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丹丹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六里分场,广西 南宁 530000)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积极发展林业事业,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经营质量,不仅可以为社会建设提供优质木材、能源和林副产品,而且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林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如何提高林木平均单位产材量,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优质木材,一直是人们的重点研究方向。营林技术是控制建立与组成森林,保证森林质量与健康,以满足不同价值与需求的方式。营林种植与抚育森林应充分掌握森林情况,选择最佳方式,提高林木生长质量。传统营林模式下,大多采用纯林模式。此种模式涉及的树木种类相对单一,对林地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偏低,整体生态功能偏低,综合效益较差。在纯林营造模式,也极易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影响到树木的生长状态[2]。混交林是一种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树种进行混合种植的营林模式,具备诸多优势。近年来,混交林营造技术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与常见的春林营造模式相比较,混交林的整体结构十分立体、丰富,可以更好的对林地空间和光照、水土资源等予以利用,并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出更为理想的效果。通过营造混交林有利于加快森林资源结构调整进程,优化树种配置[3]。同时,在混交营林模式下,所种植的植物类型十分丰富,可以为多种生物的生存、繁殖等提供理想的环境条件,进而逐步形成完整、复杂的食物链,不断提升森林生物的多样化水平。因此,在兼顾混交林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混交技术既能很好地保护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又能促进森林结构持续优化的培育方式和方法。
针叶树种以及阔叶树种是常见的树种类型,二者均对立地条件要求高,在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推广使用多树种混交栽培技术体系,建立针叶树种与珍贵阔叶树种混交示范样板林分,对转变森林经营方式、提高森林整体质量有重要意义[4]。同时,混交营林还可以促进珍贵树种发展,缓解珍贵树种资源日益枯竭引起的木材供需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符合国家绿色发展和保障木材安全战略储备发展的需要。
3.1.1 自然条件
项目建设地位于高峰林场六里分场,林场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50 多个。林区内各道路纵横交错,主要集材运材干支线已形成网络体系,交通十分方便。项目建设区属南宁盆地西北缘,平均海拔200~220m,坡度20°左右,属丘陵和浅切割的低山、山丘地形。该地区的土壤厚度在102~110cm,土壤类型以赤红壤位置,质地方面为中壤,成土母岩为砂岩,立地指数为16。在自然环境方面,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1℃的水平,年降雨量1200~1500mm,多集中在6—9 月,年蒸发量1250~1620mm,蒸发量稍大于降雨量。年日照时数1450~1650h,相对湿度80%以上,适宜多种用材林生长。
3.1.2 森林资源状况
截至目前,林场森林经营面积135 万亩,森林蓄积量超700 万m2,森林覆盖率达87%。高峰林场在混交林经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积累,现经营混交林面积为3224.07hm2。在高峰林场六里分场2 和5 林班应用推广杉木、红锥、香合欢、榉木、楠木等树种混交技术建立示范林300 亩。
3.2.1 营林方案
设计不同类型营林方式,包括多树种混交模式、两两树种混交模式、纯林模式。①多树种混交模式。开展杉木、红锥、香合欢、榉木、楠木等树种混交种植。②两两树种混交模式。对杉木、红锥、香合欢、榉木、楠木等树种实施两两混交种植。③纯林模式。选择杉木纯林进行种植。按照上述营林方案,随机设计3 次重复,每种方案各3 块区域,每块区域的面积均为20m×20m。在按照不同方案进行营林之后,对不同区域的树木生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记录树木生长状况,实验为期3 年。每年对全部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调查树木相关生长因子,测定树高、胸径,实验结束后统计年均树高生长量、年均胸径生长量、单位面积蓄积量,并对不同营林方案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2.2 营林技术
多树种混交模式中,开展多树种自然式混交栽培模式筛选与综合配套技术研究,种植南方7 个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系统总结珍贵阔叶树种混交造林在立地选择、科学整地、规格挖坎、优质苗木、合理密度、土壤管理和幼树抚育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技术。
(1)立地选择。立地条件是森林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通过开展立地条件分析,合理的选择不同树种及树种进行搭配。在立地条件方面,针叶树与阔叶树之间存在良好的互补关系[5]。针叶树具有速生性特征,在其进入生长盛期之后,对光照条件以及水肥等的需求较大。在这一阶段,阔叶树呈现出生长较为缓慢的特征,对光照条件以及水肥等的需求不大。二者之间不会出现对光照或者水肥等的竞争问题。因为不同树种在高度和叶片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阔叶树可以为处于幼龄期的针叶树提供良好的庇荫。针叶树的针形叶具有蜡质角质层,能减少水分蒸发,保水性强,具有较强抗旱性。阔叶树与针叶树混交种植之后,可以更好的对林地空间以及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和水分等予以吸收和应用。
(2)科学整地。在选定种植树苗类型,确定种植方面之后,需要对相应的种植地点进行必要的处理,科学整地,为后期树苗的栽种和后期管护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整地的时间需要结合研究开展整体方案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正式种植树苗进行造林前的15d,进行整地工作。整地过程中,对于林地中的各种灌木的根系、杂草等,进行彻底的清理。同时,尽可能的对其他一些植被予以保护,以确保后期树苗的栽种和生长效果。
(3)规格挖坎。挖坎操作时,要全面分析即将栽种树种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树种的特点以及树苗大小,树木的生长需求等,进行合理的挖坎。具体时间,可以在树苗定植前的两个月进行挖坎,挖坎完毕后适当的晾晒其中的土壤,使坎里的泥土能够得到充分风化。在挖坎时注意保持壁的平直,底要保持平坦,宽、深各保持在1m 左右。挖穴时表层土放置于一侧,以备栽植时使用。
