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佳佳
华为新机Mate 60 Pro的横空出世,对于全世界关注半导体行业发展的人而言,都是一颗重磅炸弹。
在美国近几年的不断打压下,华为竟还是做出了具备5G通信性能的设备。华为新机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显然引发了美国的自我怀疑,是不是美国出口管制的能力已经走向失败?还是说美国的策略在某些方面存在纰漏?
在大量的猜测之中,华为始终保持沉默,因而让麒麟9000s成为了半导体领域的一团疑云。但无论如何,它的面世是华为在困境之中向外界传达出的一线曙光。它向世人证实,华为不会轻易屈服,哪怕步履蹒跚,他们仍然在向前挺进。
纵观美国自2017年以来的策略转向,人们不难发现,隐藏在美国“长臂管辖”策略背后的是一颗饱含恐惧的心。享受了几十年的行业垄断之后,美国的霸主地位正在受到中国的冲击。
作为领跑全球5G技术的中国企业,华为成为美国的首要打击对象。芯片生产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化,的确为华为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危机,但华为Mate 60 Pro的面世是绝境逢生,显示出了华为的韧性。
上世纪90年代,在错失半导体工业发展头30年的黄金机遇后,中国东南沿海紧邻香港的小渔村里,改革开放的脉搏终于开始跳动。
在1985年和1987年,中兴和华为相继于深圳创立。彼时在科技方面领跑全球的美国怎么也没想到,30年后,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种子企业,竟成长为研发实力足以与之匹敌的科技巨头。
当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克扎尼奇于2015年同奥巴马政府的高级官员会面时,他眼中流露出的“明显的恐惧感”引发了美国政府的警惕。
作为美国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重要代表,英特尔对于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半导体补贴行为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性。他们认为,在这片芯片客户富集的巨型市场上,政府对于半导体上游企业大规模扶持的努力,终将演化为冲击美国霸主地位的制胜战略。
克扎尼奇眼中的恐惧其来有自,而这恐惧尤其来自中国的科技巨兽—华为。
正是在201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定义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即eMBB、uRLLC、mMTC,5G发展的市场化大幕正式拉开。
根据ITU确定的5G关键性能指标,5G的峰值速率相较于4G将提升10倍以上,基于该指标,人类将有能力实现一个科幻电影般的未来。
在极高速率的网络支持下,成本变得更低的AR与VR将进入寻常百姓家,沉浸式游戏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大型体育比赛可以进行流畅的高清直播。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5G将不断激发人类新的想象,无人驾驶、远程外科手术、电磁频谱相关领域会迅疾地发展。
毋庸置疑地,5G将引领重大的技术革命,它是21世纪的一个制胜点,谁率先掌握5G,谁就有权力定义未来。
而芯片,就是5G技术得以实现的载体,是所有梦想的发端。
彼时放眼全球,在通信芯片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仍然是與中兴同年成立的美国公司高通。
毋庸置疑地,5G将引领重大的技术革命,它是21世纪的一个制胜点,谁率先掌握5G,谁就有权力定义未来。
早在2007年,高通就已经超越德州仪器,成为“全球第一大无线芯片供应商”。因此,在5G的发展中,高通也具有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时至今日,一直试图自主研发5G芯片以摆脱对高通依赖的苹果公司,也仍然处于被高通“卡脖子”的困境中。
但在2016年11月18日,致力于为全球通信系统制定通用技术规范的3GPP机构,于美国内华达州举办了它的第87次会议。这场会议的重要结果是确定了5G中eMBB场景的信道编码技术方案。
方案的可选项共有三种,分别为美国高通公司提交的LDPC方案,欧洲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提交的Turbo方案,以及中国通信行业的领头羊华为公司提交的Polar方案。
最终,高通的LDPC毫无悬念地成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与之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华为的Polar也成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
