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需要触及每一个人

2023-11-27 16:08姚远
南风窗 2023年24期
关键词:南风窗蒲公英深圳市

姚远

远看是五颜六色、坑坑洼洼的一座山体,质感像是癞蛤蟆的皮肤,近看这山,竟然是密密麻麻堆叠在一起的生活垃圾,而在它的不远处,就是一栋栋现代森严的城市高楼。

如此“垃圾围城”的景象,过去几十年经常在新闻中、从课本上出现。

据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的主任梁治宇说,深圳市在高速发展阶段,就曾遇到过“垃圾围城”的问题。到了2010年,垃圾治理问题愈发迫切,深圳亟待寻找一个解决方案。

十余年过去,如今,深圳的生活垃圾问题已经得到系統性治理。不仅实现了其他垃圾全量焚烧和原生生活垃圾的“零填埋”,需要焚烧的垃圾总量也呈现出逐年平缓下降的趋势。

取得如此的成果,要归功于在深圳市发生的一场垃圾分类全民行动。当有用的、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被分拣出去后,当把不同性质的垃圾分门别类地专门处理后,送往焚烧厂的垃圾总量便控制下来了。可以说,是每一位生活在深圳的市民随手的举动,促成了垃圾治理的成功。而这一场全民行动,又是如何发生的?

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深圳发生的故事是一个有益的参考。为此,南风窗专访了梁治宇。

为什么是深圳?

南风窗: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如此系统、全面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这座城市的先天优势是什么?

梁治宇:深圳虽然是一座移民城市,建市时间只有40多年,但它有鲜明的优势,就是非常年轻、有活力,市民对新生事物接受度非常高,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意愿很高。

而且,深圳是一座义工之城,我们有一大批热心公益的志愿团队和企业团队,有一套成熟且多样的志愿服务体系,他们是垃圾分类宣教坚实的群众基础。

南风窗:一项政策的优先级,关乎政府的价值选择,深圳为什么如此重视生活垃圾的分类治理?

梁治宇:其实是因为深圳比较早地遇到了垃圾围城的问题。

北上广深四座城市中,深圳的单位人口密度最高、城市面积最小。早在2000年,深圳市就发现制约深圳未来发展的区域要素,一个是水,一个就是空间。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00年左右,深圳市生产的垃圾年增长量在6%-7%左右,增长速度非常快,使得原有的垃圾填埋场完全不够用了。当时商讨建设新的垃圾焚烧厂,但是又遇到了焚烧厂选址附近居民的反对。

深圳该怎么办?提升城市垃圾处理能力,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垃圾减量。而垃圾减量的源头就在于垃圾分类。只有把有用的、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分出来,把不同性质的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需要填埋或焚烧的垃圾总量才可能减少。

南风窗:20年来,深圳市在治理垃圾围城的问题上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梁治宇:分几步走。我们从2000年开始研究适合深圳垃圾组成特征的垃圾分类模式,2008年成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2015年推出首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2020年实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今年是条例实施的第三年,成效是非常突出的。在深圳市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截至2023年8月底,相比《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前,我们的垃圾分类实现“三增一减”,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分别增长49.1%、200%和50.3%,而其他垃圾处理量减少7.9%。

2019年年底,深圳还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的“零填埋”。

南风窗:这20年来,深圳市在垃圾分类治理上倾注了多少资源?有没有一组数据,可以让人们直观感知?

梁治宇:人们可以看见的直观投入,大概就是全市范围内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建设。

只有把有用的、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分出来,把不同性质的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需要填埋或焚烧的垃圾总量才可能减少。

目前深圳全市5900多个小区和城中村,我们已经全部完成了楼层撤桶和集中投放点的合并设置,总计设置21000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还有5000多个废旧家具和绿化垃圾的专项暂存点,实现了深圳市垃圾分类设施的百分百全覆盖,为市民的集中投放提供了比较便利的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我们率先建成了“大分流、细分类”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9%,资源化利用率达87%,处于全国的前列。

南风窗:“蒲公英计划”相关研究报告表明,深圳原来只有环卫处这么一个牵头负责单位,但在实际工作推进中发现“,仅靠个别部门,或者一批具体负责工作人员,是很难推动的”。当时存在什么困难,可以具体说说吗?

梁治宇:早年做垃圾分类的工作,都是由环卫部门牵头,环卫着重保障的是垃圾清运和清扫保洁。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垃圾分类不只是环卫一个行业的工作,所有行业每天都会产生垃圾,只是说大部分的这些垃圾最终会聚集在环卫工作的处理环节。而要想真正地去推行垃圾分类,就得给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植入垃圾分类的理念,让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重视起来。只是靠环卫部门是不够的,需要有专门的部门来研究相关政策,推动相关方案实施,我们垃圾分类中心就成立了。

“蒲公英计划”

南风窗:是什么契机和背景之下,垃圾分类中心有了“蒲公英计划”的构想?“蒲公英计划”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

梁治宇:其实我们一直在谋划如何让更多的公益组织、特别是在各行各业当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益组织与政府同频共振,一起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推动垃圾分类的工作。所以在2016年,也是垃圾分类中心成立的第三年,我们成立了一个公益服务联盟,希望去打造统一的形象,让大家更好地识别、了解我们垃圾分类工作的理念。

设计logo时,当时的主任想到了“蒲公英”。它是一种美好的寓意,就是希望把垃圾分类、生态文明的理念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传播到千家万户、传播到各行各业。

我个人觉得,“蒲公英计划”也意味着一种团结和整合。让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和行业中有影响力的企业,比如万科公益基金会,来聚集在一起,实现由政府牵头引领和指导、社会团体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治理局面。

这种局面一旦打开,垃圾分类工作就能更容易推广,更迅速深入各行各业。

南风窗:“蒲公英计划”包括公众教育和校园教育两个板块。其中哪个途径相对来说是更难去宣教推广的?

