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零成本投入、数据可追溯、降耗增效、防“跑冒滴漏”等优点清晰可见,医院和产业正预见到SPD 的更美好未来。
SPD正成为公立医院提升医院管理精度、改善运营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这是2023年10月21日第八届“国际临床工程日”全球学术大会上,专家们的共识。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表示,当前公立医院要围绕医保付费方式、高质量发展、三级医院绩效考核等关键内容探索管理模式的变革,努力调整业务、控制成本,不断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安徽省立医院近年找到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SPD供应链建设。
该院医学工程处处长陈玉俊告诉本刊记者,SPD应用和实践,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减少耗材、试剂收入占比,强化对药品、耗材、试剂等成本控制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SPD在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将助力医院行风建设和整体运营,是大势所趋。
改革和创新总是自下而上,以点带面,直至最后在行业通行。
北京老年医院是国内推行SPD供应链较早的医院之一。
2017年,北京老年医院副院长刘小鹏带领团队,开始进行调研和分析。在审慎分析过好处和弊端,以及历时1年的调研评估之后,2018年,刘小鹏和团队选择了上线SPD。要求SPD服务商在业务重构的基础上做技术和管理输出,针对医院的多元化管理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回忆起当年的探索,刘小鹏坦言,在当时,这是一项艰苦的工程,也算是在北京第一个“吃螃蟹”的。
更早之前,北京若干医院也曾引入SPD,但模式较为简单,主要目的是解决院内配送服务。而刘小鹏和团队在当时要做的,则是打造最新的模式,全面实现耗材的智能化管理。
当时为何做最新模式的SPD?
刘小鹏表示,因为对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
2019年6月15日深夜,北京医疗机构医耗联动综合改革进行系统切换。回忆起当晚,刘小鹏难掩激动。当晚零时零分,北京市3700余家医疗机构同时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系统均成功切换。在刘小鹏看来,这代表着自药品零加成和集采之后,医院从资源消耗规模扩张型向内涵质量效率型转身过程中,耗材集中整治也拉开了大幕。
一个半月后,2019年7月31日,国务院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要求2019年年底前实现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高值医用耗材销售价格按采购价格执行。
“国家带量采购和DRG支付改革等重大政策发布后,医院一直在深入推进耗材的高效和精细化管控,以成本控制为导向,实现节支降耗。”同样经过审慎调研和规划后,2018年,山东省立医院上线了SPD。
在该院副院长王荣看来,2017年年底,国家九部委联合发文,医用耗材成为专项整治领域。当时,其所在医院耗材比过高,且信息系统不能支持耗材的分类统计分析,但降耗迫在眉睫,医院集体决议决定,必须在短时间内,将在库耗材占比普降15%。
实现这一目标,上线SPD是较好选择。王荣强调,上线5年有余,SPD供应链在医院耗材的精益管理上的成效有目共睹。
“药品管理已进入尾声,针对耗材的管理正当时。”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于家傲看来,近几年间陆续完成的心内、介入、骨科等耗材集采,只是国家对医用耗材整治的第一步和医院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对医院来说,是进行全院性的耗材精细化管理。他强调,虽然于治理医疗系统腐败而言,国家集采作用更大,但不可否认的是,SPD系统的应用,同样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位业界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更是直言不讳:自“十四五”以来,随着新医改政策密集落地,医院耗材营收被一再压缩,医械耗材进入“强监管时代”,SPD甚至正成为医院应对评审评价、DRG支付方式改革和“飞检”的强有力工具。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SPD都“恰在风口,顺风上扬”。
围绕公立医院医保付费方式、高质量发展、三级医院绩效考核等关键内容探索管理模式的变革,安徽省立医院近年找到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SPD 供应链建设。
——刘连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
“顺风上扬”到了何种程度?
