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歌剧《西西里的晚祷》中《多谢朋友们》唱段分析

2023-11-26 05:01:01耿婕妤
大观 2023年9期
关键词:威尔第

耿婕妤

摘 要: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在1855年为巴黎博览会创作了经典歌剧作品《西西里的晚祷》,据说这也是威尔第首次创作大型历史歌剧,该歌剧是巴黎歌剧院极为重要的一个演出项目,受到了音乐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在《西西里的晚祷》歌剧作品中,《多谢朋友们》是一个经典唱段,如今也在各大歌剧院表演中广泛流传。从《多谢朋友们》唱段中的演唱技巧、情绪处理以及演唱体验等方面内容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威尔第歌剧《西西里的晚祷》中《多谢朋友们》的艺术内涵与价值。

关键词:威尔第;《西西里的晚祷》;《多谢朋友们》;经典唱段

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威尔第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这些歌剧作品向受众传递出威尔第独特而鲜明的艺术创作风格。威尔第的歌剧作品创作不仅善于细节刻画剧中的每个人物性格与情感思想,还会强调故事情节,制造戏剧性,有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威尔第歌剧《西西里的晚祷》中《多谢朋友们》唱段,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女高音咏叹调,在表演该唱段内容时,演唱人员需要深入剖析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思想感情,从而灵活运用好各种演唱技巧,充分表达出原剧中人物的情感情绪,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一、威尔第歌剧《西西里的晚祷》的创作背景

《西西里的晚祷》是意大利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一部经典歌剧作品,歌剧题材出自1282年的西西里晚祷事件,反对安茹王朝的西西里国王卡洛斯一世在得到罗马教皇支持下,选择攻占西西里岛,从而导致西西里晚祷战争的爆发。《西西里的晚祷》的创作时期正逢意大利革命时期,欧洲的革命思想风靡大街小巷。威尔第作为一个具有国家情怀的人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创作出了人民喜爱的作品[1]。《西西里的晚祷》歌剧作品极富戏剧化,能够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艺术冲击。《多谢朋友们》是威尔第歌剧《西西里的晚祷》中第五幕第二场演唱的咏叹调,由剧中重要女主角埃丽娜演唱,当总督蒙特福特得知自己有一个亲生儿子后,毅然决定要赦免西西里岛的人民,同时还欣然答应了阿里戈与埃丽娜的婚礼。在婚礼举办的教堂山,女主角埃丽娜唱起了《西西里的晚祷》歌剧唱段《多谢朋友们》,这首充满优美多样旋律、激情澎湃的曲子,能够将婚礼上埃丽娜那快乐幸福的内心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二、威尔第歌剧《西西里的晚祷》中

《多谢朋友们》的旋律与结构

(一)旋律特征

威尔第歌剧《西西里的晚祷》中《多谢朋友们》唱段的曲调充实华丽、旋律自然优美,作者在创作该曲子时,并没有采用宣叙调铺垫方式,而是直接进入咏叹调,演唱旋律节奏与速度较为统一,不存在复杂的变速变化。比如,在《多谢朋友们》唱段节奏节拍设置上,作者采用了3/4拍,强弱的分布设置为“强—弱—弱”,整体旋律节拍有着明显的舞蹈艺术性特征,极富动感的情绪,而快速的三拍节奏则能够向受众传递出该曲子灵动欢快的特点。在《多谢朋友们》唱段开头部分的节奏处理上,威尔第则是采用了不完整的小节,即传统舞曲开场的设置,能够起到递进情绪的重要作用[2]。在该部分演唱旋律节奏的设计上,作者综合采用了倚音、跳音、休止符以及连线等,能够充分表达出剧中女主角埃丽娜此时内心的欢快愉悦、激动之情,同时也能够将作为女性那种含蓄而不失优雅的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威尔第在歌剧作品创作中注重刻画人物内心情感与性格的重要体现。