梁治宇:相对而言,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只要在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有一线老师的参与,校園教育无论是从参与范围上还是行动成果上都是比较容易出成效的。

真正难的是公共教育板块,因为面向的是大众,在当下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如何去抓人眼球,这就很困难。

我们的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会在社区开展定时督导和入户宣传,这是个非常漫长和消耗的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因为深圳的年轻人比较多,早晨走得早、晚上回得晚,志愿者们很难在小区里面去触及他的生活日常,宣传效果的确是受到很大影响。而且,我们的宣教不能太过影响居民的生活和投放体验,要在垃圾投放体验和便利性以及监督之间取得平衡,这需要去摸索。

还有就是在城中村。城中村地人员流动比较频繁,可能刚刚培训完现有的居民,半年一年后他就搬走了,新的人搬进来,还得继续组织培训,需要持续地去做。

当然,如果他离开了,回了老家,把垃圾分类的理念和习惯带回去,也是一种好的传播,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

南风窗:“蒲公英计划“开展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从你的个人观察来看,它给深圳市的居民带来了怎样观念上的转变?

梁治宇:我印象最深的是,刚开始进行楼层撤桶时,居民反对的声音很大。但是在蒲公英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的入户宣传下,居民的看法已经完全改观了。

以前每层设有的垃圾桶,其实是让垃圾滞留在人们自己的生活场所中,现在因为垃圾不再滞留,直接送往楼下的集中投放点,每个楼层的蟑螂少了,臭味没有了,居住环境更好了。这些是实实在在的改变,使得居民更深刻地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好处。

当然,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精准度,比如外卖餐盒、奶茶杯也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这些更深的知识还需要逐步推广。

开放,与社会链接

南风窗:“蒲公英计划”相关研究报告表明,“由社会组织去进行渗透的宣传,亲和力更高,市民的接受度更高”,这是为什么?社会组织和专业志愿者的参与,给“蒲公英计划”带来了什么?

梁治宇:我觉得,公益团队和志愿者是居民与政府中间的关键纽带。

志愿者的个人身份,他们本来就是社区的居民,是你的朋友、同事、亲人,他们的言传身教更容易触达市民的日常生活。

深圳本身的公职人员不多,要让更多居民来了解这个事儿,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政府很难直接抽调。而庞大的公益组织的参与,弥补了政府人力资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志愿者的个人身份,他们本来就是社区的居民,是你的朋友、同事、亲人,他们的言传身教更容易触达市民的日常生活。相较于政府四平八稳的宣传,志愿者的宣传更容易触及人们的心坎儿。

如果是我们城管穿上执法制服去宣传垃圾分类,可能天然地就会让一些商户和居民觉得“是不是要强迫我做个什么事儿”,但是志愿者会告诉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怎样美好的未来,他们的话语更打动人。

南风窗:万科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源博士告诉我,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中心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态度是非常开放的,每年都会把全市聚焦于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社会组织在一起,去沟通工作安排。你们为什么愿意与社会组织保持如此透明和开放的沟通?

梁治宇:首先是态度,这是深圳市政府基本的工作方式,我们始终认为政府的工作是服务市民、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任何工作没有企业和社会的参与,肯定很难取得成功。

我们一直坚持每年让大家聚一聚、开个会,把政府未来几年的工计划和工作重点向各个社会团队说明,让他们了解政府想做那些事、可以提供什么资源,形成有效的对接,这样有利于他们辅助我们开展一些基层工作,把垃圾分类做细做好。

另外是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平时工作联系不是特别多的社会团队聚在一起,进行一些经验分享,让彼此学习成长。我们希望所有的公益组织都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面生根、发芽。他们发展得好,就是深圳垃圾分类工作发展得好,深圳就越来越好。

南风窗:有一种声音认为,深圳垃圾分类治理有其特殊性,是一则个例。你觉得深圳经验可以被其他城市学习和模仿吗?深圳市可以给其他城市的垃圾分类治理怎样的建议?

梁治宇:深圳的确有自己的特殊性,有些东西不容易被其他城市复制,就比如说深圳拥有如此庞大的志愿团队和公益组织。但我觉得,有一个东西绝对是可以供大家进行参考和学习的,就是一种工作理念:一定要依靠社会、依靠人民、依靠企业去推动垃圾分来工作,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肯定会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南风窗蒲公英深圳市
《南风窗》新媒体营收激增原因分析
蒲公英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蒲公英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吃的蒲公英
《南风窗》 强化教育公平
《南风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