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年
随着国家对区块链技术的大力扶持与发展,其在金融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广泛。《推动区块链技术规范应用的通知》及《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是中央银行于2020年7月颁布的,旨在推进“区块链+金融”业务的规范化发展,其中对“区块链+金融”的相关产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2021年3月份,国家“十四五”计划公布,将区块链技术列入了数字经济七大支柱行业,并提出了“以联盟链为主,开发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区块链服务平台和应用项目”的总体思路,为推动区块链和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指明了发展方向。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基于数据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技术,它能够将不同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相连接,再借助加密技术增强数据的不可伪造、不可篡改性。
在没有第三方背书的前提下,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使整个体系内的一切数据信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可追踪。区块链是一种底层协议或技术方案,它能够高效地解决信任问题,从而使价值的自由传递成为可能,在数字货币、金融资产的交易结算、数字政务、保存和防伪资料服务等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
第一,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架构让所有节点都参与了对数据的记录和验证,然后以分布式的方式将信息传递到每一个节点,每个节点的权利和责任是平等的。从信息储存与传递的观点来看,区块链已经从“点—中—点”的单一极性,转变为“点—点”的去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去中心化特征[2]。
第二,集体维护。利用共识机制通过系统具备维护功能的节点进行集体维护,而这类节点是由特定的业务规则来决定,并且遵守一定的准入机制和甄别原则。
第三,可追溯性。在区块的创建阶段,将其本身的Hash值与一个权威性时间源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无法被篡改的时间戳,同时根据时间戳上的时序,将不同区块间的数据以“线性链表”的方式相结合,使得后一块中含有前一块中的索引信息,从而实现对前一区块的数据进行校验与补充。该系统采用了链表的方式,实现了对各业务的跟踪与检查。时间戳和链表结构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所有的交易数据进行回溯,是对整个区块链数据进行全面再现的关键[3]。
第四,难以篡改。一方面,在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方式下,采用分布式使得对其进行篡改的代价和难度都非常大。数据越分散、节点越多,越不容易被篡改。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加密的方式对数据进行验证。数据的传输和复制都是采用非对称的加密方式,在现阶段的计算机水平下,要想破解加密的数据,需要付出很高的时间成本,所以数据库信息很难被篡改。
第五,无法抵赖。首先,在区块链技术中引入了身份认证与共识两种方式,使得每一种类型的交易信息都必须由交易者通过密码签署来确认,然后由整个网络中的各节点通过共识机制进行记录与确认,交易者不能否定有关交易的行动资讯;其次,在区块链上会盖上时间戳来对数据区块传送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一个带有时间戳的信息才可以被用作会计内容,所以时间戳可以作为确定数据的根据。数字签名、共识机制以及时间戳都保证了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删除性[4]。
随着科技金融时代的来临,以及支付方式的多样化,各大金融机构的IT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运营成本。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银企间的分布式记账,从而让每个节点都能共享统一账本,让数据的维护变得更加统一和方便。比如在传统的银行与企业间,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就必须定期做好对账工作,由于工作效率低下,经常发生重复工作的情况,造成银行、企业间经常出现误差,利用区块链技术便可在银企之间建立统一账本,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显著增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控制人工、运营等成本,进而提升总体运行效率。
数字货币的出现,意味着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实现支付结算,而不仅仅是依靠传统的银行账户,这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处理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价值的、可操作的、可扩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例如企业运用区块链技术在银企之间建立私有链、联盟链,以此来获取相关信息,相应的,银行也能借助这些信息综合考量企业的资信状况,并据此研发与之相符合的融资产品与服务[5]。
