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雪
(永春县图书馆 福建泉州 362600)
近年来,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文化、文明精神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图书馆建设始终注重凝结民族力量,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外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学习和传播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打造智能化新型图书馆。
图书馆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由最开始的借阅式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化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方向演变。每种形态的图书馆服务模式都不相同,需要对其中的具体职能进行详细划分。我国首先出现的是“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这一模式成为智慧图书馆的最早雏形,随后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对其效仿发展和创新,给更多的图书馆带来了创新性的改变。此外,大多数图书馆开始使用网络资源,如专属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提供给用户多样的线上服务,这也代表着图书馆的建设愈发智能化、开始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利用数字化信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不仅能够对馆内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图书馆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也越来越丰富。
当前,各个图书馆根据面向的用户不同,创新了不同种类的服务方式和模式,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脉络。例如: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源应满足学生的学术性要求,应确保馆内资源的真实、广泛、通用。在城市公共图书馆中,应面向大众,迎合城市居民需要,创造服务大众的针对性图书馆服务体系,给市民带来便捷、高质量的阅读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级图书馆在对外交流业务层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在工作范畴上有较大的拓宽,跨国交流、合作活动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图书馆对外交流模式变得尤为重要。如何高效开展对外交流,创新交流模式,成为各个图书馆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从这一层面论述图书馆如何实现高效的、智慧化的对外交流和合作发展,剖析其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行为,以期为国内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图书馆应以创新智慧服务、连接读者桥梁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地域特色,秉持平等开放、优质服务和奉献社会的理念。我国很多图书馆在实现对外合作和交流、实现资源互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资源之间的良性整合,保障了人民的获取信息和知识、了解各国文化发展的权利。
我国图书馆一直积极与国际知名图书馆之间开展定期书刊互换,建立稳定的对外交流关系,与国外其他城市的图书馆共同建立赠书专区,在空间中实现平等,在书籍刊物中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例如:盐田区图书馆以广东图书馆为实践平台,积极与各国开展图书互换、资源互补活动,与加拿大温哥华公共图书馆等国际范围内知名图书馆进行了书刊交换,对发展人文社科关怀、两国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广泛的赠书与接受赠书,盐田区图书馆实现了与国内国际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互换,丰富和发展了馆内收藏的资源,给当地读者带来了更加优良的读书体验,也提供了多样的文献资源供学者学习,满足了读者对于文化多样化的要求,开拓了读者的文化视野。
除此之外,对国外图书馆输出图书资源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中国文化在国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推动国际社会对我国图书馆的了解,增加国际知名度,更加有利于实现资源互换。
智慧图书馆建设有效地减少了相关工作中人力的投入,使工作效率最大化,通过智慧云平台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跨区域交流合作,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了我国人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智慧化图书馆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只局限于图书资源的合作,也体现在服务、教育、文创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创新。例如:北京图书馆与故宫博物院携手打造新型文化载体,携手紫荆书院,传承紫荆文脉,以相关的文创产品为导向,在开展一系列高端文化交流的同时,也注重文化普及,书院围绕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活动,内容包括传统手工艺、书画、围棋、四季茶事、节气养生、节气美食、曲艺、音乐沙龙等。
在智能化环境的背景下完善图书馆的机制,首先要建立公共图书馆与各方交流的规范、整体协调规划机制,实现对外合作资源的整合共享,避免造成资源建设的重复和浪费,建立对外合作的长效机制。同时,规范图书馆内的各级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资源,进一步实现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在智慧云平台上进行外交流与合作的效益最大化。
其次,完善与国际图书文库的共享核心资源建设,不只局限于书刊相互交换的模式,更应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尤其是在当今计算机网络发达的今天,更应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发挥科技优势,实现电子资源的网络共享,突破实体书籍的时间、空间限制,建立相关的网络文库,优化读者查找相关书籍的途径,实现对外交流和整合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存。
最后,图书馆从业者要增强对外交流和合作,为满足各种各样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将本土化文化推向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应该了解国内外读者的情况,包括当地读者的阅读需求、对图书馆的环境要求、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习惯等,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相关调查,使对外交流合作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