自今年8月至今,相关企业在A股实现多轮涨停即是证明之一。
包括塞力医疗,华润医药、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九州通等四大医械流通巨头及近期上市的国科恒泰等“老牌”SPD企业正在加紧布局;峰禾科技、国医科技、海遇医疗、医大智能、德荣医疗、万序健康、医贝、微萌、图特、联众智慧等新生力量亦在强势介入。
当医院实践和国家对医用耗材监管的目标渐趋一致,SPD应用迎来“春天”。
2020年1月,北京老年医院的SPD和IVD(体外诊断试剂全流程管理供应链平台)经过重新招标,全新建立;仅1个月后,新的成效显现:例如体外诊断试剂,在全程可追溯、用后结算、零库存、刷脸即开终端等新功能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对耗材成本的管控是永恒的话题。”刘小鹏强调,近6年间的事实证明,无论基于属性还是运营需求,SPD建立的高效供应链管理体系,为医院的精细化运营和耗材风险管控提供了巨大助力。
刘小鹏的这一观点,和更多走在前面的医院,以及医院管理者选择SPD的理由趋同。
“DRG可以实现医疗服务的可测量,SPD则令耗材使用可观察。”王荣告诉本刊记者,DRG的实行能实现同一病种在不同医疗机构付费的可比较。但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涉及面很广,有资源配置,有流程优化,也需要重要的平台支撑和保障。在耗材管理上,SPD可推动耗材实现“归集”。他解释,在应用SPD之前,临床平台科室,如手术室的医用耗材成本归集到手术室还是临床科室存在争议。但自2018年至今,山东省立医院实现了高值耗材的消耗后结算,平台科室高值耗材的成本,跟着患者所在科室进行“归集”,归集方式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在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王荣(后排左三)看来,SPD可推动耗材实现有效“归集”(图为王荣和医工团队探讨医院耗材及设备管理)。
数据显示,近年来,SPD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11800余家公立医院中,医疗器械SPD项目渗透率超过5.5%,实施SPD项目的耗材市场预算超1000亿元,渗透率超15%;自2016年至2022年,年度SPD项目中标数从3项增长到275项,6年间,涨幅超过91倍。
另据中物联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已有近800家医疗机构开展SPD项目。按现有公立医院市场存量推算,未来3年内,智慧医院SPD精益化耗材管理业务市场规模可达8000亿元,开展SPD项目医院数将超过1200家。
塞力医疗董事长温伟告诉本刊记者,近几年间,诸多地方改革结果表明,强化药品和耗材的精细化管理,正对地方医保安全和医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举例,2018年,福建三明各医疗机构收入平均涨幅为50%的同时,该地医保仍然“够用”;而广西的南宁市第一医院应用SPD之后,耗占比降至20%。
他同时表示,此前业界曾有一个测算数据:年营收10亿元以下的医院,耗占比约为25%;10亿元以上的医院,耗占比平均达到30%,甚至更高。应用SPD后,相关数据逐年下降,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推动医院改变收入结构,变加法为减法,这是国家希望看到的结果。”医改专家,万户良方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房志武是医生出身,在美国多家医疗集团和国际机构工作近20年。其间,曾任美国JCI国际医院认证联合委员会中国总干事。2011年受邀成为国务院首届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随后回国深入参与医改工作。其后5年间,房志武负责了两大课题,一是公立医院质量评审体系建设,二是公立医院药品供应体系改革。后者,重点研究方向是如何降低患者和医保负担,防控药品和耗材的“跑冒滴漏”等浪费,相关理念和当下SPD应用的目标高度一致。
不止于防“跑冒滴漏”,借助SPD,搭建更有利于降本增效的信息化平台,顺势整合全院资源,将医院管理的“高质量”推向更纵深处,也是国家多部门、多项主题文件的“中心思想”。
