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地仁?姜涛
摘 要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思维培养,应有主动落实的理性意识;应本着有心发现、努力新变的原则,融入智性与活性,教学设计应有具体的学习任务,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思维培养实效。
关键词 文言文 思维培养 理性 智性 活性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思维培养。从思维培养的角度设计文言文教学的学习任务,不僅能深入贯彻新课标精神,更有助于充分发挥文言文经典作品多方面的教学功能。
一、量体裁衣的理性
高中语文选修与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与课标中“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等任务群相关联。“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规定课内阅读学习篇目,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少于1/2,并明确要求,阅读古代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这就鲜明地确立了文言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导向,实际教学中应予以有效落实。就论说名篇而言,必修教材中便有《劝学》《师说》《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六国论》等篇目。这些作品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凸显的思维元素非常多,诸如形象比类、现象追本、归谬反证、因果推析、驳诘取正、探源见真等,都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体会。
以《劝学》为例。文言文教学中要从思维培养角度设计驱动任务。一般情况下,《劝学》的教学落点在语言层面的梳理与内容层面的分析上,而对作者解说观点的思维推演过程,不够突出。其实,从思维角度切入学习任务,可以同时带动语言梳理、内容分析、手法鉴赏等多个学习要点。比如,《劝学》从思维角度设计驱动任务: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勉励人学习的文章,可全文明确说到学习的文字仅四句而已,作者大量的笔墨都花在了罗列生活现象上,这是不是走题了呢?这节课就来弄清楚作者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围绕学习任务,安排几个学习活动:①找出文中直接论说学习的四句话,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②逐段梳理作者所罗列的生活现象,揣摩这样做的用意;③文章第二段、第三段、段末都有一句直接说到学习的话,而第四段却没有这样的话,请你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补一句这样的话。
这种从思维角度切入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不仅突出了《劝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且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一系列活动中,带动了其他向度上学习目标的达成。当然,文言文的体裁各不相同,从思维培养角度切实的教学设计也应因文体不同而有所变化,要体现出量体裁衣的理性特点。
二、用心而为的智性
文言论说文说理过程中所体现的逻辑思维特点,可以为教学中思维培养向度的学习任务设计提供抓手。教学活动是灵性的舞蹈,教师如果把心放在上面,智性就会飞动起来。教师若能在备课时,用心面对文本,细读细思,获得独特的阅读发现,并不是难事。教师将自己在研讨过程中的独特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也作这样一番咀嚼感悟与发现,便体现出了用心而为的智性。
《陈情表》一文最为突出的便是一个“情”字。选择性必修教材“学习提示”中将“体会文中的感情”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落点,这自然成了教学任务设计的抓手。如果将文中所陈的情梳理一下,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思考,就能清晰地发现李密陈情的思维轨迹。表面上看,贯串《陈情表》全篇的是孝情,事实上李密心中非常清楚,决定这次陈情成功与否的关键,绝不在于是否能将孝情陈述得极具感染力,而在于是否能将其所关涉的理陈说到让皇上不得不接受的程度。所以他的重心并没有放在描述自己孝顺祖母的情状上,而是放在了陈说家庭情况导致的与祖母相依为命的事实关系及其所形成的影响上。就是说,《陈情表》是在陈“孝情”的表象下说“实情”:从家庭的苦难情形说起,是为了表明祖孙相依为命的状况是客观真实的;讲述被察举为孝廉、秀才以至受到朝廷一再征用的情况,一方面可以佐证孝情之真,另一方面让人感受到名声响、影响大的实情;指陈国家的政策与做法,是为了点醒皇上,这件事具有关乎国家政治的现实意义,需慎重对待;明说自己的仕途与存心,是虚晃一枪,表明自己不重名节而重君恩的心理是真实的;强调自己的处境蜀人尽知,是为了突出一切皆真实。
由此,李密陈情的思路就很清晰了:孝情→恩情→忠情→舆情→国情→实情。鉴于此,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晋书·李密传》中说,晋武帝览《陈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可见武帝接受李密的陈情,并不是为情所动,而是看到了其间有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请梳理本文中所陈述的事实,并根据作者意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种学习任务的设定不仅能纲举目张地提挈起整篇文章的学习内容,而且突出了思维培养,通过演示作者由此及彼、环环相扣、层层相因的思维逻辑,能切实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这种思维培养之效,源于教师用心而为的智性。
三、求变出新的活性
教师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应有弃常求异的挑战精神,耽于俗套,只会削减教学的效应。寻常路是通向未知路的必经,关键是不能优游徜徉于其间而不思进取,求新趋异必须成为教学血液中澎湃不息的因子。教学中着意于自我革新,让自己在求变中保持活力是不难做到的。
教学《庖丁解牛》,常规思路多从庖丁着手,抓住他的解牛妙论,领会道家思想的精髓。显然,这是基于文化理解视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向的鉴赏教学设计形式。可以从思维的向度,创新设计学习任务。庖丁解牛与论解牛,他的观众、听众始终是文惠君(梁惠王),文惠君前后就说了两句话,却让读者看到了他的思想从浅表走向深层的过程,可以尝试从这个角度设计这堂课的阅读任务,拉动整课的学习。比如这样设计驱动任务:
面对庖丁的解牛与论解牛,作为唯一观众与听众的文惠君只说了两句话,一句夸庖丁技高,一句讲自己懂道。请根据课文内容,整理出文惠君思维发展的轨迹。
在这一任务之下,可以分解性为三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解牛是诉诸行为动作的事,庄子却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来写,仔细品读相关文字,体会这样写的妙处。
活动二,庖丁论解牛,主要由成长过程与用刀方略两部分组成,研读成长过程部分的文字,梳理出技与道的区别,研读用刀方略部分的文字,看看庖丁是如何落实道境的关键语“依乎天理”与“因其固然”的。
活动三,文惠君最后“得养生焉”,请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出其所懂得的养生道理。
这样的课堂驱动任务设计,是以思维为抓手,不仅能整体达成课文应有的学习要求,而且能突出思维培养抓点,让学生在梳理文惠君思维的逻辑发展过程中,具体感知缘象触质、由果到因、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路径。
总之,文言文教学要言文并重,尤其是要突出思维培养。切不可任由惯性,顾此失彼,以致严重浪费文言经典作品多方面的教学效用。
[本文系江苏省2021年度第14期教研课题“部编版高中教材文言文主题阅读任务驱动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编号:2021JY14-ZB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徐地仁 江苏兴化中学;
姜 涛 江苏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