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智慧信息化的网上图书馆。通过线上信息化图书馆和线下图书馆的相互配合,实现智能化的、现代化的图书信息服务。例如:2022 年,上海市图书馆的在线图书馆阅读人数再创新高,为创建信息化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信息化图书馆强化了书籍与读者的互动性,在数据安全方面,能更好地保障读者与图书馆图书信息和借阅信息的安全。在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明确图书馆的定位,使图书馆的整体形象符合大众的预期,更需要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将我国优秀文化与图书馆建设相结合,凸显馆际文化元素,让信息化图书馆成为发扬中国文化、讲中国故事的核心阵地,拓展国际影响[1-2]。
智能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建馆理念,将读者的真实感受作为建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例如:广东省图书馆于2018年新开放集英语角、户外交流分享于一体的下沉广场服务区,集“看、听、读”于一体的“爱读亭”服务区,使读者可以近距离感受高品质的影视类书籍文化,突破了图书馆文化产品的静态局限,使读者感受到动态美。
该馆在新馆建馆之初,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感、拓展阅读形式为目的而不断努力,及时了解和收集读者反馈意见,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数读者的需求。关于场馆设施的摆放、设备的使用体验等意见和建议,读者都可以写在意见收集本上。每一场活动都发放意见表,方便读者及时反馈意见;同时,还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向读者收集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询问读者在馆内进行有关活动的满意度,通过问卷的反馈,给图书馆的建馆工作带来指导性建议。
另外,须加强技术性工作,建设读者偏好推荐机制,及时检查图书馆馆内设置的意见箱,对相关意见及时反馈,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推进服务型图书馆建设,塑造一个全民阅读的良好环境,为对外交流与合作打好现实基础,创新发展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利用与应用。图书馆也引入了智慧型机器人和智能平台的概念,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服务。这些智能化产品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走出家门,踏入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在馆率。图书馆应该创新智能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增强产品实用性,让智能化产品不仅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也能够真正提升读者的阅读和使用体验[3]。
在智慧化环境的图书馆建设中,图书馆的空间形式主要包括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两种。在传统思维中,实体空间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学习、研修和阅读的场所,而在智慧化的环境中,该实体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图书馆空间与图书纸质的限制,进一步实现信息的数字化与虚拟化。
4.2.1 利用云端技术实现空间的定制化发展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要实现实体空间的定制化发展,高校图书馆藏书应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立不同的研读区域,提供特色的研修空间。以天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图书馆除了公共图书资源外,还包括思想政治课研究空间、港口物流研究空间、数学物理研究空间等一系列根据学科及其相关性划分的实体阅读区域,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高校图书馆还应在图书馆空间中设立主题专区。例如: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设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专区;为了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设立文化体验专区,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资源之间的共享和利用。
4.2.2 充分利用云端技术建设虚拟空间,实现服务的拓展
目前,美国高校的图书馆在空间服务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美国高校中,图书馆的内部条块被高效分割,形成了以图书馆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在数据分析服务、数字人文关怀以及数字项目开发等领域的功能集中于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虚拟空间的高效应用。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是空间服务的主要内容,虚拟空间技术是融合了云计算技术、VR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技术而成的多维化信息空间,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连接和互动,实现多个图书馆、多个城市或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4-6]。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为了实现更便捷、更符合现代理念的图书馆服务,“微服务”相继诞生。“微服务”采用的是一种云原生的架构和方法,也就是在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中,有许多松散、功能各异的微小组件或服务组合而成的云端架构,具有自己的数据库、数据的模型,例如:各个高校都在使用的“学习通”就是一个典型的微服务案例,将该服务应用于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可以进行相关的模块化定制,实现图书馆虚拟与现实的一站式服务,通过简单的账号授权,建立一个图书馆专属的应用程序,实现对图书馆功能的私人订制,优化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智能化环境下的图书馆业务和创新路径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思考新型技术对于图书馆发展的积极影响。我国图书馆应不断借鉴国内外优秀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条件,拓展图书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创新道路,这对于图书馆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还应协调图书馆内部各部门职能,做好对外交流工作,并转变服务观念,为读者建立一个开阔文化视野的新型智能化平台。图书馆是全民阅读、全民学习的基础和保障,必须以全新的观念推动智慧化图书馆的建立,加强图书馆的对外交流,发挥图书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