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海集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培育“红色工匠”为目标,通过“六个聚焦”系列举措,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坚定不移履行好强军首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先进兵器工业体系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淮海集团作为根红苗正的红色兵工厂,始终保持姓党为军的政治本色不改变,始终保持在任何困难面前忠于兵器不流失,始终将“红色基因”融入各项工作中,以培育“红色工匠”为目标,实施“传道——传承兵工文化,砥砺人才品行;授业——传授经验技术,推广绝技绝活;解惑——攻关关键技术,实践磨炼真知”三步走的传承机制。
▲ 淮海集团大师工作室联盟骨干带头人梯队
传道,即已成为领军人才的工匠和技能带头人以身作则,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人民兵工精神,引导大家扣好对党忠诚、对企忠诚的“第一颗扣子”,以正在推进实施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改造为主攻方向,担重任、显作为、作贡献。授业,即在育人时首先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脑海里的知识固化成可以传承的文字,淮海集团总结提炼出了“周建民操作法”等多种源自一线的操作诀窍,助力提高人才专业化能力。解惑,即聚焦工作实践,坚持“术能双修”,以大师工匠带徒培养人才,以技能大赛锻炼人才,以项目攻关发现人才。通过抓好落实以“传道、授业、解惑”三步走机制培育红色工匠工作,淮海集团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职工队伍。
创新技能大赛模式,提升人才技能水平。淮海集团坚持把一线技能工人放到各级技能大赛中锤炼提升,连续20 年不间断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建起了完善协调的大赛体系和运行规范的大赛机制。在竞赛体系上,建立了“五大机制”,即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职工参与的组织机制;职工代表全过程监控的监督机制;评委库、试题库、监督人员库和选手档案的“三库一档”管理机制;大赛结果、劳动贡献和物质奖励、个人荣誉相统一的激励机制;赛后专家点评、技术研讨、选手交流机制。在赛制创新上,遵循向“多”要数量、向“快”要效率、向“好”要质量、向“实”要方法、向“省”要精益的理念,创新了团队赛、开放赛、链条赛、接力赛、观摩赛等方式。在工种拓展上,坚持问题导向,实现了向兵器特有工种、新技能工种、管理工种、组合工种的多元化延伸;在成绩评定上,采用“四结合”方式,把选手的成绩和日常工作业绩结合起来,和单位对其表现的认同度结合起来,和创新持续改善能力结合起来,和帮助学徒提高技能结合起来,使技能人员个个都有“小目标”、人人争做“大工匠”。
▲ 淮海集团大师联盟揭榜挂帅活动
多维度培训,打造大师讲坛新平台。淮海集团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打造了“大师讲坛”工匠培训平台。“大师讲坛”借助“线上云课堂”“线下交流会”“工作室联盟辅导站”等形式,重点发挥工匠大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传承他们在多年实践中凝练出来的绝技、绝招、绝活,打造“精神之红、卓越之金、创新之蓝”三色兼备的“蓝领工匠”。淮海集团现已开展47 场钳工、车工、数控知识和工匠精神的“大师讲坛”专题培训,受训人数近万人次;组织21 个工种的技能大师制作了26 门线上专题课程,开设微信“云课堂”进行线上培训;策划“中工云课堂淮海工匠直播季”,组织8 名技能大师面向全国直播授课。
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汇聚工匠合力。为进一步整合工匠资源,推进扎根在企业一线的各类工作室高效运行,淮海集团打破专业局限,由中国兵器首席技师周建民、杨兴隆等高技能人才领衔,以数控加工、编程、维修、钳工等优势工种为主体,将24 个工作室进行整合,首创性地组建了全国首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联盟以攻关项目为牵引,跨区域、跨工种、跨单位、跨领域放大工作室集群效应,形成了以技术攻关实现潜能开发、以学习培训实现技能提升、以导师带徒实现人才化育、以经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以创新创效实现人企双赢的“五位一体”运行机制,持续破解生产经营中的大量难题,培养了一大批“蓝领工匠”,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攻坚克难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培育人才的“蓄水池”。
