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视域下无线定位技术课程思政探索

2023-12-01 03:44陈梦婷熊师洵
软件导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无线定位思政

陈梦婷,熊师洵

(南京邮电大学 物联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0 引言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在会上发表系列重要论述,明确强调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并为新形势下的思政课程建设指出了明确方向,提出了更高的战略定位。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教师应把握机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专业课程为基本载体,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工业过程的深度融合,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作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多学科融合知识、较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积极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4]。另外,《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指导书(2020 版本)》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专业开展立德树人教育以及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随着高校学科工程知识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与内容也随之变化,但学科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仍不够科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过于理论化、形式化、单一化,无法在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因此,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进行科学设计,既能有效促进专业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又可落实专业认证相关要求,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于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5-7]。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以卫星定位技术、蜂窝定位技术与无线局域网定位技术为代表的新型高精度定位技术和基于无线定位的导航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线定位技术课程兼顾相关原理与应用,发展历史久远,涉及大量国内外应用实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因此承担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任务[8-10]。无线定位技术的学习既要服务国家建设和促进个人发展,又要实现无线定位技术学习与思想教育相辅相成。在专业认证视域下,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梳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重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对新形势下无线定位技术专业相关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

1 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当前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关键问题。例如专业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思政教学流于形式、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分化严重、思政元素较难融入专业技术点等。本文通过关联专业认证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科与专业特点,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设计无线定位技术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协同育人机制[11-13]。如图1所示,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融入思政目标,在毕业要求中融入思政能力的分解,设计无线定位技术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协同育人机制。

Fig.1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for wireless localization technologies course图1 无线定位技术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协同育人机制

对于无线定位技术课程内容而言,12 条毕业要求从本质上可划分为课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技术能力和非专业技术能力。对于无线定位技术专业技术能力对应的5 条毕业要求,课程中的多类定位原理、三大定位系统以及定位技术综合运用和发展部分的主要内容能够与之对应,而其他7 条毕业要求本质上囊括道德、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管理等内容,需要充分挖掘无线定位技术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包括工匠精神、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团队精神、科学求真精神、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等,使思政教育充分贯穿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以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融合培养。

2 无线定位技术思政育人建设

2.1 立足专业认证目标,多角度挖掘思政元素,重新梳理教学内容

无线定位技术是一门基于多学科融合的多知识体系课程,包含无线通信、电子、网络、传感、智能信息处理等理论和技术,其中也蕴含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无线定位技术发展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不断进步发展的科技史,充分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敢于批判和质疑的求真精神与创新精神。该课程全面介绍了无线定位技术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系统架构及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等。授课教师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前沿技术、社会热点、行业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等,从课程知识的引入到应用,多角度挖掘每个章节的课程思政元素,力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创新精神培养结合起来,将其润物无声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推动二者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无线定位技术课程思政内容具体设计如下:

(1)绪论。以常用的交通导航定位服务和我国北斗定位系统为例,引出无线定位技术的起源与应用,增强学生们的科技自信与民族自信。通过“银河号”事件,使学生们具备远大抱负,并厚植爱国主义的情怀、担当。在讲述无线定位的广阔市场前景时,如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对定位领域市场的战略性投资等,结合该课程优秀毕业生的发展历程和薪酬待遇,引出该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和就业前景,从而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及本行业的信心,引导学生们以专业为荣,从而爱专业、爱学院、爱学校、爱国家。

(2)无线传播环境。以哀牢山地质人员遇难以及321东航坠机事件为例,引发学生思考:为何救援难度如此之大?是什么阻碍了救援人员的速度?从而引出无线传播环境是影响定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教育学生脚踏实地,勤于实践,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特性等不同知识点的讲解与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下各种因素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激发学生以工程学的方法全方位思考分析与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3)无线定位理论基础。以无人驾驶技术为例,引入无线定位相关理论。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高定位的精准性,将多种定位方法混合联用,从而启发学生任何事情都存在多面性以及需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培养学生基于理论理解有关问题,学会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工作,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4)卫星定位技术。通过讲述四大全球定位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欧盟的Galileo)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并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国际比较”。通过分析当前的国际竞争形势,激发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5)蜂窝网定位技术。通过了解我国 5G 时代的定位技术,培养学生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分析误差时,首先需要了解误差来源,知悉其复杂性,据此教导学生理性看待实际与理论之间的误差,明白误差的存在是正常的,人生亦是如此,总会遇到不如意的地方,重要的是掌握降低误差的方法,使其缩减到最小,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方法论中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6)无线局域网定位。无线局域网定位不同于卫星定位和蜂窝网定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室内定位。据此鼓励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人生价值,赋予人生与众不同的意义。同时教育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7)无线定位技术应用及发展。通过讲述华为公司的5G 技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科技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继续为我国科技发展作贡献的信念。通过讲述美国制裁华为公司的案例,让学生明白“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哲学思想。由于受到无线传播环境复杂、生活环境不断变化等影响,现有的定位服务尚不足以满足人民高精度、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因此,可鼓励学生不负青春、不负时代,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树立远大抱负和做忠诚的爱国者,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2 深化专业认证理念,构建多元协同教学方式

专业认证理念包括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以及持续改进三大核心理念,还涉及到反向设计与正向实践的拓展性理念和周期性评价的关键性理念。无线定位技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传统教授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教学目标的要求,需采用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14-15]。无线定位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如表1所示。

Table 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onstruction scheme for wireless localization technologies course表1 无线定位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Table 2 Examination modes and the distribution ratios for wireless localization technologies course表2 无线定位技术课程考核方式及分数占比

无线定位技术课程的每一章都有其特有的技术点,且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对应着独特的德育内容及思政元素,需要授课教师不断深入挖掘并更新专业特色下的思政案例资源库[16-18],导致教师自建并维护思政案例资源库的工作量偏大。因此,可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更为新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与技术实践的主导者,主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主体性;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需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发挥主导性,适当归纳并及时补充新素材。

从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对无线定位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形成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需巧妙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形成多元协同教学方法进行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课上教学可通过混合式教学以及启发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下教学可通过提供线上资源等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自适应学习模式。通过新增思政教育成效评价环节,合理设定各项考核评价标准和权重,实施多主体参评方式以优化课程考核方案,并且进行多阶段、全方位考核,包括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等表现,同时实时反馈效果,激励学生持续性学习并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19-20]。

3 实施效果与评价

在全过程、全方位考核过程中采用定性+定量的评价机制。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主要以定量考核方式为主,辅之定性评价,而课程思政的考核则以定性+定量的方式为主。具体考核方式及分数占比如表1所示。

经过教学改革后,课上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强,准备的素材丰富,话题讨论度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课下学生能更主动地完成平时过程考核评价,并且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和相关科学讲座,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能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将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无线定位技术课程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分析和主动解决问题的预期目标。同时,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满足了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培养需求,实现了“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育人目标。

4 结语

无线定位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专业课程课堂这个主渠道,充分挖掘思想政治建设资源并将其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内容中,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这就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从为国、为业、为人3 个角度探索无线定位技术课程思政的途径,根据课程内容特色和学生特征适当地融入思政元素。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并通过实时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不断探索和改进无线定位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无线定位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ADF7021-N在无线寻呼发射系统中的应用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