区块链技术具有透明度高、抗攻击性强、可追溯等优点,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只要构建起了区块链,那么客户信息、交易数据存储信息就可以被跟踪监督,无法被随意篡改,而且还可以追溯到更加详细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自动化的关联共享,减少出现欺诈的可能性,从而大大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比如利用区块链的业务记录,各金融机构可以自创客户档案,从中甄别出高质量客户,同时还可对存在信用风险问题的客户进行标识或直接排除,对于特定标识的情形,利用分布式账本实现交易探测,一旦发现异常行为,便可及时上报。因此,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中,能够有效帮助金融机构克服风控困难等问题,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某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吸纳社会存款与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票据的承兑与贴现、代理收付款项等。
根据其2018—2020年的资产负债情况而言(如表1),其贷款额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四年超过了吸纳储蓄额成长速度,在2021和2022年分别达到了23%与31%,客户存款增长速度分别为21%与9%,贷款增长速度超过了相应存款增长速度的三倍。
表1 某商业银行2018—2020年资产负债情况表(单位:万元)
根据其2020—2022年的利润情况(如表2),与2020年相比,2021年运营的税前利润下滑了将近9%,净利息收入和业务手续净收入都在下滑,而2022年的总体利润低于2021年,但净利润却出现了轻微的上升。
表2 某商业银行2020—2022年利润情况表(单位:万元)
1.应用场景概述
以区块链技术在某商业银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票链产品为例,作为一种安全性高、操作便捷、融资成本低的融资产品,票链平台参与主体包括各节点银行、非节点银行、客户、交易平台以及非银机构等,其业务开展受到联盟公约的制约[6]。以票链技术架构层次为基础,可将其划分为三层:第一,应用层,其中包含可编程金融、区块链记录和结算网络等;第二,中间层,其中包含加密算法、交易加速器等;第三,底层,其中包含分布式网络、共识机制等[7]。票链属于一个去中心化的多节点结构网络,各节点之间可借助局域网进行点对点联系,同时结合分布式网络、加密算法等,记录并结算智能合约编程[8]。某商业银行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了“智慧银行”道路,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便利的票据金融业务。
2.应用场景分析
企业以票据为担保,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的融资方式。拥有银行承兑汇票的中小企业可登录到票链平台,将与票据有关的信息以及自身融资需求填入,然后在银行对其进行审核、确定无误之后,就可将票据信息写进区块链中,并将其上传至会计信息系统,从而获得贷款。在票据进入票链平台后,其资产收益会以非标价格在交易中心进行挂牌转让,以此来吸引投资者,最终达到资产动态循环使用的目的。企业借助票据而获取贷款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票链业务流程图
加大投资力度,固本强基,加深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高校、研究院等的协调、交流、合作,促进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升级,比如深入研究数据存储与加密技术,健全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同时,注重金融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实时把控有关工作,定期检查网络系统和区块链票据基础设施,减少潜在损失,排除风险广泛传播的可能性。
首先,密切关注与区块链技术有关的行业新动态,如信息储存、数据加密、共识机制等技术的新动向;其次,与相关企业构建双向沟通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此外,与有关监管部门展开紧密协作与交流,及时沟通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协作效率,同时及时更新相关设备、优化业务流程等,推动数据共享。
第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相关法律制度。因为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应用还比较欠缺,这就必然会导致在解决金融问题时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因此,银行应该主动与相关单位沟通、交流,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关于区块链技术相关法规的建立,在法制上推动区块链市场的良性、平稳发展,为区块链技术的规范运用指明方向。第二,有关部门应该对在使用区块链技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予以应对,明确数字货币的产权和转让的合规性,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会计方面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惩处数字货币犯罪,改进传统金融处理方式,实现区块链技术的价值最大化,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9]。
综上所述,作为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技术,区块链被誉为“第二个互联网”,全世界对其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尽管目前区块链技术仍存在可扩展性、隐私安全、应用场景尚未成熟、相关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及已有的一些应用,充分表明了其在金融领域的价值。因此,为持续推进并健全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构建,应当着重关注区块链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以及在科技金融领域的融合等方面,对其进行强化和完善,逐渐提高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水平与运营成效,积极创新,推动金融行业升级、转型,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