在5G领域,信道编码是绝对核心的技术之一,信道编码方案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网络覆盖以及用户的传输速率。而数据信道与控制信道,可以被分别理解为城市的行车道路和交通控制系统,二者均是信道编码的要塞。
谁的方案能在3GPP的会议中经投票胜出,谁就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游戏的头号玩家。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华为出其不意地攻破了高通严密垄断的技术堡垒。崛起的中国势力,以一种强势的姿态成为了挑战者,开始与美国的芯片龙头展开巅峰对决。
2017年,华为在全球通信基站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27.9%,排名世界第一。也就是在暴风雨即将来临的这一年,华为申请了国际专利4024项,排名世界第一。
在5G的发展中,华为也成为领跑全球的企业。
2018年,华为发布了业界唯一基于3GPP标准的5G端到端产品和解决方案。
其中,华为用于分布式站点的基站产品BBU5900是彼时业界集成度最高的站点解决方案,能够完成将2G、3G、4G、5G包括在内的所有制式与频段合一。另外,华为的5G CPE是当时全世界唯一的小型化5G商用终端,其搭载了巴龙5000芯片,可以保障用户以每秒钟1.65GB的速率进行文件下载。
为了走到这一天,华为付出了许多年的耕耘。仅以至今为止的十年为例,华为在研发上投入的费用为9773亿元,接近万亿。在截至去年年底的数据中,华为20.7万员工总数中,大约有55.4%为研发人员。
而这一切都成为加重美国恐惧的现实因素。
他们的恐惧并不仅仅关乎商业与技术,而是关乎美国在世界舞台上全方面的霸主地位。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各个领域来看,5G都将重构世界的秩序。
在五角大楼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内部,华为已经被充分地视作“威胁”。
一家中国企业,使用美国的软件设计芯片,使用美国的设备生产商品,并且将美国视为销售这些商品的市场,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他们声称,华为的产品具有某种未经证实的嫌疑,给产品安装“后门”,以绕过隐私保护系统,搜集用户的信息。
美国对华为提出的这一严重指控至今未能给出有效的证据支撑。
美国信息技术专家厄尔·拉斯穆森说,欧洲已经建立了独立的测试实验室来验证华为的设备,“从我的理解来看,没有发现任何安全方面的问题”。英国政府的国家网络安全中心在2019年得出结论,称“华为系统的风险在不实施禁令的情况下可控”。西班牙《枢密报》科技版的编辑曼努埃尔·门德斯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项测试的结果能够证明华为在数据管理方面可能出现不良行为”。
但无论华为设置“后门”的事实究竟如何,对于美国来讲都是无关紧要的。从华盛顿向全世界传播的这一指控并不具有事实性的力量,但却足以成为美国实施国家胁迫的战略手段。
在华为的历史里,由创始人任正非奠定的“终将会失败”的危机感始终存在,但在30年的浮沉之中,还尚未有任何一场暴风雨以如此猛烈的态势来临。
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宣示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战略性转向,一个以共生共存为目标的“接触”时期落幕,代之以“战略竞争”为标志的“遏制”时期开启。
而华为公司,就成为美国开启战略竞争后的核心打击对象。
华为出其不意地攻破了高通严密垄断的技术堡垒。崛起的中国势力,以一种强势的姿态成为了挑战者,开始与美国的芯片龙头展开巅峰对决。
2018年初,华为先后失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手机订单和大型手机零售商百思买的支持。同年5月,美国国防部禁止在美军基地销售华为手机。同年12月,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无端被捕,后被指控违反了美国制裁伊朗的规定。
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把华为及与之关联的68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这一举措意味着,从此以后,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华为将无法再获得受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管辖的美国和非美国产品、技术或软件。紧接着,谷歌公司在特朗普政府的要求下开始限制安卓系统和相关应用在华为的使用。