资料显示,虽然政策层面至今尚未出台全国性相关标准或文件,但2020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0版)》,其中新增了“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指标;2022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将医用耗材SPD精细化管理模式纳入研究体系。
更多地方政府,也基于SPD应用,颁布了相应政策,以扶持行业发展,甚至将其纳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例如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于2021年发布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版)安徽省实施细则》,将“使用SPD对医用耗材实行全流程规范管理”认定为最高级A级标准;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贵州省智慧医院三年提升计划(2021—2023)实施方案》中,提出要通过供应链管理(SPD)等技术推进医院集约化运营服务;武汉市卫生健康委提出“逐步完善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和长效工作机制,探索推行医用耗材SPD系统”,同步加强监管;长沙市卫生健康委也曾发文,提出在委直7家医院推行院内物流信息项目(SPD)工作,将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网采率及采购和使用流程规范化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SPD应用,除了帮助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运营效能提升,也能助力医院行风建设。”一位不愿具名的业界专家解读政策时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将“医用耗材SPD精细化管理模式”正式纳入研究申报内容,即是希望SPD模式能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以医院物资管理精细化为核心,为医院、患者、供应商和政府提供服务,在实现节约医院成本的同时,确保用耗安全、维护供应链透明和满足政府及行业监管。
“SPD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医改政策推动密不可分。”温伟告诉本刊记者,简而言之,国家希望医院“买得便宜、用得少、少浪费”:“国谈”和集采力度不断加大,是希望医院买得便宜;实施DRGs/DIP和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医用耗材统一编码使用,是希望医院用的药品和耗材少,实现总量可控;应用SPD后,耗材浪费现象将越来越少。未来,医疗的四大方向,将是以推进集采、DRG、两票制和SPD为核心。
“SPD应用过程中,本质从来没有改变。”陈玉俊也表示,在“耗材零加成”“两票制”“集中采购”等政策发布实施后,耗材逐渐从医院的利润中心变为成本中心,失去了原有的流通环节和利润空间,针对传统医用物资管理模式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SPD模式作为一种全院医用物资一体化管理模式,将供应管理、存储管理、配送管理和消耗管理等环节的业务统筹规划,在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支持下,正逐步推动医院实现供应链精细化管理、高值耗材全流程可追溯,以及成本控制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对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
——刘小鹏北京老年医院副院长
“SPD的本质从未改变”,但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医院,个性化需求下实现的功能却需要与时俱进。
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展,或将要开展SPD的医院来说,深入理解SPD的概念和底层逻辑至关重要。
