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良
出生于陕西蒲城县的刘鸿烈,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位平凡的英雄。关于他,有两件小事令人难忘。
1951 年5 月14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三十一师作为整个部队的“尖刀”,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他们插入敌人纵深处,阻断了敌人后路。
20 日下午5 时许,三十一师文工队员刘鸿烈和战友李懋衍接到通知:“我军的一个团即将后撤,你们今晚的任务是将伤员抢救下来,并连夜追赶大部队。至于究竟有多少伤员,需要到阵地上去搜寻。”
刘鸿烈和李懋衍带领六个担架队员赶到阵地时,天已完全黑了。什么也看不见,只好摸黑到每个山坡上搜寻,边轻声喊边仔细听。忽然,一间独立屋内传来呻吟声,经询问正是留下的伤员,他腹部重伤无法行动。又找了一个多小时,在一块大石下发现了第二名伤员。正待继续寻找时,忽然碰到了师侦察排排长李宗明,对方告诉他们:“所有部队已经撤退,已发现有小股敌人在山脚下活动,很快就会过来,你们不要再往前走了。”
情势十分严峻,刘鸿烈他们决定抬着两名伤员立即后撤。
刚踏上公路,雨点般的炮弹就落了下来。他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穿梭了大半夜,一直走到天蒙蒙亮,炮声才停止。为保护伤员,他们一步也不敢歇,忍着饥饿一口气追到下午5 时,终于赶上了大部队。
1951 年11 月,在金城防御战中的一天深夜,刘鸿烈和文工队的战友们在师部指挥所的山洞里为庆功会演出。演出结束后,返回驻地的途中,他们遭到敌人炮击,损失惨重。
當时,女战友刘文的一条腿被炮弹打断,但肉皮还连在一起。刘鸿烈二话不说便背起刘文,还没走多远,只听副班长在身后着急地说:“刘文伤口流血太多,得想个办法。”刘鸿烈连忙把刘文轻轻放下,果然看见伤口鲜血直涌。女同志尚奇不顾个人寒冷,脱下棉衣,紧紧裹在刘文的伤口上,但血还是止不住。敌人的炮火就在附近,大家都焦急万分。
刘鸿烈急中生智:“我趴下,让刘文俯卧在我背上,你们抬高她的伤腿,用双手掐住伤口,压住血管,我爬着走,这样应该会好一些。”于是,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刘鸿烈以身躯为马,以四肢为轮,驮着刘文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这个方法很有效,不久刘文伤口的血就止住了,大家都松了口气。随后,几个男队员轮流接力,把刘文驮到了离驻地不远的独立屋内,等待医生的到来……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件发生在文艺老兵刘鸿烈身上的小事,把我们带回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既感喟战争的残酷,也深味炮火下的柔情。
(本刊原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