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钱双庆 邵 婧
爱岗如家、技术过硬,兰州石化管东红带领员工为企业排忧解难、创新创效。
●管东红秉承兰州石化橡胶车间精神,“把为国创造、为国分忧、为国奉献当作一种责任、一项使命来对待”。 摄影/邵 婧
7 月的兰州,天气热得像榨汁机,像是要把人身体里的最后一滴水分榨干似的。兰州石化公司“四年一次”的炼化系统大检修在“烤”验中拉开帷幕。忙得脚不沾地的管东红,头顶着轰轰烈烈燃烧的日头,在现场来回奔波,把汗珠子从头上噼里啪啦地甩下来。繁忙的检修加上高温酷暑,让刚做完右肩关节修复手术不到4 个月的她备受折磨。
管东红右肩习惯性脱臼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今年3 月初,她好不容易抽空做了手术,医生让她至少静养半年。但装置大检修在即,她便不顾病痛主动请缨,牵头组织开展降低丁苯橡胶劣质品率等5 项技术攻关项目。攻关中,她盯在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方一起,碰思路、找办法、出方案,确保攻关顺利推进。
在生产一线磨砺了29 年,把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企业的管东红,早已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装置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她总是想方设法通过精细化操作和技术改进,提高装置生产效率和运行水平,为企业增收创效。
“丁苯橡胶装置污水排放COD 值与半年前的数据相比下降了21 毫克/升,我们的技术攻关又见到了实效!”面对数据显示结果,管东红难掩激动。
管东红出生在甘肃渭源,是中国石油的定点扶贫县。30 多年前,管东红和兰州石化结了缘。当时,兰州石化给了渭源县10 个上技校的名额。管东红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毕业后,她顺利地进入兰州石化工作。“我的一切都是企业给的。在我的职业生涯,我唯有用努力的工作来回报企业。”她说。
在生产中,滞后的分析结果会影响生产调整的及时、精准。这种情况是炼化装置“娘胎”里带来的,说白了就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不信邪的管东红硬是要在这上面做文章。
丁苯橡胶生产中,聚合转化率要控制在66%~72%。聚合转化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决定着装置产率、产品物性和质量,是工艺调整的关键和难点。有着丰富生产经验的管东红,2021 年通过比照聚合转化率的分析结果,在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转化率与操作参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聚合转化率“四看”精准预判法:一看聚合釜气氨撤热调节阀开度、二看聚合釜尾气回收压缩机负荷、三看闪蒸槽液面、四看聚合反应温度。通过“四看”及早研判聚合转化率,提前进行操作调整,使装置转化率的合格率由95.70%提高到了99.07%,年创经济效益64.85 万元。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管东红像个陀螺,总是闲不住,常常刚解决完一个难题又把目光瞄向了另一个难题。
2021 年底,为解决装置尾气处理设施耗电量大的难题,她蹲守在现场。在对尾气处理设施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摸索后,她向区域领导提出了建议:对进口、出口风道以及进出口阀门匝板沉积物进行清理、调整尾气温度控制指标、控制脱气塔胶乳游苯含量、定期更换尾气滤袋……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减少了风机的开停次数,全年节省电费75.6 万元。
多年来,管东红参与解决了丁苯橡胶生产关键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20 余项,在行业内推广技术技能创新成果10 项、发表论文16 篇,直接为企业创效达数亿元。
工作以来,管东红先后获得市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中国石油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今年五一前夕,作为基层一线操作工,管东红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兰州市劳动模范两个令人艳羡的荣誉。
翻开兰州石化的橡胶生产史,兰州石化橡胶车间始终“把为国创造、为国分忧、为国奉献当作一种责任、一项使命来对待”。
近年来,国内丁苯橡胶产能整体过剩,管东红所在的橡胶运行部丁苯区域装置开工率只有60%左右。装置开工率低,既影响效益又不利于安稳生产。管东红经过市场调研发现,丁苯橡胶过剩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低档同质化产品上,高端专用料市场存在一定的缺口。
一次,橡胶运行部得知贵州一家知名轮胎公司急需耐切割、抗刺轧工程轮胎专用料SBR1586,便迅速组织生产。不料,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牌号切换时间长、工艺波动大、不合格品多等问题。攻克牌号切换难题的任务,落在了管东红身上。
●管东红在进行DCS调试。 摄影/邵 婧
和前辈们一样,管东红为了国家和企业的需要,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把勇气和干劲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攻坚克难中。
此前,生产完专用料转产其他低结苯牌号产品时,生产线必须停下来,把装置反应釜等整个系统彻底倒空清洗。整个过程需要12 小时,不仅缩短了装置的有效生产时间,而且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工作负荷。
如何实现不停车在线切换?管东红绞尽了脑汁。她想起在以前工作过的装置,员工们用水清洗反应釜。水常用作橡胶生产过程的分散介质,脱盐水对聚合反应几乎没影响。管东红大胆设想:能否把脱盐水用作置换、隔断2 个牌号物料的介质,实现不停车转产呢?