SPD (Supply -供给/Processing -分拆加工/Distribution-配送)是“舶来品”,其在医用耗材管理领域的通行定义,是以保证院内医用耗材质量安全、满足临床需求为宗旨,以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环节专业化管理为手段,强化医院医用耗材管理部门的全程监管,以协调外部与内部需求为主导,对全院医用耗材在院内的供应、加工、配送等物流的集中管理模式。由耗材供应商、SPD服务商和医院串起整个链条。
刘小鹏介绍,简单来说,SPD供应链管理理念,源于20世纪二战后美国物资供应体系建设,后于1970年前后传入日本,应用于医疗行业。传入中国,则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在国内,SPD早期应用于药品管理,以提高药品出入库准确率、有效监控近效期药品、降低周转天数等。近年来,伴随药品“零加成”政策实施和国家不断推进集采,药品供应链条已相对完善,耗材的精益管理正步步深入。
“在国外,多数情况下是保险公司为医疗机构买单。”房志武介绍,西方国家对药品和耗材等医疗花费大项的管控,流行的细分专业模式包括GPO、PBM和SPD,以及“凯撒”模式等:针对手术和住院药物的是GPO,针对门诊慢病药物的是PBM,针对耗材的是SPD,即委托管理,“谈一个固定价格”,第三方执行。在国内,事实上SPD模式应用在最开始并未“显山露水”,但随着时间推移,正逐渐被纳入相关各方视野。
“深度进行数据挖掘和提供数据决策,实现字典与证照平台化管理,夯实‘防统方’平台,引入更多人工智能(GPT)、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行业正向着无人值守管理模式这一精益化、数智化、智动化的新循环链方向前进。”在10月21日召开的“国际临床工程日”全球学术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学工程研究基地建设单位负责人慈云飞介绍,新形势下的SPD定义,正从最初的Suppy(供应),转变为Support(保障供应);从Processing(加工),转化为Professional(专业服务运营),即服务团队+人工智能+机器人;Distribution(配送),则转变为以DRG/DIP应用下的医用耗材使用评价体系建设为基础的、新型的配送模式。
资料显示,SPD版本至今已进行5次演变:最初的1.0版本在日本,采用卡片管理;2010年,上海市东方医院等医院应用了2.0版本,即卡片+外部供应链管理;2014年,安徽省立医院进入3.0时代,实现货、票、款线上化,院内院外协同,院内采用PDA扫码和智能柜管理,术式套包和三级库管理得以完成;4.0版本则诞生于2019年,以全面应用物联网、机器人、大数据、图像识别为核心要素的SPD版本,结合了手术材料包全程智能化管理;5.0版本,则是以建设智慧医院为目标,全面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应用,推进院外云仓管理和多类深度服务落地。
“6.0版本,则可能实现智能化深度,应用GPT机器人和参与决策服务。”慈云飞预测。
无论SPD供应链系统和平台如何变革,能为医院所用才最重要。
表1 北京老年医院诊断试剂SPD 实施前后数据对照
刘小鹏介绍,当下,医院购进耗材的最大原则是性价比最好,唯医院所用,能严控成本,实现可追溯。而这些目标,通过SPD基本可实现。接下来,医院应联动SPD服务商,发力耗材遴选、计划、核算、分析和控制,以此更好地应对监管政策带来的挑战,提升医院整体精益运营能力。
温伟也表示,利用SPD进行耗材数智化管理的未来目标之一,是在数据中台上,进行医院更精细的耗材成本分析、重点品种分析、DRG组例均费用分析、各级手术比例及耗占比分析,以及不可收费耗材床日费用分析等上面。
DRG 可以实现医疗服务的可测量,SPD 则令耗材使用可观察。
——王荣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
好处良多,地方政策及产业支持,各医院已认知到“应上尽上”的重要性。但如何选择最“给力”的服务商,考验着医院管理者的智慧。
在慈云飞看来,近年来,在SPD自身承载功能不断丰富的同时,耗材供应商、SPD服务商和医院三者之间的合作形式也同步发生变化。
而选定商家的前提,是找到医院最合适的SPD模式。
综合业界观点,过往多类SPD供应链模式,可基本总结为商业公司集配模式,商业公司服务模式、纯第三方服务模式和“1+1+N”模式。
