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娟 张贝贝 赵兴昊 马宁 李志宏 孙兆达
摘要 为反映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围绕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开展调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和超硬材料进出口贸易数据,绘制产业发展图谱。研究发现:超硬材料行业整体发展良好,营业收入增长23.8%,营业利润增长52.8%,增幅为近10 年最高;销售利润率达到23.7%,显著高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营业利润率的平均值。进出口贸易方面,超硬材料商品的进出口额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更多表现为内循环发展。
关键词 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出口贸易;采购经理指数
中图分类号 TQ164; TG7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6-852X(2023)04-0417-05
DOI 码 10.13394/j.cnki.jgszz.2023.1004
收稿日期 2023-04-30 修回日期 2023-05-29
2022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1.02 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8.32 万亿元,同比增长3.8%。国民经济承受了复杂多变的内外压力,总量再上新台阶。对外贸易方面,进出口总额增长7.7%, 其中出口增长10.5%, 进口增长4.3%,进出口贸易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外贸业务稳定增长[1]。
我国2022 年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managers' index, PMI)平均仅有49.1%(见图1), 8 个月在枯萎区,4 个月在临界线边缘,整体运行很差。
1 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对中国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抽样调研,其中,行业内55 家代表性企业的经济指标汇总如表1 所示。由表1可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均为正增长。其中,利润总额达到45.5 亿元,同比增长52.8%,远高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增长率(?3.5%)和制造业的利润增长率(?12.9%);出口交货达到32.8 亿元,同比增长3.9%,低于全国的出口额增长率(6.9%)。这说明超硬材料行业整体发展良好,且和其他行业相比,利润总额显著增加而出口额增长相对较低,更多地依靠内循环发展带动。
表2 所示为2022 年超硬产品的销售情况。从销售量的角度,除工业金刚石和陶瓷砂轮产品的销售额出现小幅下降外,其他产品均有增长,尤其以线锯和培育钻石这2 种产品的增幅最为显著。在销售单价方面,工业金刚石、金刚石微粉、复合片均有增长,陶瓷砂轮基本持平,而其他产品单价下降,其中培育鉆石、立方氮化硼、金刚石锯片和金属砂轮的降幅超过20%。然而表2 中数据仅反映了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具体到特定企业的特定产品,其单价的升降情况各不相同。
2 海关2022 年进出口超硬商品统计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2 年我国13 种超硬材料类商品出口到209 个国家和地区(大洋洲未列名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其中之一),同比增加5 个,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表3 所示为其具体数据。由表3 可知:出口量超15.3 万吨,同比下降3.9%;出口额23.05 亿美元,同比增长6.9%; 出口平均单价15.0 $/kg, 同比增长11.2%。从分类商品看,9 种商品出口量增长、4 种商品下降;7 种商品出口额增长、6 种商品下降;7 种商品出口单价增长、6 种商品下降。出口量增长率最高的是镗铰刀221.2%,出口额增长率最高的是加工钻石44.9%,出口单价增长率最高的是拉丝模114.4%。各种商品具体数据见表3。
表4 所示为超硬材料商品的出口目的地分布情况。从表4 中可以看出,出口目的地高度集中,排名前10的目的地占据了出口总量的55%、出口总额的66%,剩余199 个目的地占据不到一半的份额。在排名前10 的出口目的地中,超硬商品的平均单价最高的依然是香港地区,高达1 650.1 /kg,这是因为其产品中包括较多的加工钻石;其次为阿联酋,达到30.0/kg,这是因为其产品中包括较多的加工钻石; 其次为阿联酋, 达到30.0/kg。平均单价最低的3 个目的地分别是越南(8.5/kg) 、印度( 8.6/kg) 、印度( 8.6/kg) 和巴西(8.7 $/kg)。考虑到出口印度的产品中同样有较大比例的加工钻石产品,说明印度的超硬工具市场体量大、价格低,已经进入竞争红海。
2022 年,我国从60 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了13 种超硬材料类商品,进口来源地同比增加3 个。进口总量和总额同比小幅下降,但是单价反而大幅提升,说明进口产品的结构较往年更为高端,本土产品较往年占据了更多的中档市场份额。这也和去年分析中国国内产品水平日益提高的观点相呼应[2]。按照商品类别或进口来源地的统计结果分别如表5 和表6 所示。
