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懿
2023年2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携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相比2007年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此次的修订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而相比2019年的征求意见稿,《办法》在多个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办法》的推出,对于商业银行的常规运营以及风险控制提升了标准。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参与者,其战略布局和风险控制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办法》的推行,为商业银行的日常运作和风险管控设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办法概述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分类政策的演进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分类政策的演进经历了多个阶段。1998年,《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首次提出五级分类概念,标志着银行监管进入了全新的模式。2003年《關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将风险分类范围扩大到银票、保函、信用证等各类资产业务,主体上扩展到财务公司、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2007年《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推出,进一步明确了五级分类的各个标准。此后,伴随着监管的深入和市场的复杂性加剧,2019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制订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扩展了五级分类的适用范围和标准,细化了相关的定量定性标准。时至今日,《办法》的出台,明确将五级分类适用的资产范畴拓展到银行各类承担风险的金融资产,将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列入不良资产,对交叉违约、重组资产等条款进行调整与完善,促进银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商业银行风险分类目的、定义及主要原则
《办法》共分6章48条,旨在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准确评估风险等级、执行资产风险分级,促使银行行业有效防控、处理信贷风险,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量。所指风险分类,是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级别将金融资产分为不同等级的做法,即划分为五个分类,包括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办法》表现了监管机构对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的“严格、紧绷、审慎”方向,在执行风险分类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遵循真实、及时、谨慎与独立的原则,真实展现资产质量,针对不同风险层级制定与执行不同的措施,增强全方位风险管理能力。
《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办法》推动商业银行客观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信用风险,部分中小银行短期可能面临不良资产及不良资产率抬升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分类范围更广。相较于《指引》,《办法》在风险分类上做了拓宽,不仅包含贷款,还涵盖债券与其他投资、同业资产等表内外实际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二是分类指标量化。《办法》明确要求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必须划入不良,且将不良认定与逾期天数挂钩,本金、利息或收益逾期超过90天列入不良资产,增加了定量因素的判断。三是实施“连坐”机制。非零售金融资产实施“连坐”,改变了《指引》以单笔贷款为分类对象,推动银行业以债务人履约能力为核心开展风险分类。四是规范重组认定。首次明确认定宽限本息偿还计划、新增或延长宽限期、利息转本金、债转股等为重组,重组资产观察期延长,再次重组的资产应至少归为次级类。从长期看,《办法》缩小了低估信用风险的操作空间,风险分类等级更加客观,提高了可操作性,有利于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
二、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风险分类息息相关,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一是影响客户定价。商业银行通过风险分类来评估不同的贷款风险等级,进而进行风险定价,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对合理的利率以获取收益。但风险分类的调整,会影响定价的变化,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二是影响拨备的计提。银监会成立后,提出了“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监管思路,可见拨备提取的主要依据是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拨备的多与少影响利润。拨备的作用是抵补预期损失,《办法》出台后,部分中小银行金融资产五级分类可能下迁,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压力将上升,进而影响银行的利润。
三、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办法》推进金融机构提高风险识别和监测能力,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一是推动提升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办法》覆盖更多的风险因素,科学地反映深层次的风险关联和影响,有助于风险管理者更全面和准确地识别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风险。二是推动优化风险评估方法和指标。风险分类标准的细化促进各家商业银行根据不同类型、特征和影响程度的风险,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如定性评估、定量评估、主观评估、客观评估等,从而使风险评估更加科学和合理。三是推动增强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细化不同风险的性质和程度,有助于银行强化对应的控制措施,如预防控制、转移控制、分散控制、承受控制等,从而使风险控制和应对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对商业银行监管政策的影响
