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氨氮超标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2023-11-26 06:40辰溪县安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范国兵
湖南农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水生动物池底水生

辰溪县安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范国兵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丁德明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池塘氨氮含量过高的问题。氨氮含量过高会导致养殖鱼虾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摄食减少,生长缓慢,易发生疾病。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规定非离子氨浓度应小于等于0.02毫克/升,这是理想安全的水质标准。笔者就池塘氨氮形成原因、氨氮的危害、氨氮的控制方法进行介绍,供养殖户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参考。

一、池塘氨氮形成原因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3种途径,即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用的肥料和被微生物菌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鱼类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水生动物的粪便及动植物尸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

二、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1.氨氮的中毒机理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有毒,极易溶于水;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进而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其内部离子浓度。

2.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慢性和急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摄食降低、生长减慢,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延迟产卵繁殖。急性氨氮中毒危害: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三、氨氮的控制方法

1.清淤、干塘 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暴晒池底,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池底彻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pH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微碱性。

2.加换新水 换水是最快速、有效的途径,要求加入的新水水质良好,新水的温度、盐度等尽可能与原来的池水相近。经常换水,多抽排底层水,每次30厘米左右,再注入新水。

3.多开增氧机 通过开设增氧机,促进池水上下流动,增加池塘底部溶解氧,促进氨氮及其他有毒气体散出水体。

4.加强投喂管理 选用优质鱼用配合饲料,并进行合理投喂,减少浪费及对水质的污染。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乳酸菌,可调整水生生物肠道菌群,产生乳酸菌素。通过改善水生生物对饲料的利用率,间接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

5.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泼洒带乳酸菌、有机酸等的产品,培养新鲜藻类,促进藻类对氨氮等有毒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配合抛撒固体增氧剂,增加池底溶氧,直接参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的去除过程,将有害的氨氮氧化成藻类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

6.合理搭配 合理利用水体空间,避免盲目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高产量。在池塘中混养少许以有机碎屑为食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减少池塘中有机碎屑的含量。

7.其他 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体或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合理使用磷肥来刺激藻类生长,吸收氨氮;控制水体pH,以防池塘水体pH过高。

猜你喜欢
水生动物池底水生
浏阳市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预警与防控
柬埔寨可出口四类食用水生动物至中国市场
水生动物免疫学及病原防控技术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区别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水生动物病毒
游白沙坡温泉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山水谣
鱼塘补漏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