从表5 中可以看出:进口单价低于出口单价的商品仅有加工钻石,进/出单价比为0.1。进口额最大的商品依然是砂轮和石磨石碾,同样超过1 亿美元。同时它们的进出口单价比值在20 倍以上,说明国内市场对这2 种产品的需求巨大而国内外生产技术差距显著。此外,进出口商品单价比值大于20 的商品还有未列名刀具(49.9 倍)、钻头(32.9 倍)、镗铰刀(27.5 倍)、铣刀(23.6 倍)和金刚石锯片(22 倍)。相关企业应关注和研究。
从表6 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超硬材料类商品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排名前7 位的来源地提供了进口总量的63%,占进口总额的88%,其他53 个国家或地区仅有少量份额。其中,进口量最多的来源地是泰国,产品主要为未列名锯片,单价很低;进口额最大的来源地是日本,主要产品包括砂轮、石磨石碾和金刚石锯片;进口自韩国的产品以石磨石碾和砂轮为主,表现出和日本产品相接近的价格。此外,进口单价最高的地区是爱尔兰,主要产品包括金刚石和加工钻石。
3 海外国家进出口概况
2022 年,美国进口的8 种超硬商品总额为5.58 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其中,中国占比16.1%。中国的优势商品分别为金刚石(数量占比77.8%,金额占比59.1%),其他锯片(数量占比为28.7%,金额占比为31.7%),金刚石拉丝模(数量占比51.1%,金额占比22.4%)和节块磨轮(数量占比为24.9%,金额占比12.7%),其他商品占比较低。
欧洲28 国在2022 年累计进口超硬商品总价值13.68 亿欧元,同比增长116.2%,其中中国产品占比达到53.1%。按进口额统计,中国除镗铰刀的进口额占比排名第3、凿岩钻探工具进口额排名第2 之外,其他各类超硬产品的占比(不论以进口额计还是以进口量计)均为首位。最有优势的商品是金刚石, 占进口量的93.4%,占进口额的78.5%。
根据日本海关统计的2022 年4 种超硬商品情况数据,其总额为199.01 日元,同比增长20.8%,其中中国产品占进口总量的81.4%,占进口总额的42.6%。在日本市场,最有优势的中国商品是圆锯片,最显劣势的是金刚石砂轮。4 种商品的统计数据中,中国产品的数量占比均高于其金额占比,尤其以金刚石砂轮的最为悬殊,占据进口总量的51%,却仅占进口额的17%。
更多统计数据,请扫描文章OSID 码,查看增强出版内容。
4 结束语
2022 年的新冠疫情和国际政商环境对我国造成了超出预期的巨大冲击,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3%,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的次低位; PMI 值也是自我国引入这一指标18 年来的最低位(49.1%),也是世界排名前10 强中的最低位,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影响。
和宏观经济面临的劣势局面不同,在线锯和培育钻石两大产品的强力拉动下,超硬材料行业在2022 年展现出昂扬向上的局面,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23.8%、利润增长率高达52.8%,创下近十年的新高。
与此同时,超硬材料行业也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行业发展重要拉动的培育钻石和线锯,其单价分别下降43.0%、11.3%,量大面广的金刚石锯片单价下降20.7%,大量产品进入性价比竞争的红海市场。另一方面,在高端产品领域国内外水平差距显著,关键工具产品还面临“卡脖子”风险。主要表现在进口产品平均单价是出口的5.1 倍,特别是精密磨削切削工具高达20.1 ~ 49.9 倍。唯有持续创新、奋力拼搏,才能创新产品、补齐短板,才能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 (2023-02-28)[2023-05-29] https://www.gov.cn/xinwen/2023-02/
28/content_5743623.htm.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cs of China. Statistical Communiqu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2022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B/OL]. (2023-02-28)[2023-05-29] https://www.gov.cn/xinwen/2023-
02/28/content_5743623.htm.
[2]李利娟, 張贝贝, 赵兴昊, 等. 中国超硬材料行业2021年运行报告 [J]. 金
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22,42(5):523-526.
LI Lijuan, ZHANG Beibei, ZHAO Xinghao, et al. Report on operation of
Chinese superhard industry in 2021 [J]. Diamond & Abrasives Engineering,2022,42(5):523-526.
作者简介
孙兆达,男,1984 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超硬材料行业服务与数据分析工作。
E-mail:szd@cmtba-ida.org.cn
(编辑:赵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