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易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2000)
乒乓球文化是指人们在观赏乒乓球运动或从事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此培育自身良好的审美情趣与道德涵养,基于乒乓球运动而缔造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乒乓球文化是人们以乒乓球这项运动为媒介,以自身活动为对象,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乒乓球活动达到增强协作意识、愉悦精神、强身健体目的且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与观念的社会文化现象。而高校乒乓球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下围绕乒乓球运动而产生的行为、精神、制度与物质的总和。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建构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更需要科学的方法,本文就具体的文化建构与建设路径展开讨论。
乒乓球是一种益智性、安全性较高的体育活动,建设良好的校园乒乓球文化,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而在参与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可以有效锻炼身体的敏捷性、柔韧性,拥有更强健的体格,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时间静坐学习给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1]。与此同时,乒乓球运动有较强的竞技性,学生在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暂时忘却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还能发泄心中的情绪,尤其是各种负面情绪,这样就可以起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高校学生热衷于乒乓球竞赛,表示在竞赛过程中能够有效释放压力与各种不良情绪,重新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由此可见,建构与建设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且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团体性运动,学生无法一个人训练,即单方面主体不能完成这项运动,需要对手。同时,乒乓球运动还包括双打、混合双打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团体比赛。所以,合作与竞争理念贯穿了整个乒乓球运动。在参与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愉悦的运动体验,对竞争、团结等理念也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2]。而且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接触到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校友,有效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另外,学生在参与乒乓球运动尤其是竞赛活动时,需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遵守规则意识,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胜负观。由此可见,建构与建设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可以助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地。
通过乒乓球运动特点可以发现,这项运动对学生判断能力、交流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正面对抗强度相对来说并不高。因此,建构与建设校园乒乓球文化可以加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学生的协作能力。与此同时,建设良好的乒乓球文化可以在校园里掀起运动之风,唤醒全校学生运动的热情,使学生拥有更好的精神面貌。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提升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归属感[3]。由此可见,建构与建设良好的校园乒乓球文化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和谐美好校园的建设。
建构与建设校园乒乓球文化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首先要从物质文化着手,通过建设良好的物质文化保障乒乓球校园文化的建设成效。就目前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未能给予这项体育运动应有的重视,设施与场地不足,尤其是乒乓球场地等,利用率很低,这些都会阻碍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形成。为了基于良好的物质文化建设校园乒乓球文化,高校以及有关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保证行动的可行性、有效性。首先,学校要针对乒乓球运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建设乒乓球场馆,配备乒乓球设备等,有效解决乒乓球运动资源有限与学生数量多之间的矛盾,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参与乒乓球运动的机会[4]。其次,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作息时间增加乒乓球场馆的开放时间,以此吸引更多学生走出教室和宿舍,走进球馆,提升乒乓球场馆的利用率。采取这一措施有助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为推动校园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让全校师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当然,很多高校由于校园面积以及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无法拓宽乒乓球运动场地。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当秉持着“走出去”的理念,有效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譬如与学校周边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乒乓球运动馆等机构合作,建立相关协议,在特定的时间内向高校学生有偿开放场地并提供设备,确保每一个师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需求得到满足。总而言之,在建构与建设校园乒乓球文化的过程中,物质文化是基础与根本,学校必须利用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只有保障全校师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才有机会成功建构与建设校园乒乓球文化。
就目前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除了体育课上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练习乒乓球以外,其他时间几乎从不接触这项体育运动。还有很多未选择乒乓球这项运动作为选修课的学生,甚至整个高校期间从不接触乒乓球。究其根源,学生对乒乓球运动认知不足是主要原因。换言之,高校学生没有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价值,没有认识到这项运动对于增强身体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所以参与态度不积极。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乒乓球的益处,就很难对这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乒乓球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高校首先要提高全校师生对乒乓球运动的认知水平,尤其要让学生认识到乒乓球带来的一系列好处,有效转变其运动态度,这样才能保障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建构效果[5]。实现这一目标并不难,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即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乒乓球运动的好处,除了传统的宣传手段如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拉横幅等方式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例如,如今高校学生已经习惯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获取信息,而且他们使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频率较高。高校可以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平台等宣传乒乓球运动的好处,还可以转载各种精彩的乒乓球比赛视频。这样的宣传让乒乓球运动深入人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乒乓球社团、体育社团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乒乓球竞赛活动,通过设置奖励机制的方式调动全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当然,除了激烈的乒乓球竞赛以外,高校还可以开展趣味性的乒乓球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乒乓球运动是一项让人身心愉悦的运动。转变了全校师生对乒乓球的认知后,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建构与建设也就水到渠成。
学生是高校文化氛围形成的主体,乒乓球文化也不例外。所以,建构与建设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体育课是学生接触乒乓球运动最多也是范围最广的途径,教师应依据乒乓球文化建设需求有效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不同视角体验到乒乓球运动的魅力。在传统高校乒乓球训练中,教师通常采取“讲解—接受”式教学法,先口头讲述乒乓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再给学生示范标准的动作,最后让学生反复地练习直到完全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乒乓球运动的乐趣,反而让学生对乒乓球运动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在以建构与建设校园乒乓球文化为主导的高校乒乓球训练中,教师应迎合高校学生的兴趣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能动性[6]。例如,运用游戏教学法。在乒乓球训练中,教师可以将枯燥、重复的练习与趣味性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运动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热情被唤醒,这对建构与建设校园乒乓球文化有重要意义。又如,运用分层教学法。在运动兴趣、成长经历、学习态度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高校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中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十分喜爱这项运动,而且乒乓球运动水平较高,而有的学生很少参与乒乓球运动,兴趣一般,乒乓球基础薄弱。如果教师采取统一化的训练方式,必然会出现有的学生感到吃力,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与信心,而有的学生却认为训练任务过于简单,同样丧失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情况。这不利于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建设。因此,教师在乒乓球训练过程中可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分层教学法,给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训练目标以及训练任务,同时给予不同的指导与评价,这样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又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乒乓球运动水平上实现纵向提升,有足够的收获。这可以让学生从乒乓球运动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找到运动的自信,从而在无形中调动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主观能动性,为建构与建设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奠定牢固的基础。
合理完善的乒乓球制度文化是建构与建设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前提与根本,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此,高校在有序落实乒乓球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建设工作后应重视制度文化的建设。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建立长期的、完善的乒乓球管理制度可以保障乒乓球教学工作以及各项活动的有序与高效进行,还能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激发全校师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激情。因此,在以建构与建设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为导向的背景下,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长期的、健全的乒乓球制度,尤其是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与此同时,高校应根据当地发展实情适当地调整制度,要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让一切与乒乓球有关的运动有序开展,从而规范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建设。此外,高校要调动体育教师以及学校内部有关组织部门积极参与乒乓球制度建设,有效发挥其创新精神与带头作用,从而推动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建设。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高校还可以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比如以校际之间的乒乓球比赛为载体借鉴优秀的乒乓球文化建设经验,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制定符合校情且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为建构与建设校园乒乓球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达到推广乒乓球运动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乒乓球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高校在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今天应注重乒乓球文化建设,让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价值观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乒乓球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高校应坚持正确的方向,采取科学的建设方法,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几个方面着手,促进这几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打造良好的校园乒乓球文化,掀起运动之风,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