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伟达 王立民
沈阳铁路公安局白城公安处刑事技术支队,吉林 白城 137000
信息化及数字化的发展场域下,各类先进技术促进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且进一步优化服务与消费过程,但也推动了犯罪模式与手段的升级。科学技术被恶意使用,加大了刑事案件侦查的复杂程度,若不能高效和高质量破案,会对居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产生威胁,严重的会危害国家经济稳定与社会安定。在犯罪模式动态升级的语境下,需对刑事案件侦查模式与方法进行转型。通过科学与精准使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全面提质增效刑事案件侦查工作。在工具痕迹图像形成与分析方面,基于技术手段,精准发现形成和变化规律,在案情分析、犯罪嫌疑人锁定、犯罪工具确认等方面做出理性分析和正确判断。
技术环境和作案手段发生变化后,势必会引进更有力的刑事案件侦查工具,即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有效介入下,刑事案件侦查思维日趋开放化和多元化。不局限于系统性思维,可在相关性思维、整体性思维、预测性思维的协同作用下,多视角和多维度地分析作案现场与动机。基于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刑事案件侦查,应更多在预测性思维支配下进行案情分析与行动,即作案工具是“真实的事实”,除此之外,蕴藏着高科技犯罪的内在规律。通过工具痕迹的精准检验,可快速发现与厘清支配案件发展的既定规律。刑事案件侦查中,可利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发现与掌握犯罪规律,或数字化作业环境中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一旦掌握与明确,可对罪犯的后续行动科学与正确预测。工具痕迹检验技术与刑事案件侦查的深度结合,基于既定的规律,可把握好事件发展与变化的脉搏,甚至可以更加精确预测未来。
传统侦查模式和思想观念下,在全面推进刑事案件侦查工作时,要先追捕嫌疑人,而后根据犯罪现场情况和口供,采集与整理更加充分与扎实的物证与书证。证人证言会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取证渠道和查案线索。在这样的侦查模式下,核心要义是“先抓人、后取证”,若犯罪嫌疑人故意扰乱视听,就会对刑事案件侦查工作带来巨大干扰和消极影响。而基于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刑事案件侦查,则是“先取证、后抓人”,对原本“由供到证”的侦查理念全面升级。刑事案件侦查中,不再过度依赖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基于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形成与践行“由证到供”的侦查新思想观念。
基于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刑事案件侦查,在抓获嫌疑人和罪犯前,就可利用技术手段采集可信与可靠证据。[1]通过工具痕迹检验,可明确作案工具,甚至可准确描述工具现状和种类。科学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可大大提高侦查工作质量与效能。为此会常态化使用与升级这些智能侦查技术,以技术优势赋能和增效刑事案件侦查工作。如利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采集到可靠证据和数据后,联合机器学习算法,正确和科学预测犯罪,或是精准预测潜在犯罪。在这样的情况下,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从以往的被动作业,转变成主动的风险识别与规避。利用智能侦查技术准确预测潜在犯罪后,可提前部署,尽最大可能规避由犯罪引发的社会安全风险。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应用,实际上是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必然结果。即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全面升级的过程中,促进工具痕迹图像分析技术的升级与有效利用。[2]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可不断夯实刑事案件侦查的技术基础。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可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大数据系统、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有机集成,协同赋能与增效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使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认定犯罪现场与作案工具后,可将可靠的信息输送到大数据系统中,实现智能化的证据梳理与聚合,为侦查工作的后续行动提供明确方向和清晰思路。基于夯实的技术基础,高效化、规范化、前瞻性、精准性地开展刑事案件侦查工作。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应用,大大拓展工作思维与思想体系。在预测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多措并举、多个思路与路径的侦查与破案。技术集成应用,可改善原本“由供到证”的弊端。[3]在抓获罪犯或嫌疑人前,就可利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采集重要物证和书证,突破以往刑事案件侦查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局限。而将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科学化应用到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中时,应以信息转移原理为理论依据,搭建整个侦查工作的思路框架。如在侦查计算机犯罪时,需对被害人用过的移动智能设备、新媒体账号等进行全面分析。采集详实的电子数据后,可快速锁定与被害人有密切关联的其他账号或计算机设备。倘若利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检测出被害人使用过的移动智能设备被恶意侵入,可根据遗留的虚拟痕迹,进一步捋顺案情。而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发现的“痕迹”,实际上就是信息转移或交换。在高科技犯罪案件中,罪犯与被害人不产生实际的接触,可利用技术手段实施犯罪。在侦破这一类型的案件时,需做好信息转移原理与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结合。
