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 林
图/卤蛋蛋蛋黄
请大家注意,“黑烟囱”并不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哟!
深海并不是一片死寂的,在没有阳光照射到的深海,其实也存在着繁茂的生物群落。
20 世纪70 年代末,美国的“阿尔文”号载人探测器在东太平洋底2500 多米处,发现了一些冒着黑烟的特殊地质结构。那里的喷出口处,热液以每秒数米的速度喷出,热液中的金属硫化物在喷出口附近堆积,逐渐形成了烟囱状的圆丘,因此这些地方又被称为“黑烟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黑烟囱”旁边,科学家发现了很多生物,这些“居民”不依赖太阳,而是依靠“黑烟囱”释放的热量和化学物质生活。深海盲虾就是它们中的一员。
中国大洋样品馆捐赠给国家海洋博物馆的『黑烟囱』实物样品
深海中的『黑烟囱』
深海盲虾的身体长为3~5 厘米,灰白色,外壳较柔软。在温度适宜的地方,每立方米海水中的盲虾数量可达2000 只。深海盲虾并不是趴在“黑烟囱”壁上一动不动的,它们会不断踩着同类的身体爬上爬下,挤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一大群蜜蜂。
“黑烟囱”附近聚集着密密麻麻的深海盲虾
“黑烟囱”壁上的深海盲虾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和蓝细菌吸收利用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都需要依赖太阳的能量,而深海中是没有阳光照射的,这里的生物难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很多生物只能利用海洋上层沉降的营养物质来获取能量。但深海盲虾的日常食物却另有来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活动,“黑烟囱”壁上的嗜热微生物将“黑烟囱”释放出的能量固定下来,成了海底生物食物链的基石,而深海盲虾的食物来源就是在“黑烟囱”壁上生活的微生物啦!
研究发现,深海盲虾身上有类似“眼睛”的器官,幼年时它们并不“盲”。成年后,它们来到更深的海域生活,原本的“眼睛”无法再发挥作用,逐渐就像真的“盲”了一样。
虽然深海盲虾无法看到周围的环境,但是其背部的发光器可以帮助它感知周围的环境、温度。有了这个发光器,深海盲虾就可以避开高温区域,避免一不小心变成“水煮虾”。
深海盲虾背部的发光器
“黑烟囱”喷口处的温度很高,有时甚至能达到450 摄氏度,那在这附近生活的深海盲虾是不是就不会被煮熟呢?其实,虽然喷口附近的温度高,但是深海海水温度很低,冷热中和之下,“黑烟囱”附近还是能找到温度适宜的活动区域的。深海盲虾长期生活在这里,早就“修炼”出了找到宜居环境的本领。当然啦,如果它们不小心待在了水温超过39 摄氏度的环境中,也会像普通的虾一样被煮熟哟!
不过,被煮熟的深海盲虾并不好吃,因为“黑烟囱”附近硫化物浓度较高,所以深海盲虾身上有一股臭鸡蛋的味道,体内还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万一谁不小心误食,那这误食的人呀,不仅品尝不到美味,还很有可能食物中毒呢。
深海盲虾生活在“黑烟囱”附近,但是“黑烟囱”的寿命较短,一般一个“黑烟囱”只喷发10 ~20 年,当“黑烟囱”不再喷发时,生活在它附近的生物就需要踏上迁徙之旅,寻找下一个宜居地了。深海盲虾也会和这些生物一样,努力寻找自己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