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Merkel 细胞癌合并胃食管结合部癌1 例

2023-11-22 10:31于震泽吴真珍孙芳
关键词:结合部内分泌上肢

于震泽,吴真珍,孙芳

(张家港澳洋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100)

Merkel 细胞癌(Merkel cellcarcinoma,MCC)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原发恶性肿瘤,特点是伴有神经内分泌特征。本病好发于老年患者,通常以孤立结节为主,因其临床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现报告MCC 合并胃食管结合部癌1 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2 岁,因左上肢皮肤结节1 个月,2021 年12 月7 日就诊于本院。患者1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臂伸侧出现米粒大小红色皮损,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病程中无特殊不适,食纳及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增减。既往2 型糖尿病病史20 年,腔隙性脑梗死病史半年。皮肤科检查:左上臂伸侧见1 个约1.0 cm×1.0 cm 的淡红色结节,高出皮面,质硬,边界不清,表面完整无破溃,触痛阴性,见图1。左腋下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初步诊断为皮肤良性肿物,第2 天行皮肤肿物切除术,组织病理检查示:左上肢皮肤组织恶性肿瘤,真皮层见形态一致的小细胞浸润,主要呈弥漫性分布,部分呈巢状、条索状和小梁状排列,细胞核深染,几乎为裸核,可见核分裂像,倾向MCC,见图2,显微镜下肿瘤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通常表皮不受累。组织病理学上相似于肺小细胞癌,大小较一致的小圆到卵圆细胞弥漫浸润真皮甚至皮下组织,有时可有梁状或巢状排列。胞质量少,双嗜性,呈环状位于核周。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圆形空泡状,有典型的颗粒状染色质和多个小核仁。可见大量分裂象和碎裂核,可有坏死。间质中含有较多血管,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建议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诊断。完善全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 血管成像(CTA):贲门-胃体小弯侧管壁不规则增厚伴强化,网膜囊多发淋巴结,部分融合,胃癌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进一步行胃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贲门胃底恶性肿瘤,小网膜囊淋巴结转移,门静脉主动脉栓。至上海某三甲医院消化科就诊,胃镜诊断:贲门占位[癌症(CA)待排除]、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取活检部位:贲门、胃体6 块组织,病理诊断:(贲门、胃体)低分化腺癌。于2 月24日收住普外科,于3 月1 日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病理诊断:(胃食管交界)中-低分化腺癌,Lauren 分型:混合型,部分区域伴神经内分泌化,Siewert 分型Ⅱ型,pTNM 分期:pT3N3aMx,。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人钙调素5.2 (CAM5.2,+),DNA 错配修饰蛋白MLH1(+)、MSH2(+)、MSH6(+)、PMS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突触素(Syn,部分+),CD56(灶+),嗜铬蛋白A(CgA,部分+),P53(-),Ki67(+70%),整合酶-1(INI-1,+)。Panel 基因检测结果提示PD-L1 免疫组化检测(+),检测数值[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PS)<1%,联合阳性分数(CPS)=1]。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会诊:神经内分泌癌(MCC),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AM5.2(+),CK20(+),CgA(+),Syn(+),CD56(+),CD99(+),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黑色素相关抗原(HMB45,-),黑色素A(MelanA,部分+),结蛋白(Des,-),S100 钙结合蛋白(S100,-),转录因子SOX10(SOX10,-),肌源性调节蛋白(Myod1,-),佛氏白血病毒整合蛋白-1(FLI-1,-),NK2 转录样蛋白B 抗体(NKX2.2,-),Ki67(+60%),ERG(-),CD34(-),P63(-)。诊断为左上肢MCC。3 月28 日收入整形外科,3 月30 日在局部麻醉下予左上肢皮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皮瓣转移术。切下皮肤组织1块,大小5.5 cm×3.7 cm×1.7 cm,皮肤中央见1 道瘢痕,长1 cm。病理诊断:“左上肢+左腋下”原瘢痕组织处真皮内纤维组织增生,排列紊乱,局部玻璃样变性,未见明确肿瘤组织,双侧长,短轴切缘及基底切缘均为阴性。诊断:①MCC;②胃食管结合部癌(Siewert 分型Ⅱ型)。治疗:左上肢MCC 计划术后2周拆线后行放疗。术后胃食管结合部癌奥沙利铂150 mg/次,静脉滴注第1 天+替吉奥80 mg/次,口服第1~14 天,联合免疫治疗纳武利尤单抗300 mg/次,静脉滴注每3 周1 次。目前随访中。