商业公司集配模式的定义,是将供应商归集到一家或几家,由其中一家进行SPD运营管理服务;商业公司服务模式,则是由一家供应商为医院提供SPD运营管理服务,向其他供应商收取服务费;纯第三方服务模式,是由独立于医院与供应商的第三方SPD运营服务商提供SPD运营管理服务;“1+1+N”则是由医院主导SPD整体建设和规则,筛选N家集配商支撑外部配送工作,由一家服务商打造院内物流体系。
业界分析,第一种模式实质上是业务配送,在供应商不停增加品种和业务占比的同时,可减少成本占比;第二种,是供应商以业务拓展为目的,稳固业务份额及换取更大的业务量;第三种,则是SPD服务商以服务和口碑为目的,专注于为医院服务,满足医院及供应商需求;最后一种,是各方均以打造供应链物流新生态为目的,有利于医院精细化管理和更有效的成本管控。
“对医院来说,前几种模式均存在一定风险。”慈云飞分析,第一种模式有“商业托管”嫌疑,医院缺失医用物资遴选权与管理权,存在极大的“统方”风险;第二种,则在存在统方风险的同时,信息易泄露,医院需对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辨识;而第三方服务模式中,SPD服务商的压力是需要进行长期成本投入,同时做好服务费“收取无力”的心理准备;最后一种模式,需要链条上各方的通力协作,风险共担。
“引入SPD医院实现零库存、零投入。”刘小鹏介绍,SPD服务商在遴选的过程中,医院不仅要考虑软硬件技术平台,是否符合医院的管理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集约化运营服务对供应商收取服务费的合理性,不能单纯由服务商与供应商直接谈。医院根据项目软硬件投入情况、人员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评估,合理收费。
重要的是,原有管理方式到院的耗材全是医院成本,新型SPD模式应用后,耗材使用后才与供应商进行结算,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或择期手术前,耗材可实现“按需备货”。
刘小鹏表示,2018年,医院针对高低值耗材和诊断试剂(IVD)从管理、供应、服务上有所区别,采取分开选取服务商,从风险角度考虑,选择了两家服务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有一方运营不好的情况下,可以由另外一方取代。这也是医院在后续的管理中做了优化,并对SPD服务商进行周期性考核。
北京老年医院院内中心库房依据6S标准进行了改造,采用三色五区划分,将高低值库房进行了全面规划,提高了入库上架和出库拣选的效率,提升了SPD项目院内服务质量。
“当然,采用哪种模式,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刘小鹏举例,采用“1+1+N”模式的医院,可能出于医院体量过大的考虑。例如他了解到的是,北京某超大型医院,在今年实行的是一家SPD服务商对接7家耗材供应商的做法。之所以如此,原因便在于医院多类耗材需求量大,当一家供商供应不够及时,其他数家均可及时顶上。
和北京老年医院同年布局设计,于2018年上线,山东省立医院在SPD供应链建设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王荣表示,相对于地市级医院和县域龙头医院,超大型医院在耗材管控上难度更大,问题更多。2018年,医院SPD项目上线后,实现了医用耗材字典库的统一,打通了医保、物价、医工等系统环节,项目涵盖医院2个院区4个仓库、300多个临床科室,涉及供应商超过400多家,实现了全院高低值耗材、医用试剂以及部分办公用品的精细化管理。作为全国较大体量的SPD项目,山东省立医院的SPD项目至今已平稳运行5年。
“当然,现在SPD在某些地方还不够完美。”王荣强调,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总会在逐一解决之后变得越来越好。
SPD当下还存在哪些不完美的地方?
“建设或重建SPD供应链,是系统工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房志武看来,当下,各SPD服务商开发的功能,均可满足医院基本需求。但对一些医院提出的更高要求,部分服务商能力欠缺。例如各医院手术室耗材存储设备管理,并非所有服务商都能满足。
以血液存储设备为例,如果设备在半夜断电,断电持续时间是数分钟还是数小时?断电过程中,血液变质了怎么办?在不可预测的断电和恢复供电过程中,血液品质的保障有哪些依据?是否所谓的智能柜可记录这一时长,或存在警报功能,或者有备用电源第一时间接续供电?