“效益”这个概念,最初是经济学领域提出与应用,延伸到刑事案件侦查中,实际上是对实证科学的呼应。[4]从经济学本质维度看,各种资源的整合、开发、循环利用,都要提前做好数据分析和政策研究,由此可看出,其是实证科学。而在法学领域中沿袭“效益”概念,主要原因是两个领域都更注重事实,通过实证进行决策规划与实施。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也是对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手段,秉承公平正义原则,从法律层面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追求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实际上是法律的基本取向。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应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措施。而侦查效益论,应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协同工具痕迹检验技术赋能刑事案件侦查工作。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科学化应用,需做好图像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且能科学与准确地算法选择。尤其特征提取效果,会直接影响分类识别问题的处理质量。因此需通过开发与使用引领性的工具痕迹检验系统,规范化和集约化处理原始数据。首先,设计工具痕迹检验系统的交互界面。[5]主界面主要包括手动对比钮、自动对比按钮、用户登录、密码,刑侦人员可根据自身需求与诉求进入相对于的界面中。同时在整个系统中,需专门生成独立的图像预处理界面,可根据采集物证和书证特点,结合需求的灰度化,或对图像去噪与锐化。完成人机交互页面设计后,应生成相对应的管理模块及功能。在图像预处理界面中,除了常规的文件、插入、布局、识图、视图、统计模式识别、图像痕迹分析基本模块外,需增设大数据分析、纹理分析、人员信息检索等新的模块及对应功能。基于工具痕迹检验系统,可对各种图像测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识别;其次,利用强大的系统功能,对各种大数据精准和全面分析,把握好刑事案件侦查的整体脉络。大数据分析,主要是为了厘清蕴藏在证据链中的犯罪规律,一旦掌握,有利于快速锁定犯罪地点,甚至可以准确预测潜在犯罪。而开发与使用工具痕迹检验系统的过程中,可将各种形态的数据灵活转换与安全存储。例如,识别与检测照片类证据时,可利用技术手段测量工具痕迹图像。在图像测量模块,可对照片中的信息进行全部读取与存储,而后将图像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为后续的大数据集成与分析提供便利条件。刑事案件侦查中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必须要充分彰显先进性与引领性。在“由证到供”的侦查思想观念支配下,对不同图像进行科学化和技术化的预处理。整合好所有有效信息后,基于信息转换原理,结合刑事案件侦查工作的进展与需要,对各种类型和形态的信息灵活转化,为后续证据串联与验证提供扎实的数据资源支持。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的有效介入,有助于证据采集与案情分析。根据犯罪现场遗留工具痕迹,可确认犯罪工具类型与形状,甚至可通过大数据分析,认定罪犯或嫌疑人的职业和身份特征。[6]工具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案件侦查中的重要工具,应在规定情境中依法依规地使用。通过工具痕迹检验,采集与聚合详实的证据后,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有效处理。将图片信息预处理后,需转化成数字信息,为后续的证据链优化与完善提供依据。为保障有效信息的安全存储与传输,需构建科学的数据追溯制度体系。基于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刑事案件侦查工作,大数据安全管理是关键,决定着整个工作推进的质量性与通畅性。利用工具痕迹检测技术采集到可信信息数据后,需对其进行规范记录、有效处理、安全存储、正确使用,若产生决策有误的现象,需重新梳理与核对数据来源。根据既定的法律规则,专门设计用于监管数据追溯行为过程的制度体系。基于刑事案件侦查中所涉及的事实,结合案情及进展,循环审查数据可信度和来源渠道,构建更加可信和完整的数据保管链。基于完善和可行的制度体系,合法合规地操作计算机设备、检验犯罪工具、处理各种类型的证据。在数据(证据)采集、录入、报告、传输、共享的各个环节,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权限进行,避免出现数据丢失(证据泄露)的严重问题发生。数据追溯程序,应合理合规地纳入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中。一方面,侦查机关需按照法律规定与程序,采集与存储其他单位提供的证据。在这个过程中,需准确登记信息采集人姓名、时间、证据内容;另一方面,在流转工具检测报告时,需提前确认权限和资格,符合条件后,方能在规定的系统和账号中传输数据或与案件紧密相关的证据。基于清晰的数据追溯程序,保证各种信息流转过程可查证、可清晰追溯,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
作案现场遗留的工具,是否成为可信可用的证据,需通过工具痕迹检验技术检测后方能确认。罪犯作案后,会故意留下无用的证据与工具混淆视听,达到扰乱刑侦人员侦查思路的目的。为此需借助工具痕迹检验技术高效厘清痕迹矛盾,确认作案工具的真实性。明确是否被伪造后,需结合其他智能侦查技术协同破案。[7]而在对作案现场伪造行为进行分析与判定时,需充分发挥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优越性。即对伪造现场的行为轨迹进行分析,根据罪犯留下痕迹,多维度对比犯罪现场和犯罪推理,发现必要痕迹矛盾。具体来说,罪犯在伪造作案现场时,很可能出现不应存在于现场的作案痕迹。整个作案空间中的各种线索与痕迹,产生冲突和矛盾,由此可判定作案现场存在伪造的问题或可能性。同时,刑侦人员需利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捋顺“产生痕迹矛盾”和“破坏力矛盾”。产生痕迹矛盾,主要是客观事物违背规律和原理的破坏后,会在时间先后顺序方面产生冲突与矛盾。可通过作案工具和痕迹的检验,发现与认定这个矛盾,在整体性思维的支配下,判定作案现场的伪造行为;破坏力矛盾,指的是罪犯作案后,为了掩盖真实的痕迹与证据,使用工具破坏现场,这个行为发生的本身就会留下痕迹。而痕迹与破坏力之间,既会形成内在关联,还会因产生明显的痕迹破坏,在犯罪逻辑和行为动机等方面反映出犯罪分子的矛盾,以此为依据,对作案现场及各种证据的真实性进行判定。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需高质量服务与促进刑事案件侦查模式升级。在特征提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应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上,形成前瞻性和全面性的行动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