2020年5月,美国的“长臂管辖”进一步面向华为加码。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宣布,禁止华为使用美国的软件来设计芯片,同时还禁止使用美国设备的晶圆代工厂为华为代工芯片。这直接导致中芯国际暂停了与华为的芯片代工业务。台积电也表示将在该年9月开始全面中断面向华为的芯片供给,哪怕华为曾经是他们的第二大客户。
来自美国制裁行动的每一记重拳都打在华为的要害处。他们从一开始的“不购买华为”逐渐发展为试图“将华为逼至生死绝境”。
在华为广为流传的回应里,这家公司的形象已经成为一家千疮百孔的战斗机,而他们的态度是,“我们的飞机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了,多一个洞也没关系,我们应沉着、镇静,保持好队形”,以及,“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但事实毕竟是残酷的,华为领先全球的芯片设计能力在失去美国的技术和设备供应后,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极限生存困境。
去责备华为以及其他中国芯片代工公司为何没有独立自主研发高端的国产软件及设备,这是没有意义的。作为半导体行业的后起之秀,中国错过了行业发展初期抢占生产技术与市场份额的机遇,在改革开放时期,以台积电为首的芯片代工厂已然将半导体行业带向了无晶圆厂芯片设计的时代。华为没有从头开始试错的机会,它诞生的时代已经注定它面临着全新的窗口期。
华为之所以被“卡脖子”,也是由芯片生产的全球化决定的,而世界上所有的芯片生产,几乎都无法绕过美国的技术。
苏联曾经试图通过“复制”战略来剽窃美国的芯片技术,但最终遭受了彻底的失败。哪怕在可复制的领域,苏联拼尽全力对美国技术做了完美还原,但在尖端设计和生产方面,他们永远落后美国几年。
这是因为芯片行业是无数天才科学家与严谨的工程师个人天赋与努力的集合,它的发展受市场规律驱动,崇奉更苛刻的技术和更高的效率,因此才能反复印证“摩尔定律”预言,这一切绝非机械化的国家力量堆砌能够实现。
在克里斯·米勒所著的《芯片战争》中,他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垄断局面能够形成:
“世界上几乎每一块芯片都使用至少一家美国公司的软件,这三家公司分别是楷登、新思和明导。明导为德国西门子所有,但其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除英特尔内部制造的芯片外,所有最先进的逻辑芯片都是由三星和台积电两家公司制造的。此外,制造高级处理器需要荷兰阿斯麦公司生产的EUV光刻机,而阿斯麦依靠其位于圣地亚哥的子公司西盟(2013年收购)为其EUV光刻机提供不可替代的光源。”
“当如此多的关键环节需要用少数公司生产的工具、材料或软件时,控制芯片制造过程中的瓶颈要容易得多。其中,许多瓶颈仍然掌握在美國人手中,就算那些没有在美国手中的,也在美国的亲密盟友手中。”
而这种国家垄断局面的形成也为21世纪独特的国家胁迫手段打下了铺垫。
2019年,亨利·法雷尔和亚伯拉罕·纽曼共同完成了论文《武器化的相互依赖:全球经济网络如何塑造国家胁迫》,它揭示了在全球化的时代,金融行业和信息产业中的特权国家(可以特指美国)是如何利用自己身处中心的影响力来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挑战者施以胁迫的。
这是一种将全球贸易体系武器化的手段。当世界贸易变得日益盘根错节,真正的多元发展局势并未到来,中心国家将能够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几乎是毫不费力地扼住挑战者命运的咽喉。
而在围绕着一枚小小芯片展开的战争中,华为正在经受美国的国家胁迫带来的一切。
但难以忽视的事实是,中国不是苏联,华为采取的策略也完全不是“复制”美国技术。
华为之所以为美国所忌惮,正是因为,它原本就是一家专注科技研发的现代企业。华为2022年的年报显示,其全年销售收入6423亿元,研发投入1615亿元,研发费率超过了25%。这一年,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位列全球第四,超越了苹果与三星。
华为之所以被“卡脖子”,也是由芯片生产的全球化决定的,而世界上所有的芯片生产,几乎都无法绕过美国的技术。
尽管面临美国及其盟国的围剿,华为还是在今年8月底发布了新机Mate 60 Pro,并且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猜测。
在国内科技媒体“品玩”对Mate 60 Pro进行试用后,记者经过测试发现,该机型拥有至少超过700M每秒的网络下行速率,已经完全达到了5G的网速标准。天通卫星通话功能的搭载也成为该机型的另一个闪光点,它可以支持用户在失去地面网络服务的地方拨打电话和收发短信,使得穿越无人区的民用通信服务成为现实。
而华盛顿的政客怎么都想不明白,华为到底是怎么造出了具备5G性能的手机?
