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蒼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另一半,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有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底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
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后来,他看到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脸上都挂着幸福。这时候,他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名战友,他一个也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在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名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成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后来,这个通信员也牺牲了。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通信员对待,在他身上多擦几下,在他身边多停片刻。
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他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眼睛和心也潮湿起来。
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上,公园的一侧开始欢闹起来,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本文入选2023年江西中考语文试卷,文章有删减)
原上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短篇小说《带刀的女人》曾获2014年中国小说学会奖。《月光小夜曲》获2017年全国小小说十佳作品奖。《老张其人》获第十六届中国微型小说奖。出版有小说集《路边的灯》《寻找会飞的鱼》等。
《意林》:雨在文章中有怎样的意义?
原上秋:小说开头写了“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结尾也用雨境喻人的心情,“他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起来了。”“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上,公园的一侧开始欢闹起来,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这样描写,既烘托了小说欢乐与悲壮反衬的主题,又起到前后照应、升华主题的作用。
《意林》:对中学生阅读和写作,有什么经验与建议?
原上秋:阅读与写作是一个大话题。我想说的是,没有一个写作的人不爱阅读,或者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以我为例,因为长期在军队工作,训练之余爱好看书,书看多了,就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开始给报纸投稿。《解放军报》《前卫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都刊登过我的文章。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在文学领域有成就的作家老师,他鼓励我写小说。就这样,我的表达欲有了方向,开始写小说,这个时期阅读文学方面的书籍多一些。时间一长,慢慢悟到要想在写作的路上走长远,只阅读某一方面的书就不够了,必须广泛涉猎,吸收多方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