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建军,杨廷伟,张 璇
(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100038,北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一支与之相匹配的水利人才队伍。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于2020年6月,作为水利部成立的首批部级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施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推进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水利仍将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要求,加强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2016—2020年,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总额达34 728 亿元;2022 年,全国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 893 亿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
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人才队伍提出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当前人员力量水平与之还存在差距。
一是建设管理人员力量不足。从近年调研看,项目法人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管理经验比较欠缺,尤其是“放管服”背景下部分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法人下放至市县一级组建,专业力量和管理能力难以满足需要。在实施主体基层化的中小型水利工程中,项目法人履职能力不足问题更为突出。
二是运行管理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地处偏远,工作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待遇不高,水利专业人员“招不来、留不住”问题比较突出。调研中发现,少数水管单位甚至没有水利专业技术人员;部分水管单位管理力量偏弱。
三是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从近年水利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情况看,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仍是事故高发领域。当前持续、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将会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安是最大的责任。新时期亟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人才队伍,保障大规模水利建设顺利实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人才培养基地自成立以来,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把服务水利高质量发展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才培养基地职责职能搭建水利行业建设管理领域人才培养平台、课题研究平台、标准制定平台和技术交流平台,着力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水利高质量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人才是水利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部党组印发《“十四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水利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基地结合自身职责,紧紧围绕新阶段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6条实施路径,聚焦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服务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2)坚持突出重点,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十四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十四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高层次人才、水利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和基层水利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结合自身优势,重点面向市县基层水利人才、重大水利工程建管人才、水利工程技术型人才,发挥人才培养平台作用,努力建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3)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培养方式方法
针对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人才明显短缺、工程建管经验不足等问题,人才培养基地将培养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以下简称“水利部建安中心”)干部队伍和培养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人才队伍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丰富人才培训形式,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助力水利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3 年,人才培养基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持续探索人才培养工作,建立“1+N”课程库,打造2个人才库,搭建4个功能平台,着力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建立“1+N”课程库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论及课程对学业的重要性。人才培养基地适应水利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人员能力为出发点,逐步搭建以课程体系总目录为纲,宣贯型、实操型、案例型、研讨型等多种类型课程配套的“1+N”课程库。
“1”即开展课程总体设计,紧紧围绕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需求,搭建适用于水行政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等主体,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程前期、施工、验收、运行等不同时期的课程总目录。
“N”即以课程总目录为框架,打造多种类型的精品课程,满足不同培训对象需求。目前主要有4 类课程。一是宣贯型,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跟进解读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领域新政策、新标准。二是实操型,精心设计项目法人指导手册、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实务等课程教案,结合工程施工特点录制工艺工法小视频等,主要讲授工作要点、方式方法,解决基层实际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三是案例型,动态汇总和分析稽察、质量安全监督、督查等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和事故案例,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其中《水利工程建设监管案例》已作为全国水利干部培训教材正式出版。四是研讨型,由培训对象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了解工程相关基本情况后,采用结构化研讨方式展开讨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
(2)打造2个人才库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人才培养基地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现、培养、储备一批精品师资库、特色专家库,打造特色人才汇聚高地。
①精品师资库
录制精品课程,编写系列培训教材,挖掘有丰富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水利部建安中心干部为干、行业专家为叶的精品师资库,为开展高质量培训打造坚实的师资保障。
②特色专家库
统筹水利部建安中心各类监督检查专家和行业知名专家,按照前期与设计、建设管理、计划管理、资金使用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领域,选拔熟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技术咨询、专项咨询、蓄水安全鉴定、后评价、技术标准研究等方面的专家,为开展高质量的技术咨询和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3)搭建4个功能平台
人才培养基地以课程库、人才库为依托,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人员搭建人才培训、技术咨询、课题研究、交流合作4个功能平台。
①人才培训平台
重点面向市县基层水利人才,响应培训对象需求,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近3年,采取线上授课、线下管理的“视频+直播+现场”方式,与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开展了20余期针对市县基层水利人员的业务培训班,如新疆“每日一课”、湖南监督检查系列培训班、黑龙江建管班、浙江水库运管班等,参训人员达1万余人,深受学员好评。
②技术咨询平台
重点面向重大水利工程建管人才,以“查风险、守底线,找亮点、创优质”为原则,围绕建设管理顶层设计、项目风险评估、制度建设、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验收评定、创优创新、运管标准化等方面,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技术支持和指导帮扶。结合中心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被检查单位、基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帮扶,提升基层建设管理水平。近3年已为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项目、新疆玉龙喀什、西藏湘河等重大工程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有力提升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
③课题研究平台
重点面向水利工程技术型人才,聚焦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围绕水利建设管理领域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制修订、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监督检查成果分析利用等,组织申报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加强横向课题研究,打造课题研究平台。近3年,采取“基地+院校+企业”等方式,组织开展工程质量标准化、水利工程新型建管模式等课题研究工作,大力提升人才科研能力。
④交流合作平台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水利部机关司局、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参建各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对接水利部人才中心、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建立共同开展网络培训、共同开发视频课程、课程资源相互共享等工作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局面。通过制作宣传册,介绍职责任务和工作成果,方便相关单位了解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搭建专家分专业交流平台、市场主体分类别交流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通过经验分享交流逐步提升水利人才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在当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的背景下,为保障水利工程质量安全,需要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水利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培养模式,与有关高校和企业联合制定相关培养标准和培训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对接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帮助项目法人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履职能力,推动建设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持续建立健全水利建设管理领域课题种子库,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引导更多水利人才参与课题研究,破解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