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23-11-29 22:45:42陆国龙
学周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趣味游戏教学模式

陆国龙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甘肃天祝 733200)

趣味教学指的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借助游戏、互动以及情境创设等方式改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喜欢上地理,主动去学习地理知识。但是,如何有效利用趣味教学模式还需要地理教师对此进行探究。

一、趣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改善地理课堂氛围

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较为特殊的一个阶段,他们需要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在课堂中,教师也格外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有大量知识需要学生背诵记忆,导致整体课堂氛围较为枯燥。而利用趣味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发生变化,他们会调整教学理念,改变自己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也会利用游戏、信息技术等进行辅助,为课堂注入活力,使整个课堂更加活跃。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特别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对新型教学理念的了解,掌握各种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并将其与所教学科融合起来,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能力很难得到发展,而在利用趣味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会获得很多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比如,在与学生进行趣味互动时,需要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保证学生探讨的主题与地理知识有关。另外,教师在钻研趣味教学时,会了解很多增加课堂趣味性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时会变得更加收放自如,其专业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

(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因为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己,都会处于较为紧绷的状态,这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一定影响。在地理课堂中利用趣味教学模式的时候,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都会随之增加,教师会引导学生以有趣的方式学习知识,减少他们的学习压力。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学习效率,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观念,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趣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一)教师对趣味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地理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非常明确,即前期完成所有的知识教学任务,后期集中组织学生以高考为目的进行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做教学规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当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尝试利用趣味教学模式教学时,他们会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应用该模式,致使应用过程过于形式化,完全没有将其作用发挥出来。也正因为教师对趣味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当前无法有效实现趣味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渗透。

(二)学生曲解趣味教学模式的作用

趣味教学模式的初衷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熟知的内容去学习知识,比如结合影视片段了解山川大河、认识不同地区的风俗人情,结合游戏轻松记忆地图内容,掌握不同省份涉及的基础知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学生对此种教学模式并不了解,他们会在学习中产生误会,认为趣味课堂就是要随心所欲,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失控,教师的教学计划被打破,学生也会在学习中逐渐脱离原本的初衷,学习效率大大下降,不利于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教师开展趣味教学的形式单一

趣味教学模式的重点是不同趣味元素的呈现,教师所选的趣味元素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但如何选择有价值的趣味元素,如何丰富趣味教学的形式,需要教师对此进行探究。在了解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该模式时,对趣味元素的选择缺乏创新,长此以往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地理课堂的看法,导致整个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乏味。

三、趣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设计开展听课活动,引导教师深入了解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听课活动是公开展现自身专业能力,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的重要机会。教师都会格外重视听课活动的开展,所以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以“趣味教学模式的渗透”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并以公开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此种背景下,教师主动搜集资料,了解该教学模式,并分析大量实际案例,寻找符合高中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挖掘合适的趣味元素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

并且在开展听课活动期间,教师要在其他教师的公开课中总结教学经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经验分享活动中共同讨论,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当该活动结束后,教师对于趣味教学模式的态度会发生变化,也会在之后的教学中尝试渗透趣味元素,以此改变较为枯燥的氛围,在注入活动的同时让学生在更为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趣味形式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长期生活在学校的高中生来说,与网络相关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都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为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地理知识,在保证教学正常开展的同时丰富趣味教学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1.借助可视化素材,实现视觉激趣。地理属于文科类课程,但是学生在学习时仍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以此来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辅助,在实现趣味教学的同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网络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以及幻灯片等资源进行辅助,让学生从更直观的角度去了解地理知识点,丰富认知的过程。

教师在利用可视化的网络资源教学时,就要重视对素材的选择。以某一知识点为基准搜集可视化素材时,可以找到很多种,但具体使用哪一种进行教学,还需教师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行星”“地球运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搜集视频,让他们结合视频内容学习相关知识。在整理视频素材时,教师不能单纯以教学为主,还要注重增加趣味性。针对此,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影视作品中的片段,以影视作品中的观点为基础引导学生探讨地理问题,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在讲解“地表形态”“交通运输布局”等生活中较熟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直接搜集图片进行辅助,并与学生探讨家乡的地形以及交通情况。