(二)结构层次

威尔第歌剧《西西里的晚祷》中《多谢朋友们》是一首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作品,整个唱段分为了147个小节,主要分为五部分内容,分别是引子、A乐段、间奏、B乐段以及结尾。作者在该曲子创作过程中,根据婚礼中新娘埃丽娜的内心情感情绪变化来调整设置旋律调式,整体音乐层次分明。在引子结构部分,作者以小快板的速度为引领,渲染出激动的气氛,同时定下了该曲子欢快灵动的情感基调。在伴奏低声部织体设计上,則是采用了快速的三拍子舞曲节奏,高声部旋律在跳音上展开,这样的旋律节奏能够诠释出婚礼上新娘埃丽娜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将其内心情感活动描写得栩栩如生。在A乐段结构部分,从第11小节的三连音弱起开头,顺利过渡到正式歌唱部分,音乐旋律是在a小调式上进行,伴奏织体设计还是采用了引子前奏部分的经典圆舞曲风格。在A乐段32—35小节的长颤音部分,作者变化运用了短时值的跳音节奏型进行伴奏织体设计,这样能够向受众展现出此时埃丽娜内心憧憬爱情而又紧张的复杂心情。在35节之后,A乐段的调式从原来的a小调转变为A大调,作者此时综合采用了跳音、倚音以及顿音的八分音符,并且在伴奏音型设计上融入了柱式和弦形式与分解和弦形式,表现了剧中女主角埃丽娜对于纯洁美好爱情的赞美。该曲子的间奏结构部分如同引子,主要内容是在50—59小节。在B乐段结构部分,60—99小节的整体旋律并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在演唱歌词上做了变化处理,能够将主角的情感特征表现得更为强烈。99—102小节是B乐段的间奏部分,作者在该部分利用顿音表现左右手伴奏内容,以此来全面提升音乐的表现张力,同时也为后续的音乐演唱华彩部分做好情感情绪上的铺垫。B乐段的103—125小节是该曲子的华彩部分,作者为了能够让该段音乐演唱部分富有戏剧性,采用了持续的柱式织体,整体音乐节奏表现出快速急促的特点,频繁出现的音阶式跑动,能够将剧中埃丽娜内心对于美好幸福婚后生活的憧憬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尾声结构部分总共分为23个小节,音乐调性又从A大调转化为a小调,125—133小节内容与引子部分的1—9小节重复,起到了首尾呼应的艺术表现作用,在最后一小节曲子又重新回到了主和弦,拉下了帷幕。

三、威尔第歌剧《西西里的晚祷》中

《多谢朋友们》的唱段分析

(一)演唱技巧分析

1.花腔技术的灵活运用

花腔技术的合理把握运用是该曲子演唱的重点,演唱人员需要在日常实践训练中主动加强发声技巧的学习掌握,为花腔女高音的代表性曲目《多谢朋友们》演唱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多谢朋友们》作品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倚音,其是花腔作品创作中常常运用的装饰音之一,能够丰富音乐表现力,提升音乐的整体旋律性,让整个曲子听起来有着一定的诙谐幽默感。因此,演唱人员在演唱该唱段的倚音内容时,要注意花腔技巧运用表现的轻巧快速性,避免拖泥带水,占用主音的时值。同时要让自己身体保持放松,合理运用好横膈膜的爆发力,做到声断气不断的灵活感。针对《多谢朋友们》唱段中颤音的演唱,演唱人员要注意表现出剧中埃丽娜激动的情绪,做好八个跨度的演唱[3]。

2.气息控制技巧的合理运用

在《多谢朋友们》演唱过程中,演唱人员要注重气息控制技巧的合理运用,气息力度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剧中各种人物角色的情感状态呈现。演唱人员需要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特点与情感情绪表达需求,科学运用相对应的气息控制技巧,利用气息变化表现出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让受众能够直观清晰了解到该人物形象的鲜明特征。《多谢朋友们》唱段的开头部分是以动感圆舞曲旋律开始的,作者在曲子中营造出了一种动感欢快的音乐艺术氛围。曲子的11小节是咏叹调的开头,演唱人员在演唱三连音时需要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律动感,在气息控制推动下自然表现出来。在曲子的11—18小节,演唱人员需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做到连贯轻盈的演唱,过渡到下一部分的演唱内容。曲子第19小节的二分音符上出现了一个渐强记号,并有着较长的持续时间,呈现出音乐情绪的推进,演唱人员在演唱该部分音乐内容时,需要做到气息饱满地将情绪延伸。在曲子的31—34小节,力度记号渐强渐弱相互交替出现,力度的对比变化能够极大程度丰富音乐的整体表现力。演唱人员针对这种渐强渐弱的演唱内容,需要在气息控制处理中同样表现出强弱的对比。

