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泽紫苑 黄悦生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输入输出的过程。
伦敦大学做过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在记忆实验中,对其中一组说:“请记住这些内容,然后要进行测验。”而对另一组说:“请记住这些内容,然后你要去教别人。” 结果, 被告知“要去教别人”的那组得分更高,尽管最终并没有真的去教别人。
“测验”和“教别人”都属于输出,但“教别人”显然是心理压力更大的输出行为。只要以心理压力大的输出为前提,即使实际上没有进行这样的输出,也能激活大脑,提高记忆力,增强学习效果。
再比如,公司安排你去国外出差,你肯定會想:“太好了!难得出国一趟,一定要尽情地玩个痛快!”但如果上司对你这么说:“回来后,请你给全体员工100 人开1 小时左右的视察报告会。”这样的话,恐怕你就没空光顾着玩了吧?
你会拍摄一些用于报告的照片, 认真地采访有关人员,还会做笔记、收集资料。正因为以开报告会为前提,你才会有意识地去记住那些细节。而且,人一旦陷入心理压力的紧张状态,就会分泌出一种叫“去甲肾上腺素”的脑内物质,它能提高人的专注力、记忆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某天,我问去参观了美术展的人:“那个美术展怎么样?”对方回答:“非常好!”我又问:“具体好在哪里呢?”对方回答:“各个方面都很好,使我深受感动!”——两小时的美术鉴赏,结果却只有3 秒的输出量。而在我主办的培训会“桦泽塾”里,有一次,桦泽塾组织学员去参观“蒙克展——共鸣灵魂之呐喊”。在有11 位成员参加的分享会上,每个人轮流讲述了3 ~ 5 分钟的感想,所以整个交流会竟然用了将近40 分钟。
这是因为他们事先知道:“等一下要在分享会上发表感想,我必须找到一些独特的视角才行。”
不是茫然地观看,而是带着“我要有新发现”的意识,在高度专注力的状态下观赏作品,这样才能获得“巨大的信息量”和“新发现”。
(摘自《桦泽紫苑学习法》,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