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刚 孙桂玲 刘一博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对天津市19所高校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和专业教师在专业课课程思政方面开展问卷调查,对收回的1947份电子问卷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全面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比例较低,95.96%的大学生认为参与课程思政的相关讨论对自身思政素质的提升有帮助,43.19%的专业课教师仍未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理工科课堂教学与“形势与政策”结合不够紧密,以及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存在多方面的困难与问题。文章从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培训制度及“互联网+”交流平台、鼓励与思政理论教师合作教学教研、加强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及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利用好“形势与政策”资源和构建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六个方面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5-0084-04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1]。为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专业课程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学生为本,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课程思政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明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改革方向,使高校能够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2-3]。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1]。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不仅需要充分发挥理工科大学生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的天然优势,更需要理工科教育工作者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地开展课程思政。然而,目前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缺乏统计数据和细化分析作为支撑,迫切需要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从经验层面向调查研究层面的提升。本文以面向天津市19所高等院校在校理工科师生的1947份(其中学生1734份,教师213份)调查问卷数据为依托,分析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现状,找准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理工科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创新育人方法,提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进一步推进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有效开展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此次调查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包括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问卷的发放与数据的统计分析以问卷星为平台。本次问卷调查主要对象是天津市高校理工科专业课教师与在校大学生,主要涵盖了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等19所高校,共收回问卷1947份,其中学生群体1734份(包括专科生28份,本科生1481份,硕士生171份,博士生54份),占比89.06%;教师群体213份(包括专业教师175份,辅导员5份,理工科实验技术人员25份,其他人員8份),占10.94%。
二、高校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现状与分析
(一)学生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高校理工科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表示认可。在受调查的1734名理工科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感受到专业课开展了课程思政,占比高达94.12%,但理工科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比例较低,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在5门课程以下占比85.7%,这表明高校理工科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普及度和力度仍有待提高;其中1487位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思政理论扎实或中等,占比达到85.76%,但只有69.49%的大学生认为其专业课教师在课堂内外会经常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65.51%的大学生认为其专业课教师会经常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进行阐述并正确引导学生的立场与观点,这也恰恰表明有将近三成半的专业课教师并没有利用好这部分思政资源,而大学生却具有良好的思政理论基础,对课程思政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最后,95.96%的大学生认为参与课程思政的相关讨论对自身思政素质的提升有帮助,并且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愿意积极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课程思政的相关问题,这进一步表明理工科专业课教师需要改变主观认为大学生在课程思政方面不愿参与、积极性不高的传统看法[4],而应努力提升自身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在理工科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二)教师方面
1.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13名理工科教师中只有56.81%的教师了解并参与了专业课课程思政。更要引起高校管理者注意的是,有28.64%的专业课教师比较了解而未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与青年大学生接触时间多、接触方面广,在“全员育人”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是开展课程思政育人的主力军。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理工科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切实提高理工科教师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专业课教师人人讲思政、课课皆育人。
2.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
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91.57%的专业课教师有采用线下教学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这表明当前阶段线下教学仍然是课程思政开展的主战场。39.16%的专业课教师有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在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所有开展方式中位居第二。31.93%专业课教师有采用“课程思政专项主题活动”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在新冠疫情肆虐后的大教育背景下,专业课线上开展课程思政的比重正逐渐上升,相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开展方式未来将会成为课程思政开展的主要方式。
3.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利用“形式与政策”资源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理工科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有50.7%和10.8%的教师偶尔和从未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以社会主义立场进行阐述,这表明有超过60%的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并没有利用好这部分“形势与政策”资源,理工科课堂教学和“形势与政策”这一典型育人手段结合不够紧密。由于国际国内不断变化的复杂形势和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理工科专业课教师不但要传授好专业知识,更要增强自身所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专业知识对国际国内最近发生的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以社会主义立场进行正确阐述,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广大青年大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4.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理工科专业课教师目前在开展课程思政时仍然存在理论上的困难,如“对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结合难以把握”和“对课程思政理解欠缺”;仍然存在开展方式及开展方法上的困难,如“难以调动学生对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积极性”;还存在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清楚、彻底,甚至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等问题,如“对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仍有疑惑”“不愿开展,认为会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及“学生不愿参与”等。因此,组织理工科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理论、实施课程思政的技能及对“课程思政”正确认识的相关培训,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实现“教育者先受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培训制度及“互联网+”交流平台
针对理工科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比例较低,普及度和力度仍不高等困难与问题,高校应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培训制度。为提升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及创新开展方式与方法,高校应组织理工科教师定期参与讲座与专题培训,通过督促专业课教师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等,切实指导理工科教师认识到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建立课程思政“动态实时”的培训系统,对理工科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答疑解惑。高校和学院应建立由专人负责和维护的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和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互联网+”交流平台,如飞书群、微信群和腾讯会议等,及时解决理工科教师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建立课程思政互帮互助小组,完善线上线下沟通机制,构建和完善专属教师们的实时动态课程思政“互联网+”交流平台。
(二)鼓励与思政理论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
针对理工科教师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的理论欠缺和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清楚、彻底等问题,高校应鼓励和支持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和思政理论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开展理工科专业课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促进理工科专业课教师与思政理论课教师多交流、多沟通,积极协作,发挥好理工科教师在專业课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思政理论课教师能够发挥己长、提出建议,加快推进高校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发展进程。
(三)加强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及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为解决“学生不愿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问题,高校应鼓励并协助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建设并运用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帮助专业课教师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加大对“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经费支持力度,调动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强化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对自己所能达到的思政工作的认知感和参与感,帮助理工科专业课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学,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四)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是社会发展变革和新时代的教育使命,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深层次地变革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5]。高校应对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成效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与评价,建立健全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表彰先进个体和集体,提高每一位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参与和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师能够更好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五)利用好“形势与政策”资源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大理工科教师需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时代责任,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的引领示范作用。专业课教师应积极运用专业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以社会主义立场进行阐述,利用好这一部分“形势与政策”资源,分享自己的见解,将传授知识与立德树人进行有效结合。与思政理论课相比,理工科学生更喜爱和容易理解“形势与政策”,教师应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最新国际国内时事,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难题,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育学生的爱国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勇担历史使命的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思维和人文情怀。例如,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讲解“两弹一星”、火星探测、北斗导航、航空母舰等大国利器的建造和这些事迹中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
(六)构建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
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和学院领导、年级辅导员、学生干部、助教及课代表等积极沟通合作,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结合学院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从管理、生活及课程学习等各个环节拓展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延伸专业课的教学环节,例如可以从年级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那里了解学生的课外活动安排,结合课程的特点开展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另外,还可以从助教和课代表那里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和想法,结合课程的特点“动态”开展课程思政。总之,通过构建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可以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课课讲思政,时时讲思政”。
四、结语
结合调查数据,本文对高校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与建议。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课堂内外贯穿环绕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使每个大学生都能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四个自信,通过因势利导,引领示范,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离不开广大教师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领,离不开高校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植根人心。广大理工科专业课教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做好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稳步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使高等教育朝着科教兴国战略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1)[2022-12-3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97bb09e30
0111a29000000056426eb6f.
[2] 张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1).
[3]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5-03(2).
[4] 杨娇娇. 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5] 张丽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探索及实践[J]. 大学教育,2022(8):32-34.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