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月
(鲁迅美术学院,大连 116000)
每个时代的审美潮流产生,不是因为一种新型文化的兴起,也不是因为肤浅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而产生的潮流只会转瞬即逝,能流传至今的美都是大众内心在美的意识上的相通所产生的美。“构成”语言已经用了几千年,在这几千年的过程中,开始把这些不自觉的东西逐渐地把它概念化、理念化,使其从一种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知识。二十世纪初,包豪斯设计学院在教学上不断地进行研究,力求创新,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提出了“构成”这一概念。让“构成”这一词真正成为一个理论,其主要研究点、线、面等其他抽象语言在设计中的运用,构成也被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进行细致的研究。
如果说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研究的是二维空间中的点、线、面及抽象语言,是按照形式美法则进行解构重组,那么立体构成则是考究在三维空间中这些构成语言是如何进行组合排列穿插,在考虑长、宽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构成语言的厚度对创作的影响。在立体构成研究创作中,创作材料的特性以及一些力学知识以及一些其他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都会对立体构成的研究产生影响,同一设计理念可能会因为材料的属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受到力的影响,一些理想效果会无法实现。由此可见,立体构成语言更为复杂,相较于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需注意的方面繁多。
形式美是指构成物质材料的自然的属性及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1]。为了能够清晰明了地运用形式美,形式美法则应运而生,形式美法则如重复、对称、对比、韵律、比例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形式美法则的作用下,艺术设计作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是使用形式美法则对作品的造型、装饰等局部进行影响,而立体构成在注意形式美法则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性,整体效果的好坏是立体构成运用是否成功的关键,整个作品中的内容与形式要产生关联,不能某一部分单独跳脱出来,使整体看上去不和谐。在立体构成中还要注意到主次之分,一件作品当中,要有强势的东西,但不能全部强势,要让观者注意到的要素强势起来,弱势的部分弱势下去,总结起来,一个词“和谐”。
陶瓷作为三维立体空间材料,所形成的作品即属于立体构成,但只能作为简单的立体构成,真正含义上的立体构成的标志为是否具有形式美。立体构成语言在陶瓷艺术中进行应用,提高了陶瓷的艺术美感,无论是在传统陶瓷艺术还是现代陶瓷艺术都有着立体构成要素的存在。
在古代,陶瓷形式一般为实用器皿,即使只是日常用具,古人也费尽心思进行装饰,既做到了用得好,又做到了用得美。在古代,立体构成主要体现在陶瓷造型和陶瓷装饰,造型大多拟物,如夏商周时期的罐形鼎,其两侧一般会如人一样有着“双耳”,腹下有马蹄形的三足。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国文化越来越含蓄,陶瓷造型不再如以往那般直白,而是逐渐抽象简洁,如器型中的柳叶瓶、抱月瓶、凤尾尊等。陶瓷如人,有着骨与肉,真正的美,美在骨。即使造型简洁,但依旧展现出陶瓷的形式美,体现立体构成在传统陶瓷艺术中的进步。
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许多装饰技法诞生,如釉下彩、剔花、镂空、镶嵌、贴花、压印等。在这些装饰技法中有许多技法都属于立体构成的范畴,如镂空,其是在坯体上进行切割或者钻孔,使之穿透整个坯体,较大的镂空图案在所有制作程序结束后,形成独特的形式美感,较小的图案孔隙会在釉烧之后被釉料填补,达到半透明的效果;压印、剔花两种装饰技法都是在未干的瓷坯上进行纹理装饰,这些装饰技法使原本的器型更具立体感,增强了瓷器在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感。
