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镇高新区管委会
景德镇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1994 年成立的江西省首批省级开发区,2010 年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实际管辖面积3290 公顷,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53 家、工业从业人员3.7万人,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直升机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单位、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西省航空小镇、江西省生态工业园、江西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江西省先进园区等称号。
2022 年,高新区感恩奋进、上下一心,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产业,明确航空、新材料(先进陶瓷)、新能源“一航两新”产业发展定位,加快昌江、高新两区融合发展,实行大部制改革、推进人事管理改革创新,打好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四大攻坚战,推动园区实现高质量快速度发展。
招大引强成效良好。2022 年,高新区呈现出签约落地项目多、质量好、开工建设快的良好势头,全年实施重点项目48 个,总投资290.01亿元;新签约项目44 个,总投资378.93 亿元,投产项目5 个,全年实现营收861.80 亿元,净增规上企业数36 户。
主导产业加快集聚。航空产业链条有新的延伸,新引进12 个航空产业类项目,31 家航空企业实现营收362.19 亿元,通航产业配套、航空科技园等项目完成并交付使用;先进陶瓷产业有新的发展,新引进10 个项目,8 个实现当年开工建设,34 家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实现营收88.04 亿元;新能源产业布局有新的进展,新能源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引进5个总投资190 亿元的产业链项目;传统产业有新的提升,规划投资20 亿元建设华意配套产业园项目,华意铸造建成投产;数字经济有新的成效,2022 年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1 家,核心产业营收37.37 亿元,在建数字经济项目共12 个,总投资124.67 亿元,挂牌成立中国联通(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景德镇分院,智慧产业标准厂房项目基本完工。
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推进“大院大所”合作建设,落地北航江西(景德镇)研究院、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景德镇研究中心、西工大航空学院景德镇产学研用基地等一批科创平台和研发机构。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 个。园区华意公司被评为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昌河航空作为负责单位牵头承担国家工信部重点项目。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常态化举办早餐会、企业服务日、干部挂点服务,开展涉企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行动和“新官不理旧账”专项行动,为企业实实在解决发展问题、兑现惠企政策,受园区企业家广泛好评,在全市历次营商环境评比中位列第一。在全市率先实现惠企政策兑现“掌上办”,实行项目审批“全流程”帮代办制度和工程建设“全过程”跟进协调制度。争取省、市政府支持下放67 项经济管理权限,其中省级经济管理权限46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21 项。
下一步,景德镇高新区将认真落实江西省委关于实现“江西航空梦”战略部署和市委“在工业倍增三年行动中作示范、勇争先”要求,感恩奋进,比学赶超,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千亿产业园区”。
坚持项目为王,在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始终把重大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开展招商项目落地攻坚战,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营造招商与项目落地投产并重的良好氛围。高质量引项目,围绕“一航两新”主导产业,紧盯“高大上”“链群配”,提高标准选好商,力争引进“三类500 强”、上市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 个,独角兽、瞪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创新型企业项目1 个,创新型企业设立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项目1 个。全方位推项目,完善在建项目五人行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专班作用,紧盯“重点调度项目+产业园区”,聚力项目前期筹备、开工建设、竣工投产重要阶段,全力打好产业项目落地投产攻坚战,力争“开工率、进资率、投产率”三大提升。快节奏建项目,实施好2023 年总投资429.77 亿元的48个重点项目建设。拉开园区框架,启动一批园区道路建设。扩大承载空间,加快建设总面积112.59 万平方米的新经济产业园项目、高端新材料等3个标准厂房项目,加快已建成厂房项目去化率,提高出租率。推进产城融合,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打造宜居宜业高新区。
加快科技创新,在构筑园区发展新优势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业创新效能,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增强产业园区活力和竞争力。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在产业链两端发力,加强创新成果转化运用,推动3 个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推进大院大所合作建设,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共建直升机研究分院,促进景德镇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申请落地,积极对接中电科与松山湖材料重点实验室等高校院所。优化整合创新载体,支持引导科技创新类企业入驻园区,力争创建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力争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0 家、专精特新企业3 家以上,以及省级瞪羚、潜在瞪羚企业1 家。
做到清而有为,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理顺园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涉企审批和服务职能逐步向行政审批局集中,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加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着力减环节、减时效、减材料、减费用和优化流程,让企业办事更加高效便捷。实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见底清零,在优惠政策和入园协议自查的基础上,继续广泛征集园区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梳理,逐步解决。
聚焦体制改革,在激发园区发展内生动力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攻坚,打造更加灵活的制度机制。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成立招商公司,建立完善“小管委会+大公司”驱动模式。加快昌江区、高新区两区融合发展,按照“一园多区”模式,全面提升园区平台承载能力。积极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多种合作机制。持续深化大部制改革,开展双向选择、全员聘用、书香高新等活动。坚持“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绩效在一线考核、激励在一线实现。积极探索监督机制,加强对园区党政一把手、分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领导同志及风险岗位巡视巡察和“一航两新”产业发展等重点岗位、重点工作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