(二)情感情绪变化分析

威尔第歌剧《西西里的晚祷》创作内容侧重表现社会动荡和国家政治动荡,剧中人物角色的情感情绪是随着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该歌剧中,女主角埃丽娜由于失去至亲哥哥而痛苦,而爱国青年阿里戈许下诺言,最后他们在挣扎痛苦下举办了婚礼,但是仍然无法挽回屠杀行动所带来的悲惨后果。阿里戈作为爱国青年,要承受爱情和亲情之间的痛苦抉择,最终他选择放走了父亲,同时向自己心爱的人认错寻求原谅。在这之后,阿里戈的父亲也同意了他与埃丽娜的婚礼,他也从痛苦挣扎之中解脱出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之人。然而最后在与埃丽娜的婚礼上,阿里戈还是被无情杀害了,每一段剧情故事情节都充满了戏剧性,有着强烈的情感冲突[4]。因此,演唱人员在实践演唱歌剧《西西里的晚祷》中的咏叹调《多谢朋友们》时,要注意根据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性格特点与情感表达需求,科学控制自己的气息,确保每个音的准确性,整体演唱要保持一定的松弛感,只有这样才能够融入歌剧不同场景下的人物,剧中人物当下有什么样的情绪,那么演唱人员就必须带着所扮演的人物角色的情绪进行演唱表演,这样最终呈现出来的舞台表演行为与声音才会更加具有感染力,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该首咏叹调整体传递出来的情绪极为高昂,并且富有戏剧性,演唱者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进行情感情绪的表达调整。第一乐段新娘埃丽娜享受着来自身边至亲朋友们的美好祝福,此时的她内心无比欢快愉悦,对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高度認同的。演唱人员在表演该段内容时,需要以喜悦的心情进行诉说式的表演。第二乐段女主角埃丽娜期盼着美好的生活景象能够一直陪伴她忘记以往的仇恨,迎接未来的幸福美满生活。此时,演唱人员的情感情绪表达要强于第一乐段,充分展现出女主角对爱情的憧憬之情。演唱人员要合理利用更多气息和力度,将演唱艺术情感推向高潮。第三乐段的华彩部分,是女主角埃丽娜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表达,演唱人员在演唱该段曲子内容时,需要合理运用高亢响亮的音色,以此来传递出女主角内心生动饱满的情感情绪。

(三)演唱体验分析

威尔第创作的《西西里的晚祷》是一部经典大型历史歌剧作品,虽然不及他的其他歌剧作品名气那么大,但是也投入了作者自身丰富的创作情感。因此,当演唱人员在表演诠释该歌剧中的《多谢朋友们》唱段时,要注意把握好曲子各个部分内容的情感变化,深入揣摩曲子情感发展过程,将自己代入进去,去细细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色彩与内心动态,进而在演唱中完美塑造出生动鲜明的剧中人物形象。演唱人员要想让自己的现场表演引发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就必须灵活运用各种音乐要素的变化、对比、更换等,将曲子《多谢朋友们》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呈现给听众。演唱人员在演唱时要注意气息控制表现的连贯性,确保任何一个音符都要在流畅的气息下流动出来,灵活自如完成各个乐句的完美演唱。演唱人员在演唱《多谢朋友们》的每一乐句之前,都可以进行深呼吸,以此来维持好自己最佳的呼吸状态,避免在演唱过程中出现气断的情况,从而影响该曲子演唱时的自然连贯性[5]。威尔第创作的该作品几乎涵盖了女高音的所有特点,当剧中人物有着低落的情绪时,演唱人员要用深沉的语气进行演唱,当人物有着轻松欢快的情绪时,演唱人员则要用花腔演唱技巧进行情感表达。演唱人员要注意表现出《多谢朋友们》乐谱创作内容的力度、速度以及装饰音,在演唱之前要先找准自己的发声状态,让自己的身体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状态,保持高位置的歌唱,合理运用女高音的音色,表现出剧中人物角色的不同情感。

综上所述,《多谢朋友们》是威尔第歌剧《西西里的晚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该歌剧作品中故事情节发展的催化剂。在演唱《多谢朋友们》曲子前,演唱人员需要深入剖析原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剧中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内心情感,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剧中女主角埃丽娜的人物形象。演唱人员要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从《多谢朋友们》曲子的情感把握、气息运用、舞台表现等方面展开二次创作,力求把控好歌剧的整体演唱风格,灵活运用各项演唱技巧,以此向观众呈现出更好的歌唱表演,让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多谢朋友们》的音乐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魏泽晖.浅析歌剧《西西里晚祷》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J].戏剧之家,2019(23):24.

[2]周梅.浅析威尔第歌剧《西西里晚祷》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以《多谢好朋友们》为例[J].北方音乐,2014(15):27-28.

[3]刘航.从歌剧《西西里晚祷》浅析歌剧艺术:以咏叹调《多谢朋友们》为例[J].音乐生活,2011(6):55-56.

[4]魏伦基.《西西里晚祷》中咏叹调“故乡巴勒莫”的分析演绎[J].黄河之声,2017(23):10-11.

[5]孙为为.谈威尔第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和创作[J].北方音乐,2014(14):31,55.

作者单位:

泰国格乐大学

猜你喜欢
威尔第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六)
琴童(2018年9期)2018-12-07 11:38:50
历史上的正歌剧:威尔第的《埃尔纳尼》
歌剧(2018年11期)2018-12-07 10:22:42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二)
琴童(2018年5期)2018-09-17 10:01:02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三)
琴童(2018年6期)2018-07-26 10:04:20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一)
琴童(2018年4期)2018-05-19 10:21:46
威尔第及其歌剧创作研究
北方音乐(2018年18期)2018-01-25 06:43:31
19 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威尔第的《唐卡洛斯》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
歌剧(2017年4期)2017-05-17 04:07:10
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威廉·莎士比亚情节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3:00
浅析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的创因及地位
黄河之声(2016年14期)2016-02-04 09: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