《办法》体现了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监管特点,是能够防住风险的重要基础性制度之一。2017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审慎处理资产指引》,明确了不良资产和重组资产的认定标准和分类要求,增强了全球银行业资产风险分类标准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可比性;新会计准则也对部分金融工具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办法》借鉴了国际国内良好标准,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现状及监管实践,它有助于银行业更好地与国际国内标准进行对接,提升中国银行监管的国际化程度。此外,通过《办法》,监管机构能够更切实了解银行不同类别资产的违约概率和风险程度,更准确地评估银行的风险水平,为监管部门做出更加客观和准确的监管政策提供帮助。
五、对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影响
风险分类的合理评估,一方面,可帮助银行更准确地计量各种风险所需的资本水平和成本收益比,从而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环境中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和资源分配,优化资本配置和业务结构,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会导致个别中小银行的大额不良资产或损失暴露出来,竞争实力较弱的银行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和竞争挑战,推进市场优胜劣汰。另外,《办法》的实施还将推动我国银行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它的透明规范将进一步增强国际投资者的信心,有助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的策略
一、加强风险分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依照《办法》的指示,商业银行应当完善风险分类管理体系,更新风险分类管控规程,明确各相关部门与职位的职责、组织执行、过程及频次,细化分类特征、标准、方法和应对机制,改进信息披露和文档管理;完善预警机制,优化风险信息及授信、余额、敞口等数据的收集、预警分类发布、验证与反馈、预警结果的运用、考核与奖惩等规则,强化日常监测与管理。通过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帮助银行高效地识别潜在风险,提高风险分类精准度,落实各方责任,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遏制风险的产生和传播,降低资产损失,提高资产质量,不断推进银行业的自律管理。
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随着金融领域的变化和发展,商业银行遭遇的金融风险也变得越发复杂和多元化,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也需要与时俱进,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风险分类知识的实践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各部门及经营机构的内部管理效率,建立风险分类机制的内部管理惯性。二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对存量金融资产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新透视,依托系统资源和数字化转型力量,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和模型,进一步提高对债务人实际偿债能力的判断能力和金融资产信用减值计提比例的准确性,并将相关风险、分类结果信息自动匹配下发给对应经办人员,推进及时核实并采取措施。
?三、强化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
加强内部监管和遵守合规,在商业银行运营中不仅仅是为了确保银行的安全稳定,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一是规范操作流程。健全内部控制,明确各业务岗位职责,加强员工行为管理,传导合规理念。二是完善评估机制。银行对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进行风险分类外,还应定期抽样评估风险分类的准确性、模型的合理性,确认风险分类结果,助力决策和管理。三是加强信息安全。做好系统和数据的保护、保障客户信息的安全和隐私,防范网络攻击和其他安全事件。四是强化监督检查。审计部、风险条线部门需加强内部审计和合规检查,规范检查程序和标准,提高检查人员专业水平和判断力,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跟踪和督促整改,及时消除发现的问题。
四、优化资产结构和调整业务策略
根据风险分类的结果,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类资产的风险水平,从而对不同风险属性的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和调整。通过分析不同风险分类的资产,调整资产配置比例,结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加大对优质、可穿透、风险加权资产占用低的资产投放,减少对高风险、不可穿透、风险加权资产占用高的资产投放,优化资产结构;也可以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对低风险等优质资产给予适当的优惠定价,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收益比,并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进一步提升银行的资产匹配度和风险控制能力。
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商业银行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跟进监管政策、监管制度的变化和调整,了解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和政策导向,适时调整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策略;关注监管部门检查及评价情况,及时落实问题的整改与追踪;定期向监管部门提交管理数据、报告,提供市场风险情况信息、业务风险管理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等;积极参与监管部门组织的研究和讨论,提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实践和经验,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业务创新提供建议和意见,协助监管部门评估监管政策的效果,共同推进银行业的合规化、稳健化发展。
总之,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策略设计与风险控制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办法》的出台,体现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进银行业不断提高各项管理能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同时,它充分考虑了政策对银行和市场的影响,安排了合理的过渡期。相对较长的过渡期给了相关银行充足的时间来做好实施前的准备,避免了短期内对行业财务状态造成较大冲击。未来,随着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相关政策的演进仍将不断完善和升级,持续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推进银行健康、稳健发展。(作者单位:興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