21 世纪,互联网崛起,经济文化交流更加便利,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影响交融,“构成”概念传入国内。但当代的陶瓷产业受古代陶瓷艺术的影响深远,陶瓷工作者对现代构成理念理解不够深入,陶瓷器皿造型多以传统器型为主,陶瓷装饰仍以彩绘进行装饰,以绘画代为设计,陶瓷单纯作为绘画的载体。而另一方面,国内陶瓷艺术也与国际陶瓷艺术进行更深入的接触,对于艺术创作的创新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陶瓷艺术家将现代平面构成理论和立体构成理论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与传统陶瓷艺术不同,现代陶瓷艺术不仅将立体构成融入到了造型和装饰上,还融入到了形式上,陶瓷雕塑、陶瓷艺术装置等其他陶瓷艺术形式崛起。如果说传统陶瓷器皿造型含蓄雅致,那么现代陶瓷器皿造型相较之下多了一丝活泼,例如线在器皿造型设计中的使用,曲线的使用为整体造型增添了韵律感和活力。
受构成理念的影响,现代陶瓷艺术的装饰逐渐立体化,将自然物细节抽象处理为独立的立体构成要素在陶瓷创作中进行使用,制作陶瓷的工具不再局限,陶瓷材料也在创新,为陶瓷装饰开辟了新的道路。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开始使用各种工具所产生的肌理(如图1)。
现代陶瓷艺术形式焕然一新得益于构成理念,近些年,陶瓷雕塑和陶瓷装置作品层出不穷。陶艺家Fenella Elms 对陶瓷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陶瓷必须表现出轻盈、流畅和精致的品质,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的艺术观点。在制作的过程中,为让陶瓷表现出轻盈,其将泥土制成较薄的泥片,这些泥片作为单一的构成要素,进行排列组合,作品的重心掌握得恰到好处。她的作品不仅考虑到陶瓷,还考虑到了光对陶瓷作品的影响,光影将泥土的活性、灵动的生命力都展现了出来(如图2)。
图2 陶瓷雕塑中的立体构成,作者:Fenella Elms
近些年,陶瓷艺术的着眼点逐渐由陶瓷装饰转为陶瓷造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造型不断地被要求进行创新。陶瓷造型作为立体构成语言的延伸,最能直接表现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感。现代陶瓷中陶瓷器皿的造型和艺术陶瓷的造型都注重构成的形式美感。艺术陶瓷造型可以在技术可实现的基础上只追求形式美感,但陶瓷器皿的造型不能单纯的只重视形式美感。陶瓷造型的形态包含功能效用、材料技术和形式美感三种主要因素[2],三种主要因素不分主次,在考虑陶瓷的功能效用的同时,要注意陶瓷造型的形式美。陶瓷的材料技术与陶瓷形式美相辅相成,不同的陶瓷泥料与成型技术对陶瓷造型的最终所形成的形式美有不同的效果。
作品外形选择到作品完成,每个阶段都要遵循将造型元素按照美的原则多向度设计的立体构成精神[3]。美的原则即为形式美法则,重复、对称、对比、韵律、比例等。重复,是将单一的构成要素组合起来,使整体造型丰富但不显得杂乱;对称,是设计中最为常用的法则,使整体造型更有秩序;对比,即物质的同一属性要素所存在差异,在陶瓷造型中要有对比,对比形成主次,主次形成和谐;韵律,即为节奏感,节奏感不是音乐的专属,赋予陶瓷韵律,使陶瓷造型充满活力,仿佛整个器物拥有了生命;比例,即物质中不同属性要素的差异,比例是根据人的视觉研究出来的,它不是无意识的随意安排。如:一个壶,壶身大,壶嘴小,如果将壶嘴随意变大变小,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形式美感上,都会让人感到不舒适。
在陶瓷造型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扩散自己的思维,但要依据构成理念的形式美法则,将个人理念和科学理论相结合。当然,这些法则不仅作用在造型上,在局部装饰上也得以体现。
传统陶瓷装饰由于只是在平面和色彩上做加法,为了装饰而装饰,所以即使繁琐,但看上去仍只有陶瓷造型本身所具有的量感、力感和空间感。现代陶瓷艺术更注重构成元素与器型相结合,构成元素最基本的单位为点、线、面。当下的陶瓷装饰的设计是将具体的构成元素抽象化处理为点、线、面。立体构成是空间维度的概念,在陶瓷装饰上融入立体构成即是将这些构成元素立体化,提高了陶瓷的量感、力感、空间感。根据形式美法则,将单一的立体构成元素进行设计,丰富了陶瓷器型的动势,增添了陶瓷空间感。一些特殊的肌理还会为陶瓷表面增加张力,提高陶瓷力感。当装饰丰富起来,陶瓷造型看上去不再单薄,陶瓷作品整体看上去更具量感。
英国设计师迈克尔. 伊登创作的一系列具有立体构成特色的陶瓷艺术作品(如图3)。在这一系列陶瓷作品中,他将单一的构成元素按照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作品充满动势,极具张力,在艺术、工艺上都是一种创新。
图3 迈克尔.伊登立体构成作品
本文就立体构成语言在陶艺创作中所能带来的形式美进行研究,说明了立体构成语言在陶瓷艺术中的魅力,研究立体构成语言在传统陶瓷艺术中的应用方式到现代陶瓷艺术中的应用方式的转变,展现立体构成语言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方法有着不断向前的发展创新的潜力。并且对于立体构成在陶瓷造型和陶瓷装饰上所展现的不同的形式美感进行了探究,为接下来的创作汲取了经验。无论是陶瓷造型还是陶瓷装饰,都证明了立体构成语言在当今学术领域越来越充满活力并指导如今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