(4)苗木选择。科学选苗,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综合分析不同阔叶树以及针叶树的特点,合理选择树苗。并对树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尽可能选择材质优良、树干通直高大、生长状态良好、无病虫害的树苗。结合本次研究的具体设计,选择杉木、红锥、香合欢、榉木、楠木等树种的苗木进行混交。对不同树种的苗木情况进行检查,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苗木,对于其中生长情况不佳,不健康的苗木要及时予以剔除、更换。坚持良种壮苗造林,不合格苗木一律不得上山造林。
(5)造林密度。此次研究中,营林培育目标以用材为主要目的,兼顾生态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固碳等功能的多功能林[6]。密度目标为1000~1300 株/hm2,采用行间混交方式。阔叶树第一次采伐后,针叶树进入生长旺盛期,林地内有足够的空间和养分任其生长。通过加强后期经营管理,及时进行抚育施肥,阔叶树萌芽林可以继续生长。在采伐针叶树之前,往往可以对阔叶树实施2~3 次采伐,因此,通过混交营林,可以显著增加林地木材产出能力,极大地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达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6)土壤管理。在对营林区的土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针对所种植树种的特点、生长需求、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等,对林区土壤进行科学的管理。定期检查土壤情况,检验土壤理化指标,针对不同树种的生长需求,适当的施加一定的肥料。在对各种树苗进行种植的时候,在种植穴中可以添加适量的复混肥或者腐熟有机肥。
(7)抚育管理。加强新造林抚育管理,及时开展除草、割灌、修枝和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效。开展中幼林抚育经营,通过间密补疏、疏灌补乔,优化树种结构,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林后每年除草2~4 次,及时清除高大的茅草、杂灌和爬藤。针对所种植树种的生长特点,分析其常见的各类病虫害情况。在作业设计时和施工应充分考虑到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采取各种预防保护措施。另外,注意做好防火管理。做好护林防火工作,要加强宣传教育,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3.3.1 年均树高生长量
试验结束后,对每年所测定的不同营林方案的树高进行统计,计算年均树高生长量。通过计算发现,纯林模式年均树高生长量为1.02m,两两树种混交模式年均树高生长量为1.08m,多树种混交模式林分年均树高生长量为1.17m,组间比较后发现,不同营林模式下的年均树高生长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树种混交模式的年均树高生长量最大,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另经统计发现,3 年生示范林保存率85%,杉木年均树高生长量1.0m,年均胸径生长量1.0cm,珍贵阔叶树年均树高生长量0.6m。
3.3.2 年均胸径生长量
胸径指的是树木主干离地表面胸高处的直径大小,胸径生长量是衡量不同树木生长状况的参数之一。此次研究中,计算年均胸径生长量,并对不同营林方案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纯林模式年均胸径生长量为1.01m,两两树种混交模式年均胸径生长量为1.25m,多树种混交模式林年均胸径生长量为1.66cm,多树种混交模式下的年均胸径生长量大于其他两种营林模式。
3.3.3 单位面积蓄积量
单位面积蓄积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森林状况的指标,该指标是指一定面积大小内的森林中现有树木材积总量。在本次实验中,统计不同营林模式下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并进行比较后发现,多树种混交模式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两两混交和纯林模式提高13.66~49.14m2/hm2。同时,对相关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已有成果数据,项目期间林分增产以及造林成本、木材价格,项目营建的林分每年新增产值为907.11 元/亩、每年新增利润817.38 元/亩。可见,在实施混交林经营之后,收益得到显著提高。
总体来看,多树种混交模式较两两树种混交模式和纯林模式有明显优势,在促进树木生长,增加单位面积蓄积量方面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
近年来,在很多地区的人工造林过程中,都出现了造林树种普遍单一的问题,导致林分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下降。同时,也为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7]。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积极的应用多数中混交营林模式。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与两两树种混交模式、纯林模式相比较,多树种混交模式(杉木、红锥、香合欢、榉木、楠木等树种混交)的效果十分理想,年均树高生长量、年均胸径生长量以及单位面积蓄积量等指标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充分证明多树种混交营林模式在促进树木生长,增加单位面积蓄积量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混交营林,有效改善了以往造林树种单一、材种单一的不合理森林资源结构,为大面积发展针叶树种和珍贵树种混交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并对全面提升当地特色林业发展,推进珍贵树种基地建设和发展、加快提升森林质量和林业可扭结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混交营林模式的实施还有利于加快山区林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周边林业经营水平和效益,对于加快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加快实现木材战略储备步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因此,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可以结合本地实际科学选择造林树种,大力营造混交林,避免大面积营造纯林,以用材为主要目的,兼顾生态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固碳等功能的多功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