建设匠心空间,拓展交流渠道。为了让技能工匠攻关有推进阵地、传承有交流空间、成果有展示平台、建设有目标方向,淮海集团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实训区域精选600m2的空间,建设了全国首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匠心空间”。“匠心空间”以打造精品的“八心钻石”为设计理念,设置“初心·传承”“欢心·荣誉”“精心·铸品”“暖心·关怀”“齐心·交流”“匠心·榜样”“慧心·创优”“静心·研习”8 个区域,为工匠们开展攻关、传艺、创新、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支撑。
把工匠放到创新创效实践中锻造。淮海集团开展了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五小”竞赛,通过“竞赛群众化、管理智能化、内涵科技化、人才高端化、成果产业化、服务多元化”的“六化”提质行动,形成了以搭建平台做到集智、以破解难题牵引攻关、以提升能力深化传艺、以创新驱动推进发展、以应用固化实现推广的“五小”实施新方式,着力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激发大师工匠们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以高技能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近年来,企业累计解决国家重点高新项目难题30 余项,取得创新成果近百项,累计创造价值上千万元。
实施协同攻关,解决瓶颈难题。淮海集团把项目作为工匠团队的牵引,构建了“项目带动—大师引领—骨干参与—专业互补—高效协作”的“项目+团队”攻关新模式。在“揭榜挂帅”破解沉积难题方面,淮海集团按照“张榜布擂—揭榜取擂—攻榜克擂—评榜估擂”四步走的攻关流程,常态化组织开展揭榜挂帅活动。2022 年,在淮海集团43 个企业级瓶颈难题中,80%的项目都是由攻坚团队联合揭榜。在以“联盟快线”攻克重点项目方面,淮海集团搭建起了“联盟快线”这条重点项目攻关的高速通道,主动承担起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急难险重”项目。在以“工匠会诊”打通临时瓶颈方面,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通过“多科会诊”运行模式,畅通了解决难题瓶颈的“医患”渠道,确保一个单位在生产上出现了“症状”,另一个单位的技能大师对口“临床研究”,其他的工作室成员参与“专家会诊”。
畅通“三纵两横”通道,助推工匠成长。淮海集团在工匠的培养上,畅通了“三纵两横”的职业发展通道。一是畅通“三纵”职业发展体系。畅通“技能人员→技能骨干→公司级关键技能带头人→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中国兵器首席技师”发展通道。搭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职业技能等级提升通道,畅通技能人才参加“地市级→省部级→集团公司级→行业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技能展示通道。二是畅通“两横”双向发展通道。打破“天花板”、拆除“隔离墙”,畅通“技能—技术”双向发展通道,高技能人才可以申报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近年来,先后有9 名高技能人才被评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构建责任与激励机制,激发工匠活力。要充分激发工匠活力,责任与激励机制的构建必不可少。首先是建立清晰的目标责任体系。淮海集团对大师工匠等领军技能人才,推行“一人一策”清单式管理,签订个性化责任书,强化创新成果和技艺传承方面的考核。其次是构建物质与精神并重的激励机制。在物质激励方面,对技能带头人给予津贴、动态考核,对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优秀选手,给予最高五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在精神激励方面,建设工匠事迹宣传栏、工匠“一条街”等阵地,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思想交流会、工匠家属座谈会等,增强工匠的归属感,让工匠心属兵器、情系国防。
工匠育成上,实现了由“一个”到“一群”。淮海集团锚定“红色工匠、金牌蓝领”的培养目标,工匠队伍已经形成了覆盖60 后到90 后各个年龄层的骨干梯队,累计1998 人晋升了技能等级,先后有1 人在国际大赛中获奖,35 人次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奖,113 人次在省级一类技能大赛中获奖,33 人次在集团公司技能大赛中获奖,6 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42 人获评“三晋技术能手”,实现了由一个“大国工匠”带动培养一群“大国工匠”的发展。
成果价值上,实现了从“树木”到“森林”。淮海集团的技能人才培养理念是“让设计师的非凡创造力变为现实”,随着工匠们攻克的难题越来越多,很多项目提高了生产效率或良品率,加速了科研生产进程。在创新成果上,“大国工匠”周建民将冷热配合法应用到过盈连接的全形规加工中,解决了全形规的装配难题,创造产值500 余万元;国家级技能大师刘波开创性地构建出了多工位组合夹具,通过引入零件“虚拟制造”加工方法,将零件调试过程中的刀具碰撞、零件过切等风险降到了最低。2020-2022 年,淮海集团技能人员参与完成各类攻关项目195 项,节约创造价值上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