利用可视化素材完成教学后,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此种教学模式的看法,总结学生提出的建议,并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充分改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看法,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2.利用可听型素材,实现听觉激趣。“听”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需要通过聆听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但如果课堂中只有教师的声音,那么“听”所发挥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为了充分发挥听觉在学生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学会借助可听型素材激趣,让学生通过“听”,在地理课堂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一般情况下,可听型教学素材主要以音乐、新闻播报、演讲等较为简单的形式出现。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可听型素材相对较少,教师需要结合趣味教学这一理念搜索相关素材。

素材内容不仅要具备趣味性的特点,还要具备较强的知识性,保证学生可以通过聆听该素材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改变以往的说话方式,注重以互动为主,减少说话方式的枯燥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为激发地理教学趣味性打好基础。音乐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在搜集可听型素材时,可以先从音乐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内容探讨地理知识。利用“坐上火车去拉萨”引出地势、地形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拓展与学生讨论西藏地区旅游业、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

另外,因为高中阶段学生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从而忽视了对时事新闻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搜集一些与天文地理相关的知识,如“月掩金星”“日全环食”等等,通过新闻播报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可听型素材,引发学生讨论,并引导他们总结其中出现的地理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趣味性,整体学习效率会得到明显提高。

(三)结合游戏增添趣味,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一些教师忽视了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更喜欢简洁、直接的教学方法。但在渗透趣味教学模式的时候,游戏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需要将其重视起来,合理选择游戏,引导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教师在结合游戏为地理教学增添趣味时,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当前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对教学游戏的了解情况,尽可能选择高中生熟悉的游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首先,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整理其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教师要明确游戏规则,把控游戏时间,保证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游戏并有所收获;最后,教师要保证游戏可以显现趣味性,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局,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地理知识的呈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从某一种类细化分为多种类型。我们较为熟悉的气候类型、洋流成因分类、地质构造类型等等,大部分知识都具有系统性的特点。针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奖竞答游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通过抢答的方式回答地理问题,并进行积分。最终,积分更高的小组获胜。在此种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让他们积极并认真地参与游戏,思考问题并收获知识。另外,学生在参与有奖竞答游戏时,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会增加,课堂整体氛围也会发生变化,趣味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渗透到课堂中,教学质量会得到明显提高。

(四)组织开展户外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将其利用起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格外注重教材,教师也习惯在课堂中完成知识教学。但此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会限制学生发展,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改变当前的教学情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脱离课堂,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活动,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去接触大自然,了解地理教材中描述的各种知识,如气候、温度的变化,一级风与三级风的区别,地形、地势的差异等。在开展户外活动时,高中生的心态会随之发生变化,他们能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在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活动时,教师要提前做好规划,寻找合适的场地,保证学生深处其中时可以将其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提前告知学生户外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互相关注,避免出现意外。在开展户外活动期间,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教师可以提前为他们布置探究任务,如观察地形地貌、总结自己发现的地理知识等。学生会在活动中提高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高效应用本土资源,在讨论中增加趣味

地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单纯地讲解知识,还要注重与学生互动,通过讨论引导他们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地理知识。尤其在对区域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开发等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会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基准去理解和学习这些地理知识。此时,教师要学会利用本土资源,与学生共同讨论,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上地理。

大部分人在面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东西时会产生亲切感,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遇到自己熟悉的内容时,他们会更愿意主动探究,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为了在地理课堂中渗透趣味教学模式,教师在整理本土资源时,可以从美食、特产角度出发,减少知识教学的枯燥感。教师可以结合南北水果存在的差异进行探究,让学生谈一谈本土产量较大的水果有哪些,以及这些水果产量较大的原因。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提到气候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教学结束后,学生会形成关联意识,并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学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教师需要重视该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总结探究,我们发现借助网络、游戏、户外活动、本土资源开展教学能够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趣味游戏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午睡的趣味
特别文摘(2016年24期)2016-12-29 21:03:08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小学科学(2015年7期)2015-07-29 2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