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东
探访诗词中的自然之趣
刘老师:同学们,在理解诗词的过程中,你能想象到诗词描绘的画面吗?
湉湉:《山居秋暝》描绘了秋天傍晚雨后山中的美景,月下松林、石上清泉是我很喜欢的画面。
恒恒:洗衣服的姑娘笑谈着回家,捕鱼的小船顺流而下,非常有画面感。
霖霖:《枫桥夜泊》里,乌鸦啼叫的声音以及诗人半夜听到寒山寺里的钟声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孤寂。我仿佛看到寒冷的秋夜里,一条小船在江边停靠,诗人在船舱里辗转反侧。
刘老师:作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将作者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充分地表达出来。
彬彬:《长相思》描写了将士们长途跋涉的情景,体现了将士们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之情。
珂珂:我觉得《渔歌子》给我们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情境,让我都想尝试一下烟波垂钓呢。
刘老师:请同学们通过诵读以及对比感受的方式,想象四首诗词描绘的画面,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诗句进行梳理。
寻找四季的自然美景
刘老师: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四季之美》,体会作家笔下四季的独特韵味。
a.春天,最美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美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夏天,最美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美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秋天,最美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美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冬天,最美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美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扬:刘老师,作者用泛、染、飘这三个动词描绘出了春天黎明时分天空颜色的动态美,体现了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刘老师:除了动态描写,作者还善于抓住景物的变化。描绘冬天早晨的美景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抓住冬天霜、雪的晶莹剔透与洁白的特点,写出了雪的静、白、美。
体会榕树的动静之美
刘老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鸟的天堂》,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
昊昊:巴金爷爷描写了大榕树早晨和傍晚时的美景,这是从不同的时间来写同一个景物。
沣沣:我喜欢巴金爷爷对大榕树枝、根、叶的描写,用词巧妙,让我们感受到榕树的大且茂盛。
刘老师:还有呢?
盈盈:第一天在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这里巴金爷爷设置了悬念。
小博:还有最重要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傍晚的大榕树是静态描写,写出了枝繁叶茂的样子,充满生命力。
乐乐:描写早晨的大榕树主要从动态入手,重点写的是鸟儿特别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而且自由自在,特别热闹。
小宇:我喜欢巴金爷爷像拍摄影片一样把我们带到了鸟的天堂,用上“起初、后来、接着”等词语,写出了从静到动的变化,特别有意思。
欣欣:巴金爷爷从“应接不暇”到看到一只画眉鸟,这是点面结合的方法。
刘老师:巴金先生在《鸟的天堂》中,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先写树后写鸟,一静一动,对比强烈。其中,静态描写只写了榕树枝繁叶茂,说明这里很适合鸟儿搭窝建巢,还有村民对树、鸟的保护,给鸟营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动态描写侧重写鸟,因为群鸟飞鸣的自然环境在于大榕树。巴金先生就是这样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起来,让我们欣赏到一幅郁郁葱葱的大榕树上空众鸟盘旋、振翅高飞的美丽画卷。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尝试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让画面有静有动,让人如临其境。
欣赏月迹里的美好景致
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首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千百年来为世人所追寻。默读课文《月迹》,想一想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并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刘老师: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写出月儿的美妙和有趣的呢?
文文:作者通过对周围景物的静态描写和月亮移动轨迹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月亮的美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月儿的有趣。
楷楷:作者借助竹帘、镜子、桂树、酒杯、葡萄叶、花瓶、爷爷的锨刃儿、小河、孩子的眼睛、沙滩等事物,清晰地描绘出月亮移动的踪迹,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盼望——惊喜——惬意——兴奋——惊奇——欢快——感悟”,这层层递进的心情变化,让我们逐渐体验到了作者奇特而美妙、纯真而快乐的童趣。
劉老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睛见月”“沙滩议月”等情景是不是我们也曾经体验过呢?
同学们,自然界里的花草树木、江河山川、四季更迭……时时刻刻都有赏心悦目之处,让我们用心观察,去收获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