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士冬
祖国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拼搏奉献;人民的幸福安定,离不开他们的慷慨付出。他们默默奉献,并为之奋斗终生……他们建立了不凡的功勋,是人民心中的英雄。在祖国生日之际,让我们致敬这些一生为国家和人民而奋斗的英雄们,致敬这些可爱的人!
帕米尔高原上的“活界碑”:布茹玛汗·毛勒朵
布茹玛汗·毛勒朵是柯尔克孜族人,1966 年,24 岁的布茹玛汗成了新疆克州乌恰县吉根乡的首批护边员之一。她知道,国家边界是国家领土范围的界限,界碑则是分界的标志。边界线和界碑的意义非常重大!
在巡边的时候,布茹玛汗常和丈夫一起在许多石头上刻下用柯尔克孜文写的“中国”。后来,她认识了许多驻边的解放军,从他们那里学会了两个汉字——中国!
布茹玛汗第一次将“中国”两个大字刻在石头上时,她把那块石头久久地抱在怀里。她心想:“我是少数民族人,更是中国人。伟大的祖国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家园。”
布茹玛汗风雨无阻,每天巡逻至少要走40 里的山路。山路崎岖难行,可无法阻挡布茹玛汗那坚定的脚步。在她守护的山口,从没有出现过人畜越境的事件。
1999 年,解放军战士罗齐辉在巡逻时,不幸遭遇暴风雪,双腿严重冻伤。布茹玛汗得知这个消息后,急忙找到罗齐辉,将他抬进毡房,把他的双腿揣在自己的怀里来温暖,还让自己的儿子麦尔干宰杀了一只山羊,用热血来救治罗齐辉。经过一个多月的救治后,罗齐辉的双腿恢复了知觉。他感动得痛哭流涕。
布茹玛汗笑着说:“你们就像我的孩子,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对吧?”
布茹玛汗已经记不清自己救治过多少冻伤、摔伤或遭遇暴风雪的战士。她对这些“兵娃娃”永远充满了疼爱和怜惜。
2007 年7 月1 日,布茹玛汗·毛勒朵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说:“感谢伟大的党,党给我们带来了多么美好的生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守护好边疆。我骄傲,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永远跟党走!”
布茹玛汗长期扎根在祖国的边疆,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她将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祖国的护边事业。她所刻字的“中国石”,早已成为当代守边护边、彰显爱国情怀的象征。她常说:“我因为护边一辈子才过得这么有意义。”2019 年国庆前夕,国家授予布茹玛汗·毛勒朵“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当代“神农”:袁隆平
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国家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提及粮食,便不得不提到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1930 年9 月7 日出生于北京。1953 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分配至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任教期间,开始从事水稻制种技术研究,后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1995 年,袁隆平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 世纪60 年代,很多人因为缺少粮食吃而挨饿。袁隆平目睹这一切很是心痛,也深刻认识到改良稻种、提高产量才是真正战勝饥饿的办法,并由此暗下决心:要培育出高产量的好种子。
在试验田里,袁隆平把种苗看作是自己的命根子,更是把试验田当成常年的家。袁隆平曾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既不在家也不在试验田,那我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袁隆平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印证了这句话。
经过多年努力,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终于培育出了新型杂交水稻,这是袁隆平对我国以及世界农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2019 年9 月1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隐姓埋名的“氢弹之父”:于敏
1967 年6 月17 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这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氢弹研制成功不仅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见证,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于敏是“中国氢弹之父”,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对氢弹试爆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之后于敏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很多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1960 年开始,于敏正式加入核武器研制工作,此后的三十年间,于敏的名字和他所从事的工作,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在1999 年,于敏代表23 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们,在人民大会堂发言,直到这时他才渐渐被人们所了解。在长达30 年隐姓埋名的生活中,于敏一直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于敏与其他科学家不同,在众多参与氢弹研制的科学家中,只有他一人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所以他又被称为“土专家一号”。
1967 年6 月,中国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世界为之震惊。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安全。于敏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在国家和人民的心中将被永远铭记,“共和国勋章”就是对这位默默奉献一生的科学家最高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