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与坚持

2023-11-29 15:08罗红宇
西藏文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喜马拉雅山罗布老爷

罗红宇

众所周知,在当代藏族文学史上,次仁罗布的创作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一方面,他的文学创作接通了和世界现代主义文学的联系,关注灵魂的受难和生存的困境,同时在叙事艺术上又不断探求,寻求灵魂表达的最佳方式;另一方面,他的作品致力于精神维度的思考,关注民族的历史命运、关注民族心灵中一些永恒的东西。他以一位作家独特的心灵去感受去抒写民族前行过程中的悲欢。他的作品充满着博大的悲悯情怀,蕴含着人类所共通的思想感情和寓意指向。此外,更可贵的是,次仁罗布不是一位仅仅靠讲故事来吸引读者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审美层次上不懈地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具有极强的文学形式意味。而他最新的短篇小说《流放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就是很好的体现。

《流放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是次仁罗布于2022年5月在《长江文艺》上发表的短篇小说。作品以一张旧照片为引子和线索,讲述了西藏革命党人孟勒老爷受到旧西藏噶厦地方政府的迫害,被流放至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一个叫迥巴的地方,以及路途中遭受的种种苦难的故事。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包蕴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揭示了旧西藏噶厦地方政府的黑暗与残酷,表现出了西藏革命党人坚韧不屈的顽强精神,并表现了个体生命身上所具有的一些高贵的品质。

从行文构思方面看,小说富有感染力。首先,小说是从“我”对一张照片的好奇入笔的,“我”想要知道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笔者认为以此构思行文十分曼妙,富有悬念,引人入胜。仿佛读者就是“我”,“我”也是读者,共同对一张照片的内容发起了兴趣,有了想要探索着继续读下去的心理。其次,这篇小说以一个反叛者为主角,通过“反叛者”孟勒老爷被流放的悲惨命运,尽可能展现出社会的方方面面,犹如一面镜子映照了那个时代。

从人物形象方面看,通过拜读次仁罗布的其他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通常是通过人物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等小事情,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展现人物的生活状况,通过人物命运来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或痛苦,以人物命运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这篇小说亦是如此。在《流放在喜马拉雅山脚下》中,孟勒老爷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他因为不满噶厦政府的政教合一制度加入西藏革命党,结果被抓住后屡次遭受重刑。“现在的人永远不会知道,那时孟勒老爷被关在黑牢里,隔个十天八天就提审一次,每次用牛皮鞭再抽打屁股十几下,结痂的肉又绽裂开,传来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一开始他是不愿认罪的,这样三番五次受刑后,孟勒老爷不堪折磨终于低头,在罪状纸上摁下了手印。鞭笞他的托门老爷急忙将认罪的纸折叠起来,像只偷食的老鼠迅速向噶厦地方政府邀功去了。在定罪后,他每天都被关在木笼子里,并且被拉着走出雪巴列空,当街示众。有百姓看到他的惨状,心生怜悯,从兜里掏出饼子、奶渣、干果等施舍他。但他十分有骨气,面对别人的施舍,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但押着他示众的小厮们反而“收获满满”。这是何等的讽刺!在流放的路途中,他需要经过不同的宗县中转,每到一处就要责受一百鞭杖,临走时再受一百鞭。他忍辱负重地接受了这一切,但骨子里却透露出铮铮风骨。但孟勒的形象特征并不是单一的。当面对多吉次仁“西藏革命党是干什么的”的提问,他义愤填膺地说:“是不满噶厦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反对他们的专制统治,想进行革命的一些人。”表现出革命者的坚定和意气;但当多吉次仁说:“这一次您连房子、庄园也没有了,要是不能得到特赦,连老婆和孩子都不是您的了。”一向硬气的孟勒老爷竟开始嘤嘤啜泣,由此看出革命者身上的另一种品性。如此硬气而又温软的性格,同时聚集在了孟勒老爷的身上,丰富了人物的可塑性。

多吉次仁作为这篇小说的一个次要人物,也是一个有血有肉、不可或缺的存在。他见证了孟勒老爷流放的全过程,见证了他被鞭打的每一次经历,见证了他和家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并对他的经历心生怜悯。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知道,多吉次仁本身也是一个无知的可怜人。他不懂孟勒老爷投入革命的缘由,只是一个不能自主的“傀儡”,被噶厦地方政府差遣操控着,不敢反抗。这也更加反映出噶厦政府对当时百姓的思想控制之牢和剥削之深。

