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敏, 吴天思, 王颖颖, 王晔博, 康国辉, 高秀领, 于改弟
(1.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13;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3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内膜能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大多数位于卵巢、宫骶韧带等部位,可让患者出现逐渐加重的继发性痛经。本病多发于25 ~45 岁的育龄期女性,临床发生率较高,为10%~15%,占慢性盆腔疼痛和痛经患者的20%~90%,且25%~35%不孕症的发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1-2]。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西医常采用药物或手术方式,虽然西医常规疗法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但是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预后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对中医研究的深入,中医药逐渐应用于本病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症施治,可增强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3-4]。针刺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疏经通络、化瘀止痛的效果,笔者临床发现多数痛经患者伴随气虚症状,因此,临床上在益气基础上结合化瘀治疗。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益气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22 年7 月至2022 年12 月河北省中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80 例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伦理批号:HBZY2021-KY-067-01。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拟定。(1)患者有明显的盆腔疼痛,如痛经、性交疼痛等;(2)不规则阴道出血及非经期腹痛;(3)月经不调;(4)检查时可发现盆腔包块,有明显触痛。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有关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拟定。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育龄期的妇女;③接受针刺治疗;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①妊娠期或计划妊娠的女性;②合并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其他子宫内膜异常的患者。
1.5.1 对照组
给予针刺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将所选穴位分为主穴和配穴,主穴包括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配穴包括双血海穴、双子宫穴、双三阴交穴、双太冲穴[7]。常规消毒穴位局部皮肤,采用华伦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市华伦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规格:0.25 mm×40 mm)刺入所选穴位皮下1 ~1.5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从经期结束后的第1天开始,每3 d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化瘀方颗粒剂治疗。益气化瘀方的具体方药组成如下:黄芪10 g、党参10 g、白术10 g、山药10 g、香附10 g、当归15 g、蒲黄15 g、五灵脂15 g、牛膝15 g、元胡10 g、炙甘草6 g。开水冲服,每日1 剂,分2次温服。
1.5.3 疗程
4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
1.6.1 中医证候积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中医证候包括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经量异常等。按0 ~6 分评级,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
1.6.2 卵巢功能指标
2 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空腹采集静脉血,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Chem-540,深圳市库贝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情况。
1.6.3 血流动力学指标
2 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DW-F5,上海名元实业有限公司)检测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水平。
1.6.4 生存质量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HP-5)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对2 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包括躯体疼痛、躯体角色限制、情感、社会支持、自我印象等5 个维度,每个维度0 ~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差。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的相关标准拟定。显效:经期下腹疼痛、形寒肢冷、头晕乏力等症状基本消失,痛经消失,停药3个月后未复发;有效:经期下腹疼痛、形寒肢冷、头晕乏力等症状得到改善,痛经减轻,但不能维持3个月;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 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40 例患者中,年龄25 ~44 岁,平均(34.25±7.56)岁;病程3 ~25 个月,平均(14.22±6.37)个月。对照组40 例患者中,年龄26 ~44 岁,平均(34.40 ± 7.47)岁;病程3 ~26 个月,平均(14.39±6.44)个月。2 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表1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为80.00%(32/4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例(%)]
表2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经量异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2 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例40 40头晕乏力治疗前4.21±0.68 4.30±0.71治疗后1.31±0.27①②1.66±0.31①治疗后2.11±0.42①②2.66±0.34①面色苍白治疗前4.17±0.59 4.20±0.66治疗后2.04±0.39①②2.73±0.44①经量异常治疗前4.31±0.63 4.29±0.57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FSH 与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FSH 与E2 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SH与E2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FSH与E2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FSH and E2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3 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FSH与E2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FSH and E2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例40 40 FSH/(IU·L-1)治疗前24.36±1.66 24.50±1.74治疗后72.56±2.74①②65.18±2.57①治疗后11.08±1.35①②13.69±1.20①E2/(pmol·L-1)治疗前19.26±1.37 19.55±1.42
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PI与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PI 与RI 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I 与RI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PI与RI水平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PI and RI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4 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PI与RI水平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PI and RI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例40 40 PI RI治疗后0.68±0.05①②0.79±0.06①治疗前2.56±0.37 2.49±0.41治疗后1.43±0.27①②1.66±0.20①治疗前0.97±0.06 0.95±0.07
表5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EHP-5 评分包括躯体疼痛、躯体角色限制、情感、社会支持、自我印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EHP-5评分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EHP-5 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EHP-5评分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EHP-5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5 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EHP-5评分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EHP-5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例40 40躯体疼痛治疗前58.77±3.69 58.42±3.55治疗后19.16±1.32①②22.08±1.59①治疗后16.55±1.68①②20.23±1.74①躯体角色限制治疗前56.31±4.17 56.28±4.50治疗后18.12±1.14①②21.08±1.20①情感治疗前59.61±4.25 59.40±4.17治疗后15.18±1.08①②18.27±1.14①社会支持治疗前60.11±1.14 60.25±1.20治疗后22.16±1.28①②26.77±1.30①自我印象治疗前57.17±2.66 57.40±2.5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尚未有统一定论,主要与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随经血逆流于盆腔的种植学说、遗传学说、免疫调节学说等有关[8-10]。针对本病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以降低疾病带给患者的影响,控制疾病发展,但均未取得理想效果。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血瘀证,因体内恶血未能及时排出体外,在体内不断蓄积,造成瘀阻,导致气血通路受阻,引起月经推迟、经期疼痛等症状,因此,临床治疗多以活血祛瘀为治疗大法。针刺作为中医特色疗法,有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效果,能够消除瘀滞,缓解疼痛,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平衡[11-12]。本研究采用针刺治疗,基于临床经验,选取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患者,通过针刺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等穴位,可发挥益气培元,扶正祛邪的作用。同时,针刺双血海、双子宫、双三阴交等穴位,调节肝脾肾功能,达到活血调经,化瘀止痛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为80.00%(32/4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FSH 与E2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SH 与E2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PI 与RI 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I 与RI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EHP-5 评分各方面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EHP-5 评分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陈曦等[13]学者的研究中也提出了温针灸联合益气化瘀方治疗,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的观点,与本研究观点相似。本研究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益气化瘀方来辅助治疗,方中黄芪、党参、山药、白术均能补中益气,香附疏肝理气,当归补血活血,蒲黄、五灵脂、元胡化瘀兼止痛,牛膝能补肝肾、活血通经,炙甘草益气补中、止痛、调和药性,全方气血双调、标本兼顾[13-14]。该方与针刺联合使用,共同发挥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若发生于卵巢,这种情况通常为卵巢巧克力囊肿,会影响卵巢正常产生激素的功能,导致FSH、E2 水平发生异常。本研究中,治疗后,2 组患者的FSH 与E2 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SH 与E2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联合益气化瘀方治疗可改善机体的卵巢功能。益气化瘀方治疗中的当归可养血调经,元胡能化瘀止痛,现代药理研究[15-16]发现,二者配伍使用可改善机体的卵巢功能。治疗后,观察组PI、RI 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主要为益气化瘀方的活血化瘀之品能改善机体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子宫微循环,发挥止痛作用[17]。当子宫内膜异位症带来患者的疼痛感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减小,患者的生存质量自然随之提升,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益气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