然而,设想只是设想,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路是人走出来的,故步自封必然一事无成。长时间陷入沉思的管东红和同事们权衡再三,认为这个创新想法可为、必为!
第一次工业化实验开始了。管东红和同事们用了3釜水去置换。经取样分析,发现仍然存在两个牌号胶浆掺混在一起的现象,过渡料比较多,效果不好。经过细致分析,他们认为在对操作进一步优化完善后,用脱盐水做隔断介质是完全可行的。
兰州石化生产的专用料性能和质量让贵州这家轮胎公司非常满意。于是,该公司又定制了一批产品。管东红开展了第二次在线牌号切换的工业化实验。这次,她用4 釜水(比之前增加1 釜)进行清洗置换并精准掌握搅拌时间,将胶浆含量控制在10%。结果显示,没有不合格品产生,牌号切换获得圆满成功!
这项“高结苯胶在线快速切换法”为不同牌号橡胶在线切换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兰州石化每年创效达220 万元,获得了2021 年度中国石油一线创新成果二等奖。
“工作中,我总是愉快地接受分配给我的每一项任务,不管是难还是容易,总是尽力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正是通过不断克服困难,促使我更加快速地成长。”管东红说。
凭着这种“接受任务不摇头、遇到困难不低头”的作风,管东红成长为高级技师、兰州石化工匠、兰州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兰州石化首席技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并赢得了兰州石化“技术状元”称号。
江山代有才人出。兰州石化的橡胶运行部,有着傲视同侪的历史,曾为新中国生产出第一块丁苯橡胶和丁腈橡胶。
立志作“第一胶”传人的管东红,决心和前辈们一样,做好“第一胶”传人,使兰州石化这个新中国橡胶工业的摇篮在做大做强、做好做优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
2021年3月,丁苯橡胶装置C线开工。面对装置生产运行、机动设备保运、安全环保管控等诸多难题,管东红凭借丰富的经验、过硬的技能投入到保装置顺利开工的任务中去。她负责编写C 线开车相关资料,手把手对操作人员进行开车前培训,带领员工对原料、助剂、公用工程、氨系统、全系统定压查漏等生产各环节进行检查确认,解决技术难题10 项。开车期间,她坚守岗位、认真操作、精心调整,最终确保装置C 线顺利开车,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2021 年,丁苯橡胶装置增产2 万吨,增效8000 万元。
为了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把新中国“第一胶”的金字招牌一代代传承下去,管东红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
借助自己命名和领衔的中国石油技能专家工作室等平台,管东红充分发挥工作室培养技能人才孵化器作用。除了带领大家破解现场难题、优化工艺运行、开展难题攻关外,她还在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上下功夫,让技能人才不断涌现,成为兰州石化橡胶生产持续提升的动力源泉。
工作室成立以来,培养出企业级技能专家2 名、特级技师1 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8 名;工作室成员获得了“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青年科技英才”“最美青工”等称号。她编写出版的《丁苯橡胶装置操作工》成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教程,为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管东红的同事津津乐道的是,在2022年兰州石化公司技能大赛中,管东红专家工作室成员包揽了丁苯橡胶装置操作工种的前三名。
“党的政策让一线产业工人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好的待遇。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代。我要和同事们一起,把握发展机遇、珍惜企业平台、练就过硬本领,当好创新创效的排头兵,擦亮‘第一胶’的金字招牌。”
现已成为兰州石化首席技师、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并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的管东红,正在续写一线石油工人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