基于当前农村地区学校、家庭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求高校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所在,谋求改善提升之径,于青年健康成才、乡村振兴以及社会发展进步有重要意义。
塑造个体健全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实现全面发展,这是一项具有科学性且有实践操作性的教育活动。
1.三观培育,塑造健康心理人格
中国步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农村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坚定民族立场,把握政治方向。伴随高校农村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其民族意识、政治意识及家国情怀因情绪及情感的波动性处于模糊不清阶段,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政治观教育,有益于高校农村大学生准确把握当前中国基本国情,基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面对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时能够坚定中国立场,弘扬民族及时代精神。第二,坚定理想信念,把握人生方向。高校农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伴随着个体认知的不断加深而形成,具有极强的意识倾向性,既有现实成分又存在浪漫主义色彩。青年社会阅历不足,抗压能力有所欠缺,理想信念相对脆弱。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人生观教育,能够协助青年热爱学习、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充分发挥个人的社会价值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第三,坚定道德信仰,把握行为方向。青年正处于社会道德规范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农村教育重智轻德,不利于青年构建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在道德层面培育青年分辨善恶、是非曲直能力,为健全心理人格的构建营造和谐的群体生活环境。第四,坚定求真务实,把握科学方向。高校农村大学生价值判断理性与功利并存,对无关个人的价值判断能够做到科学合理,而关乎个人利益时呈现利己倾向。社会主义科学观强调求真务实的态度,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青年能科学认知身边客观的人、物或事,同时对自我做到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其存在价值与奋斗方向,对其人格的塑造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第五,坚定真善美,把握审美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知何为真善美,即真诚、善良、纯美,是最原始的、本质的、真实的、真诚的,是利他的良好品行、美好的言行事物,在此基础之上帮助青年自觉矫正价值偏差,形成自律的自觉意识,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塑造健康的心理人格。
2.价值引领,助力青年自我教育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传统文化哲学的“道德世界观”强调,人之所以为人不仅仅在于学习、生活等理性诉求,更在于区别动物的良知、良能等道德能力和道德自觉,这是一个不断反省和修己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的“十六字诀”强调当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2]”高校农村大学生正值个体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他们求知欲旺盛,认知能力增强,易走入盲目、偏执、幻想的误区,自我意识的发展容易诱发“自我同一性危机”,不能客观而全面的评价自我,不能明确自我发展方向[3],亟须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其强大的精神动力、明确的导向性功能对青年个体的自我修养发挥不可替代的引导教育作用[4]。第一,引导发展方向,自我认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思想引导,努力将其思想与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上来,促使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其认识,规范约束其行为,对自身所处境况有准确明晰的把握。第二,激发精神动力,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榜样、奖惩等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青年能够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主动接受学习。第三,营造践行氛围,自我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绝非理论的单一灌输,其精华之处在于引导受教育对象思想与行为的统一。自我实践是自我教育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农村大学生在法律及道德规范约束内践行理论认知,将理论真正运用于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中,使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相协调,实现理论的升华,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一致,思想与行为相同一。第四,全面科学评估,自我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付诸实施并不等同于教育过程的完结,要科学评估以检验最初的教育目的是否达成,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助于青年形成自我评价的思维及践行习惯。青年在经历自我认知、自主学习及自我实践后能够有意识地开展自我评价,但仍带有片面性、主观性、被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青年独立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肯定已取得的成绩与收获,激励青年继续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另一方面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缺点及不足,纠正错误认知及不良习惯。
高校农村大学生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其思想动态及价值判断关系着振兴任务及目标能否按时按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青年奋力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助力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的实现。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振兴乡村价值,实现二者良性互动
高校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青年发挥个人价值是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为青年发挥个人价值提供有利条件,二者良性互动营造青年成长成才与乡村振兴共赢局面[5]。新时代乡村建设需要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教育及引导价值能有效推动青年培养爱党、爱国自觉,主动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中去[6]。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青年的思想动态反映未来农村的思想演变趋势,直接关系到乡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走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其主人翁意识,培育其形成社会责任感,将满腔热血与激情运用于自我强化中,为将来乡村发展蓄积力量[7]。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各个方面,能充分满足青年对理论知识的诉求,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帮助青年从课堂走向课外,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乡村发展中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向保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年明辨是非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在正确引领下不断前行,确保发展方向始终契合党和人民的利益需求。
2.培育高校农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蓄积乡村振兴后备力量
毛泽东指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8]”第一,蓄积乡村产业振兴后备力量。在经济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能协助受教育者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乡村产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思想保证。第二,蓄积乡村人才振兴后备力量。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高校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年社会责任感,与新时代同频共振,自觉肩负起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奠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意识,培养大局观念,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放置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大视域下[9]。激励吸引更多有为青年返乡创业,扎根基层,投身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第三,蓄积乡村文化振兴后备力量。乡村文化不是“土味文化”,它是地域特色的文化积淀,保护文化传统,继承民风民俗,是创造未来的基石[10]。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农村大学生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坚定乡村文化自信,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健康积极的村容村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第四,蓄积乡村生态振兴后备力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农村大学生生态意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绿色发展理论植根于青年内心深处,推动青年自主自觉将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运用于实际乡村生态振兴中,为广大村民打造安居乐业、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第五,蓄积乡村组织振兴后备力量。城市快节奏生活及独栋封闭的住房状态阻隔邻里交往,相比之下农村地区更看重邻里关系,乡民凝聚力拥有天然优势。优秀个体的聚集能发挥出更大效用,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年政治参与意识及政治觉悟,坚定对党的信仰,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将来参与到基层工作奠定政治基础,努力成为乡村基层党组织的一分子,将组织优势发挥到乡村振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