图1 1 例72 岁男性MCC 合并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皮损情况

图2 1 例72 岁男性MCC 合并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组织病理情况

2 讨论

MCC 是一种少见的,呈上皮和神经内分泌化的高度恶性皮肤肿瘤。MCC 的组织学起源存在争议,尽管肿瘤细胞与Merkel 细胞在形态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特点上相似,但其组织来源关系尚未得到证实[1]。目前认为MCC 发病机制与免疫抑制、慢性紫外线照射和Merkel 多瘤病毒有关[2]。MCC 常表现为孤立的皮肤结节,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四肢和臀部,皮损无特异性,亦无明显自觉症状。Heath 等[3]在2008 年提出MCC 的临床表现可用“AEIOU”表示:A(Asymptomatic)表示无症状;E(Expanding rapidly)表示病情进展快;I(Immune suppression)表示伴有免疫抑制;O(Old than age 50)表示发病年龄>50 岁;U(UV-exposed)表示皮肤白皙者的暴露部位。MCC皮损无特异性,诊断需要组织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检查确定。免疫组化特异性表达CK20、NSE、Syn,特异性不表达LAC、S100、TTF-1、HMB-45,可与恶性淋巴瘤,神经内分泌癌皮肤转移,原发性小细胞鳞状细胞癌和外分泌腺癌,小细胞黑色素瘤等肿瘤鉴别[4]。MCC 生物学行为不良,易复发、转移,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为淋巴结、皮肤、肺、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MCC 可合并其他肿瘤,包括鳞状细胞癌、乳腺癌、鼻咽癌、白血病和鲍温病,国内文献统计最常见为鳞状细胞癌[5]。

目前MCC 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案,主要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手术切除至少距肿瘤边缘2 cm,多采用Moths 手术方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2018 年的指南[6]提出,所有MCC 患者都应考虑获取前哨淋巴结活检标本,因在发病时有1/3 的临床表现为局限性病变的患者存在隐匿性淋巴结受累。药物方面化疗可参考小细胞肺癌方案,同时可配合放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7 年批准阿维鲁单抗注射液(Avelumab) 用于治疗转移性MCC。MCC 的死亡率超过恶性黑色素瘤,5 年总生存率在30%~64%之间[7]。

本例患者发病年龄>50 岁,病情进展快,有恶性肿瘤病史,无症状,皮损在上肢紫外线暴露较白皮肤上,临床症状全部符合AEIOU,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支持皮肤MCC 诊断。免疫组化方面表达了MCC 特征性的CK20 和Syn,不表达S100 和TTF-1,HMB-45 阴性,可与恶性淋巴瘤、神经内分泌癌皮肤转移、原发性小细胞鳞癌、外分泌腺癌和小细胞黑色素瘤等鉴别,这与文献相符。

本例患者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胃食管结合部癌(Siewert 分型Ⅱ型)的诊断成立,目前无证据表明有远处转移。Rindi 等[8]研究表明,一般只有大部分癌细胞(>50%)表达神经内分泌颗粒命名为神经内分泌癌,而对一般胃癌中散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则不应列入神经内分泌癌范畴,可命名为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化。且未做MCC 特征性免疫组化CK20,多个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呈单个或灶状分布,故作者认为胃食管结合部癌为原发癌,现没有足够证据支持一元论,考虑均为原发癌。

食管胃结合部癌选择一线化疗药物SOX 方案(吉替奥+奥沙利铂),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诊疗上涉及多科室,应联合肿瘤科、普外科、消化内科、皮肤科和放疗科等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密切随访,最大程度提高患者5 年生存率。

猜你喜欢
结合部内分泌上肢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稳住内分泌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