“这些,在国际上都是有相关标准的。”房志武表示,在当下国内SPD发展如火如荼之时,将国际通行标准融于SPD建设标准之中至关重要。他强调,国际上,一家医院引入SPD服务商前,将要求其自动遵守并沿用相关标准。甚至,SPD服务商早已“主动”将相关标准融入体系。引入的标准,便包括ISO9001等。
房志武提及的另一大“不完美”事关医疗信息安全。在他看来,SPD必然要和医院HIS系统有接口,而这与医院保障医疗数据安全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因为SPD供应链涉及医院诸多方面,系统每个子项,医院每个零件都可能和医患信息挂钩。因管理和链条不够完善,底层医疗数据泄露后,甚至会产生国际影响。他举例,国外基于某些目的而设的机构,可以从医院的呼吸机使用量,特殊材质钢板,甚至血液和纱布用量,“测算出很多东西”。
“信息泄露后,除了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也将带来SPD服务商的可存续危机。”温伟表示,当下,全国绝大多数SPD服务商应用的都是第三方软硬件,未来可能面临数据泄露隐患和侵权诉讼高额赔偿的风险。同时,使用该服务商提供的SPD的医疗机构,亦将存在被诉后的财产损失和名誉损失。
在10月21日召开的“国际临床工程日”全球学术大会上,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候任主委、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钱英。他同样强调了SPD应用大势下的医院信息安全这一问题。
在他看来,SPD目前仍未大量推开,主要顾虑是数据安全。
“保障数据安全,不是说在嘴上的,是要用科技、物理的方法,确保将核心数据留在医院。”钱英强调,当下,合作各方,尤其是医院,应做好数据分类,严格保证把哪些核心数据留在医院,哪些数据在做相应处理之后给到“外部”。而这一功能,SPD服务商攻关有难度,但可以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刘小鹏和王荣均表示,这是医院遴选服务商的首要原则,保护医院SPD运营信息数据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物理安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定期备份和恢复计划,以及培训和意识提升等。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护患者隐私,并确保SPD运营正常进行。数年合作下来,事实证明数据安全有所保障。
SPD 模式作为一种全院医用物资一体化管理模式,正逐步推动医院实现供应链精细化管理、高值耗材全流程可追溯,以及成本控制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陈玉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某医院耗材SPD项目因涉及“耗材管理漏洞”被叫停,引发业界关注。
新闻中显示,该医院SPD项目承办方于2021年12月中标,服务期为3年。但从服务至被“叫停”的1年多时间内,“存在医用耗材管理漏洞”。外界猜测,这与“防统方”软件未接入耗材追溯系统有关。
“这件事对业界是及时提醒,防统方软件嵌入SPD非常重要。”慈云飞表示,事实上,“平台化,防统方”,针对敏感数据保护,在SPD系统内设置敏感品种和“黑名单”已是业界惯例。
2022年6月,作为浙江省清廉医院建设的示范医院,湖州中心医院与某SPD提供商合作,落地一套基于SPD开发的全流程智廉监管系统。该系统共有34项动态预警指标,动态设置34项参数和预警规则,可实现耗材使用的黄、橙、红三级异动预警,7大动态预警指标可监管院科两级和病种使用指标的异动,8大动态预警指标可监管供应商动态。
在业界看来,此类系统,将成为未来进入医院SPD平台的“标配”。
2022年7月,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智慧医院医用耗材SPD建设指南》和《智慧医院医用耗材SPD验收规范》。这两项地方标准,均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牵头制定。
陈玉俊告诉记者,这两项文件,是在医院大力支持下,由该院医工团队牵头,联动行业相关机构,尤其是参考了国外相关标准和国内先行医院的实践经验,历经数年整合、提炼而成,他希望这两项标准可以更好地指导安徽各地、各层级医院SPD建设,甚至推动SPD服务行业实现产业升级。
他最期望的是,在不久后,国家层面出台统一的建设和监管标准。
“接下来,相信国家层面,会陆续推出医用耗材信息安全相关法规,行业内也会行动起来。”房志武未来的一大期待,则是国家联动各方,设立产业基金,扶持SPD产业发展;在产业基金支持下,医院可以和SPD服务商能签订比现行惯例3年更长,5年,甚至更长期的合同。
“有了5年以上的长期合同,服务商才对回报有更多信心,才能做更多投入,医院也更有动力合作。”房志武强调。
不赚医院的钱,拿上游供应商的“点数”,这是SPD服务商的产业逻辑。
借力SPD系统,实现医院耗材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这是医院的期待。
“医院在3年前开始布局,第一步是实现了手术室耗材的SPD闭环管理。”于家傲表示,2023年下半年,医院将推进SPD在全院铺开。
刘小鹏告诉记者,医院当下对SPD供应商的服务,正进行更多角度和细节化的监管,以确保耗材供应和数据安全。
“实现院方、供应商、院外专家、落标企业四方验收,这是我院在国内的首创。”陈玉俊告诉本刊记者,邀请落标服务商参与SPD的阶段性验收,代表医院的勇气,也体现了医院对SPD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要求,更代表行业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