根据位于加拿大的半导体权威分析公司TechInsights对华为新机的拆解结果,该公司认为这部手机采用的是中芯国际代工的7nm芯片麒麟9000s。这也成为该公司记录的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已经具有相当于5G的通信性能,比此前该公司观察到的中芯国际拥有的14nm工艺又向前迈进一步。
TechInsights副主席丹·哈彻森表示:“华为Mate 60 Pro智能手机采用中芯国际的7nm代工工艺,显示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在没有EUV光刻工具的情况下取得的技术进步。”
这些都还是猜测,麒麟9000s的真相,华为进行了严格保密,因而至今是个谜。
无论围绕着Mate 60 Pro的到底有多少疑云,它诞生的事实已经成为一场闪亮的反击。
这并非要肯定麒麟9000s已经达到了多么先进的水平,而是关乎华为的决心,这是任正非为华为奠定下来的商业哲学,也是华为之所以频频引发世界瞩目的原因。它到底是否具有足够的勇气和韧性,是否能够在美国以绝对权威之姿进行长臂管辖的当下还能够不屈不挠地前行?它作出的回答最终会被载入历史。
作为华为的创建者与精神的领袖,任正非早就显示出他非同寻常的毅力与远见。
在华为创立10年后,任正非带领团队前往美国,参观了哈佛校园和硅谷,也走访了IBM等大公司。其中,IBM在经营管理上的自我改革经验引发了任正非的关注。
他敏锐地意识到,一家曾因管理混乱而濒临解体的公司,最终能够在5年时间内挺过生存危机,并且使其市值增长4倍,其中的改革经验极其重要。因此,任正非决定付出2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咨询费用,聘请IBM团队前往华为,帮助他们进行管理改革。
也正是在这场改革中,华为引入了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供应链(ISC)、IT系统重整等先进管理手段,使得华为真正具有了现代企业的组织架构。
任正非是嗅觉敏锐的商业谋略家,他对未来的预见能力甚至引发了IBM对中国市场的误判。IBM以为中国企业对于管理经验的需求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但事實却证明他们“大错特错”,在当时的中国企业中,是任正非选择先行一步。
强烈的危机意识驱使着任正非不断地预设生存危机的到来,在他的观念里,企业终将会走向失败,因为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他的领导下,华为能做的,是在危机之中求存,努力活得更长久一点。
TechInsights副主席丹·哈彻森表示:“华为Mate 60 Pro智能手机采用中芯国际的7nm代工工艺,显示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在没有EUV光刻工具的情况下取得的技术进步。”
因此,人们不难理解华为“备胎计划”的存在。
在2019年5月发生的风暴中,华为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发布了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他在信中称,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以保障华为持续为客户服务。而这一计划诞生于多年前的华为公司“对于极限生存的假设”,如果有一天所有来自美国的芯片和技术都不可得,那么华为的“备胎”将会发挥它的作用。
本以为永远不会成真的假设变成了现实,但既然我们早已知道,居安思危是华为的生存哲学,那么华为Mate 60 Pro的面世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或许还有更多的奇迹正要发生,人们能做的只是等待,等待见证绝壁上的种子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