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锡蓉,唐洁娟,蔡骅,连小燕,曾丽萍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胫腓骨是人体中较为特殊的骨骼,与其他骨骼相比,其分布的组织较少,极易因外界打击出现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该区域解剖关系相对复杂,临床处理难度较大,同时骨折常伴有严重的踝关节功能障碍,给临床医师手术方法选择、护理方案制订带来较大挑战[1]。另外,当胫前部骨膜、骨质损伤严重的情况下,若无法较好地固定术后病灶,易因意外造成继发性损伤,严重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愈后[2]。目前,固定类护具对踝关节切开复位术患者的预后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研究表明,当患者的患肢存在开放性伤口或后期康复治疗过程中固定类护操作不够便利时,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性[3-4]。基于此,本研究优化设计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取得了良好反馈,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0 例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组时间分组,将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的47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使用常规固定装置;将2022 年2 月至2023 年1 月的43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使用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对照组男27 例,女20 例;年龄20~62 岁,平均(42.59±15.66)岁;发病至入院1~3 h;创伤原因:车祸18 例,坠落14 例,砸伤11 例,其他4 例;踝关节脱位情况:半脱位30 例,半脱位17 例;Gustilo-Anderson 骨折类型:ⅢA 型27 例,ⅢB 型20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17~59 岁,平均(43.40±17.89)岁;发病至入院1~2 h;创伤原因:车祸14 例,坠落11 例,砸伤15 例,其他3 例;踝关节脱位情况:半脱位22 例,半脱位21 例;Gustilo-Anderson 骨折类型:ⅢA 型24 例,ⅢB 型19 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参照《实用骨折治疗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均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局限于单侧或单个部位;生命体征平稳;经评估商议均采用手术治疗;治疗依从性高。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不宜即时行手术;合并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病情危急不易纳入研究。
两组均由相同专家、医护团队完成手术方案确认及临床治疗操作。对患者进行常规清创后,行手术人工复位腓胫骨。用接骨板对患者未出现骨折的腓骨进行固定,人工对胫骨出现粉碎状态的骨片进行复位,对未出现粉碎状态的使用松质骨加压螺钉进行内固定,处理好内部后,分别于患者患肢胫骨前内侧及远端放置外固定支架,待影像技术评判复位适宜后,对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术后两组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7 d,采取物理性消肿措施处理局部肿胀。患者出现疼痛时,根据其具体情况使用物理方法(冷热敷)或按摩方法减轻患者疼痛感,并通过与患者耐心沟通转移其注意力。同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订针对性康复方案,患肢愈合至一定程度即可拆除外固定架进行独立活动。
对照组使用可塑性树脂聚乙烯支具对患者踝关节进行固定。观察组使用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对患者踝关节进行固定,该装置设计、使用方法如下。(1)装置设计: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见图1,主要包括脚部固定板、腿部固定板、紧固带体、辅助连接带体,在脚部与腿部连接固定板上设置紧固定带体,对患者患肢进行固定,并在脚部与腿部连接固定板上设置多个安装孔[6]。(2)使用方法:术后患者保持踝关节自然状态,初步组装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由多名护理人员协助下降患者患肢缓慢挪入支架相应位置,确保其各部位与装置相互嵌入;进一步调整脚部固定板、腿部固定板,同时紧固带体,确保患者脚部、腿部与装置保持相对固定,而后将患者转移至病床,进行后续治疗和休养。
图1 装置结构示意图
(1)临床疗效指标:包括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活动时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10 分,由患者结合自身感受主观判定,评分高低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活动时舒适度评分(采用舒适状况量表评分,范围0~100 分,由患者结合自身感受主观判定,评分高低与舒适度呈正相关)。(2)患者满意度情况;包括穿戴舒适、符合体型、固定牢靠3 个维度,每个维度设置2 个对立选项(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骨折愈合情况和踝关节功能情况:术后90 d 要求患者返院复查并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踝关节功能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分为4 个等级,即优、良、一般、差;踝关节功能情况分为4 个等级,即优、良、一般、差[7];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4)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局部卡压损伤、过度牵拉损伤、严重肿胀等。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活动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活动时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s)
活动时疼痛评分(分)活动时舒适度评分(分)对照组 47 5.16±1.03 15.27±1.30 3.76±0.34 66.40±1.35观察组 43 4.07±1.12 10.49±1.14 2.09±0.25 88.76±1.28 t 4.810 18.472 26.341 18.491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下床时间(d)住院时间(d)
观察组对装置穿戴舒适、符合体型、固定牢靠3 个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使用不同装置满意度比较[例(%)]
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愈合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9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9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和踝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踝关节结构较为特殊,其关节面小于髋关节和膝关节,但负重远大于两者,因此发生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会对踝关节整体功能产生不可逆的严重影响,临床外科修复的主旨在于初步恢复解剖结构,但后期恢复过程中仍需通过辅以相应的护具减少术后并发症[8-9]。同时,内固定手术的核心目标是重塑固定方式,而踝关节功能的长期恢复依赖术后康复训练,也依赖踝关节固定装置对手术部位的有效保护。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活动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活动时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为,受益于观察组装置使用中的优势,患者能更好地佩戴足踝固定装置进行后续康复训练,因而下床时间相对更短,康复效果更好,住院时间更短。同时,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对患者脚踝进行了更有效的包裹,患者日常活动或康复训练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控制局部用力大小,减少用力过猛造成的意外伤害,减轻活动时的疼痛程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对装置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证实了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相比常规固定装置,患者使用体验更好。分析其原因为,使用改进型装置对患者腿部进行固定,可根据患者患肢实际情况,调整装置上的紧固定带体进行适宜固定,一方面减轻固定患者肢体过程中不当操作带来的疼痛,另一方面减轻固定人员重复操作的工作量。另外,改进型装置设有辅助连接带体,增强了患者患肢的稳定性。同时,改进型装置足部位置为镂空设计,足部有伤患者也可使用[6,10]。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在确保固定牢靠性的基础上,优化了装置结构和材料,患者使用过程中不会额外压伤皮肤,整体舒适度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功能情况相对较好,该两项指标是在患者术后90 d 随访评定,说明两组虽然采取了总体一致的医护方案,但由于使用的踝关节固定装置不同,患者长期预后出现差异,具体表现为骨折愈合效果和踝关节功能的差异。分析其原因为,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可灵活调整脚部、腿部固定板的相位置,不同于传统装置的强力固定方式,有利于踝关节灵活运动。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对不良风险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分析其原因为,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足跟软垫体能更好地发挥缓冲作用,减少装置的强力挤压,从而减轻局部卡压损伤,降低严重肿胀发生率。
综上所述,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使用改进型足踝固定装置不仅可提高患者使用满意度,还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者骨折部位临床恢复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其疼痛程度、早期下床时间或住院时间亦有更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