次仁罗布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谈到:“一篇好的小说,首先是关注人性的。它要把人的复杂性和人的信仰、道德等重要品质给表现出来。这并不是说要以说教来完成,而是以主人公个体命运与环境、时代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后,把人的这种多重性格刻画出来,使人看到人性中的幽暗和明亮,倡导善良、忍耐、勇氣、责任等固有的美德,让作品给人温暖和生存的意义,给人希望和憧憬。”这篇小说也不例外,备受折磨的孟勒老爷经历了坎坷苦难,但最终结局是西藏解放,他的追求得以实现,他的目标得以完成。事实证明,他加入革命是正确的,他身上也凝聚和体现着革命党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傲然不屈的品格。从他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近代以来西藏社会的前进方向,人们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的热切渴望。

从作品的主题层面看,我觉得这篇小说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是“苦难”。苦难是人类生存境遇中不可规避的问题,与人类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作家们用苦难演绎作品的思想内涵,表现了他们对苦难的思考,从而给人类指引出一条走出苦难的路径,开辟出新的精神境界。文学应该关注的是人类的精神领域或心灵领域,《流放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就是一部这样的小说。作者将孟勒老爷这一人物放到噶厦政府统治的旧西藏这个时代背景中,通过描写他遭受到的各种迫害——身体和心灵都受到巨大的打击,以及他对苦难的接受和忍耐,直至最终从苦难走向美好生活的这一人生经历的叙写,展示西藏新旧社会的变迁。“苦难”是这个人物的主要遭遇,小说以“苦难”作为切入点来表现作品中所深刻蕴含的民族精神,这样的精神也能为我们感悟人生提供有益启迪。

第二是“忍耐”。在苦难面前,任何反抗都显得微乎其微;任何形式的逃避都只能凸显心灵的胆怯,因此只有接受,只有忍耐,才是唯一的出路。小说中,孟勒老爷面对流放途中经历的一切不可避免的苦难以及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并没有极力反抗,只是默不作声地接受了这一切。最终他从这漫长的苦难中熬了出来,他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的忍耐的品性。在忍受各种苦难中,他也完成了一场关于苦难的思考。他没有被苦难打垮,没有被推入绝望的深渊。他以一种忍耐的坚韧品质顽强地活着,内心的不甘与痛苦化为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是什么力量让他在忍耐中面对苦难?是对革命党的坚定,对旧制度的不满,对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信心。

第三是“宽容”。这是一个比较隐蔽的主题,但通过文章的末尾不难发现。旺扎问:“后来这孟勒老爷怎么样了?”多吉次仁的回答是:“西藏解放后人家当上了政协委员。”“那他得感谢你这个糟老头!”“人家见了面都装作不认识呢。”从这段简短的对话中不难看出,革命党最终取得胜利,西藏得以顺利解放,孟勒老爷也得到了救赎。但他遇见曾经为噶厦地方政府办事的多吉次仁时,则没有施以报复,而只是装作不认识。因为他知道,像多吉次仁这样的人是无辜无罪的。这正体现了以孟勒老爷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宽容品质。他们不计前嫌或苦痛,只是着眼西藏的未来,希望西藏能够更好地发展,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于他们而言,这就已经足够。

在《流放在喜马拉雅山脚下》中,作者借助命运的无常、生活的困苦,成功地将以孟勒老爷为代表的个体之苦表现出来了。笔者认为作者叙述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讲述孟勒老爷的流放过程与最终的结局,展现出新旧西藏社会的变迁,从而引发读者的深思。我们的民族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选择了一个正确的领导者,将会指引我们走向繁荣与安定。而我们更应该拥护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美好生活,同时也应该有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精神,用我们的双手不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

责任编辑:郭建

猜你喜欢
喜马拉雅山罗布老爷
陈维山
罗罗布的狂想曲
厨师与老爷
高浟:老爷我来审青菜
罗罗布
罗罗布
西藏喜马拉雅山东南麓禁猎后的弓箭使用方式——以陈塘夏尔巴人为例
忍耐富贵
微剧本·喜马拉雅山上的鱼
罗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