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刚 冯均祥 蔡 敏 王昌栋
(1 白沙黎族自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海南 白沙 572800;2 海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海南 海口 5711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强,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体系建设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技术手段,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作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重要技术支撑部门,是构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基础,也是承担县乡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和保障农产品上市前质量安全的最后环节,在保障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同时,机构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监督执法工作的核心保障,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能力、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3~4]。
根据政府公开数据资料,全省共18 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中心),能正常开展检测工作的乡镇监管站160 个,其中3 个正科级检测机构(海口、三亚、儋州),7 个副科级检测机构(万宁、东方、屯昌、陵水、昌江、琼中和白沙),8 个股级检测机构(琼海、文昌、五指山、乐东、澄迈、临高、定安和保亭)[5]。
当前海南省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存在机构能力建设不足、人员技术能力不强、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3],2022 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优化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体系建设、提升人员技术素质水平和规范机构运行管理水平,旨在实现县级机构“双认证”通过率达到80%以上[6],更好的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监督执法工作需要。
2.1 机构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2.1.1 机构体系结构不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运行管理不规范、检测参数覆盖不广、机构职责不清等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不够,造成县级检测机构的管理体制混乱、权职责不清,严重影响地区监管工作[7~9]。另一方面机构运行得不到保障,由于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体系和编制预算管理不完善,导致机构工作经费不足,直接影响到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结果。
2.1.2 机构管理不规范。农业农村部根据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运行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标准[9],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县级机构并未真正落实农业农村部的相关政策标准。机构设立的编制级别低,缺少统一的机构管理运行、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等相关规范标准,导致相关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困难重重[10]。机构的管理体系、机构职能体系不健全,导致机构缺少运转资金、运转不畅,影响到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检测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和检验检测标准更新[11],进而影响到整个地区的农产品检验检测质量水平。
2.1.3 机构检测水平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工作强度大、操作程序繁杂的复合型工作,检测技术水平是县级机构能力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也是农业农村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双认证”的核心认证指标[1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因实验室缺乏专业检测人才队伍、检测能力滞后、检测参数范围小等因素,导致县级机构检测水平不足,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畅,给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带来安全隐患。
2.2 机构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2.1 人员配备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发展的瓶颈。首先,虽然依法设立了县级机构,但因人员编制数有限、机构职能职责交叉等因素致使现有的机构人员身兼数职数责[1,8]。其次,现有的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机构现有的人员编制大多为非专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过少[7]。最后,受个人发展、工作量、待遇等因素影响,人才流动性大,严重影响到县级机构的专业人才队伍质量[7,10,12]。
2.2.2 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决定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合法性。县级检测机构以抽调非专业人员、招聘新人员、遴选非编人员等方式组织人才队伍,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水平低、缺乏专业技能、检测经验和检测意识不足等缺点,导致实际检测工作中出现检测过程慢、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8,11]。同时因县级机构检测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差等,难以吸引本科以上学历的高学历专业人才加入,致使现有检测机构的人员创新水平低[2,7]。
2.2.3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首先是缺乏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核心培养目标和要求不明确,人才培养机制跟不上实际工作需求。其次是缺乏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未建立具有针对性农业检测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未落实人力资源部、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政策[2]。最后是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在实践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培训面临培养方式单一、培养内容陈旧、培养考评标准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等问题[7,13]。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具有连续性、针对性、专业性的系统工程,包括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机制、条件和资源、内容和方法、措施和手段、支撑和管理五方面,完整的培养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实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稳定机构主体职责。行政机构主体职责的稳定性是确保行政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基础保障。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是承担县级地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管理检测和公共安全应急等服务的主体机构,作为保障县乡级农业产业安全和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核心公共服务机构,其主体职责的稳定程度决定了县级检测机构的核心公共服务能力。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县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检工作,主管部门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全方位重视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县级检测机构具备“五有五不”机构标准[2,9]。二是健全组织,加大政策保障。依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稳定和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通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政策,健全县级检测机构组织机制,加大对县级检测机构的人员编制、配套设施、预算经费等方面的政策支撑。三是科学定位,认真履行职责。依法依规明确县乡级检测机构的职责,科学合理定位县乡级检测机构的职能[2,9],积极部署、统筹引导县级检测机构的规范运行和依法履行职责。
3.2 加强技能指导,提升机构能力水平。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双认证”的核心考核指标[1]。农业农村部通过开展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旨在实现县级机构的“双认证”通过率达到80%以上。一是推进技术交流合作,加强业务指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推进“中央—省—市—县”四级区间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依托省市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业务技术、运营管理优势,加强四级机构间的沟通联系和业务指导,构建对口业务专业指导、管理帮扶指导的工作机制,促进县级检测机构的能力水平提升。二是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强化能力建设。参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相关规定,结合本级机构当前的机构运营状况、设备配备情况及职能定位,建立县级检测机构的监督激励工作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各自的检测项目和参数,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内容与检测流程的监督把控,提升农产品检测质量。三是优化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创新水平。针对县级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学历、专业结构、技术职称、能力提升等方面,建立灵活的检测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模式,有计划、分层次、差异化地开展检测技术能力培养,进一步优化机构专业检测人才队伍,提高县级检测机构的创新水平。
3.3 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机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培养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是规范运营管理的重要支撑,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保障,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的人才支撑。一是科学规划引智,优化人才技术水平。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制度,科学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合理设置人才引进的条件、强化专业素养的考量,实现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化、稳定性和创新性。二是优化培养机制,强化人才发展保障。人才培养机制要兼顾县级检测机构发展目标和人才自身发展目标,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发展,同时制定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人才队伍的人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特点,激发人才的创造潜力和工作积极性。三是建立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结合检测的实际工作需求和新技术发展要求,构建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技能训练内容先进科学、考核评价标准统一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并针对不同项目的需要,制定详实的技能培训和操作训练的考核评价指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保障人才培养的应用效果。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到群众食品安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从强化稳定检测机构的主体职责、加强技能指导提升机构能力水平、培养优化机构人才队伍等方面出发,建设一支核心业务技能过硬、管理运营水平先进、执法监督公平公正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为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工作的需要,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