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压力传感器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

2023-11-24 09:26郑惠娥王如郑惠萍黄幼花吴珊珊
医疗装备 2023年20期
关键词:油纸血压动脉

郑惠娥,王如,郑惠萍,黄幼花,吴珊珊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病情进展较快、可能危急生命的心内科常见病,该病常因冠状动脉内栓塞而出现狭窄,继而导致心肌血氧供应不足出现坏死,急诊患者经评估和相关指标控制后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而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均需对患者进行全程血压等相关生理指标的监测[1]。相比其他疾病常采用的无创血压监测方式,心肌梗死因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及治疗的必要性,常需记录有创血压监测的指标,如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左房压等[2]。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置入导管的一端直接接触血管中血液,另一端直接连接压力传感器,暴露于外界。根据血液流体压力传导原理,血液流动形成的压力通过血管中置入的导管传至外界压力传感器,通过外界传感器即可知血管内的压力变化[3]。与常规监测方法相比,有创血压监测可连续监测患者血压变化,还可一定程度上减轻外界因素对血压监测的影响。但常规压力传感器设计层面未考虑心肌梗死患者的使用场景,存在固定不牢固、封口不密闭等情形,影响血压监测结果,甚至出现多种并发症,还会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AMI 术后患者使用改进型压力传感器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2 月至2023 年3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AMI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男39 例,女21 例;年龄50~69 岁,平均(61.84±3.22)岁;心肌梗死部位:左室前壁27 例,心尖部16 例,室间前壁10 例,其他部位7 例。观察组男37 例,女23 例;年龄49~68 岁,平均(62.52±5.60)岁;心肌梗死部位:左室前壁25 例,心尖部15 例,室间前壁13 例,其他部位7 例。随机抽取科室60 名护理人员参与调查过程,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1 岁,平均(33.71±6.40)岁;工作年限2~21 年,平均(6.54±7.19)年。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备案(医伦2022011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诊断标准:参照《ACC/AHA 和ESC 不稳定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指南》[5],通过心电图确诊AMI。纳入标准:入院时意识清晰;无有创血压监测禁忌证;<70 岁;发病至入院病程<6 h。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病或肾病;研究初期即合并严重并发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全身感染者。剔除标准:病情严重或进展较快而不宜纳入研究;研究过程中发生意外死亡。

1.2 方法

两组均由相同医护团队负责病情评估、检测和医护,经评估适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者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稳定后行手术治疗;护理人员配合对症护理、用药宣教、健康指导、病情监测等综合措施。

对照组使用常规压力传感器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患者保持平卧姿势,取右侧桡动脉为有创血压监测部位(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部位)。导管置入动脉后用无菌测压管连接尾端,配合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管道内壁,并使用无菌敷料严实覆盖穿刺部位。同时在两组患者不同传感器装置上连接血液导管外端,保持传感器装置与导管总体水平,此时转动三通开关,确保压力传感器与大气保持相通,同步关闭动脉导管;再通过仪器观察患者血压状况,监测取值前需进行调零操作,每隔3 h 进行1 次调零,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监测全程需重视患者体位调整导致的压管情形,同时加强管道管理,避免接头松动或反折、扭曲等情形。护理人员定期对管路及相关装置进行替换或消毒,遵循无菌原则,避免院内感染。

观察组使用改进型压力传感器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改进型压力传感器主要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体、固定翼构件、软体垫层、粘贴层和油纸层,见图1。将延展翼拼接后形成一内弧形面,传感器则与两侧延展翼相连形成一体,在内弧形面与皮肤相贴合面设有软体垫层,有利于与人体外表皮肤紧密贴合,在延展翼上表面设有固定粘贴层以避免贴合不牢。同时,在延展翼上方设有左右油纸层,在左右油纸层交界处,左侧油纸层部分覆盖右侧油纸层,形成双层折叠结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完成后,将无菌测压管沿相同路径置入患者体内,并在测压管尾端连接压力传感器,安置过程中确保左、右延展翼贴近患者体表,粘贴层将其粘附在患者体表。掀开油纸层(双层折叠结构)暴露于外界,避免局部创口暴露。开启仪器监测相关数据,全程嘱患者避免过勤翻身,可在家属或医护人员辅助下适当翻身[6]。

1.3 观察指标

(1)护理人员使用不同装置的主观满意度:患者完成创血压监测出院之前,单次调查护理人员对不同装置使用的满意度,包括4 个评价维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管道管理比较规范、使用过程牢固固定、快速且便捷使用),设置2 个选项(满意、不满意)。(2)护理人员对并发症控制情况满意度:包括4 个维度(预防管道脱落、预防动脉血栓、预防局部血肿、预防动脉出血),设置2 个选项(满意、不满意)。(3)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动脉血栓、动脉出血、空气栓塞、发生血肿、发生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使用不同装置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过程牢固固定维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员对管道管理比较规范、快速且便捷使用维度的满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使用不同装置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满意度比较[名(%)]

2.2 两组护理人员对并发症控制情况的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人员对预防管道脱落、预防动脉出血维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员对预防动脉血栓、预防局部血肿洗维度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对并发症控制情况的满意度比较[60 名,名(%)]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累计20 人次发生并发症,观察组4 人次。观察组患者动脉出血、发生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出血、发生血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栓、空气栓塞、发生感染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临床上,无创血液监测方法常因无法实时掌握患者血压变化而难以判定患者病情,但有创血压监测可连续并精准监测患者血压变化,被称为血压测量的金标准[7]。同时,有创血压监测对AMI 患者临床治疗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指示作用[8]。压力传感器是有创血压监测顺利进行的关键,传统压力传感器不只用于AMI 患者的有创血压监测,还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只需连接导管后简单进行外固定。固定和气密等因素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发生并发症[9],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因此有必要基于传统压力传感器设计不足进行设计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改进型压力传感器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过程牢固固定维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所用装置在舒适性、稳固性、无菌控制方面具有优势,可一定程度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获得较高满意度。分析其原因为,两侧延伸设置的左、右延展翼可贴近人体大腿弧形表面,实现与人体组织的紧密贴合,同时延展翼上设有软体垫层,可减轻对贴合部位的压力,提高固定时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软体垫层上表面设有粘贴层,粘贴层配合外部绑定的双重固定方式,使压力传感器严实固定于局部。另外,在常规血压监测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将监测设备固定于患者肢体某一部位,为监测准确常施压处理,固定前医护人员事先在固定部位放置纱布,以避免出现压疮。但实际监测过程中,常因患者出汗等原因造成监测无法正常进行。软体垫层和粘贴层的配合使用一定程度减轻了压力传感器对患者大腿局部的挤压,降低了压疮发生风险。具体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掀开油纸层,即可方便、迅速地掀开,可提高工作效率[6,9];而油纸层可避免沾湿导致的局部细菌增殖,还可隔绝外部污染,因此观察组护理人员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维度的满意度较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人员对预防管道脱落、预防动脉出血维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人员使用观察组装置时,高度认可改进型压力传感器的并发症控制效果。分析其原因为,改进型压力传感器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势确保其易稳固固定,从而预防防管道脱落或压力传感器脱落。同时,改进型压力传感器设有软体垫层、粘贴层和油纸层,多层次设计可减少外部因素对局部窗口的挤压或破坏,发挥缓冲和保护作用,同时避免血液压力过大而局部溢出,甚至发生动脉出血[6,9]。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AMI 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时,使用改进型压力传感器有助于完成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且并发症控制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油纸血压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特高压变压器油纸绝缘典型缺陷局部放电特征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一把纸扇记忆成河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绝缘纸板老化对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发展规律的影响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12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