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注重人才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实行精细管理、严把麻醉质量,上海仁济医院麻醉科倾力打造全球一流麻醉中心。
学科想要快速发展,医疗质量是核心,人才科研是两翼。
——俞卫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主任
近日,经教育部批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麻醉科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2家附属医院麻醉科及相关研究机构联合申报的“麻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建设。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仁济医院麻醉科主任俞卫锋教授成为实验室总负责人。这是教育部“十四五”期间首批立项的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首次针对麻醉学科立项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据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高校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学术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仁济医院首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以麻醉相关机理、围术期神经科学相关方向、不同脏器(系统)间交互作用及保护机制作为三大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围术期多器官、多时间段、多领域间的交叉融合研究,搭建公共平台和主阵地,促进我国围术期救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患者术后远期死亡率和并发症的进一步降低,共同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评论,仁济医院麻醉科作为国内麻醉学领域的领先学科,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综合性高校的优势,近年来学科发展迅猛,此次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谓实至名归。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系的系主任单位,仁济医院麻醉科有着一张亮眼的“成绩单”: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围术期器官支持与功能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实践基地,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复旦排行榜麻醉学科全国前五、上海第一,麻醉学国自然基金数量全国第一……
不过,在仁济医院麻醉科的发展史中,也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俞卫锋接过第五任科主任的接力棒时,正是科室发展的低谷期。
从著名的专科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调至仁济医院麻醉科的俞卫锋在摸清情况后,随即提出了“综合性医院,专科化管理”的理念,逐步建立了神经外科、心血管、胸科、移植、普通外科与泌尿外科、骨科等14个专业组,使每个麻醉医师深耕于不同的专业,最终达到“每个麻醉医师都是一个专科医生”的目的,以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
俞卫锋认为,学科想要快速发展,医疗质量是核心,人才科研是两翼。为此,仁济医院麻醉科在院内质控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性增加了区域负责人和专业组组长两道防火墙,每个区域负责人负责楼宇一块区域的医疗安全巡检,每个专业组组长承担质控监管的工作,从而形成科主任、副主任、区域负责人、专业组组长、质控专员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极大降低了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外科医生的工作效率。该体系吸引了国内多家医院管理者前来取经学习。
俞卫锋告诉记者,科室始终坚持实施人才战略,鼓励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培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同时提高高端人才引进待遇,先后从国内外知名医疗及科研机构引入博导8人、硕导6人,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迅速产生人才集聚效应。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基础,科室组建了18人的专职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并非临床医生,而是均有生物学系研究背景的科研人员。科室还为科研团队配置了国外最先进的设备设施,以基础研究来推动麻醉学科的发展,并最终服务于临床。
随着仁济医院麻醉科科研成果的增多,科室影响力持续增强,教学工作的覆盖面也不断扩大。俞卫锋介绍,近年来科室的教学任务涵盖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住院医师规培、专科医生培训、交大本科及八年制英文班和法文班授课、各地进修医生培训,以及中加联合医学院教学实践课堂等诸多项目。为此,科室设计了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教学助理、主题讲师的教学体系,组织专家针对各个班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科室每天上午7点准时开课,8点下课,常年坚持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并在周末及节假日,利用医院6000平方米的模拟医学中心开展模拟教学活动,深受学员的喜爱,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麻醉医学人才。
仁济医院麻醉科在俞卫锋的带领下,经过近10年发展,推动医院实现了“三个第一”。
首先是世界第一。仁济医院每年完成800例肝移植,其中包括400例儿童肝移植,五年生存率达到了90%,无论是移植数量还是移植质量,都领跑全球,连续11年世界第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仁济医院麻醉师的保驾护航。
其次是中国第一。国内医疗机构日间手术平均占比为13%,上海医疗机构日间手术占比为20%左右,而仁济医院的日间手术占比达到了惊人的48%,全国第一。日间手术如此高的效率,麻醉医师功不可没。仁济医院麻醉科总结经验,编写了日间手术的麻醉指南和专家共识,推动了我国日间手术的进一步发展。
召开重点实验室建设论证会。
再次是上海第一。作为一家综合医院,仁济医院的分娩量仅占上海市分娩量的3.1%,但却占上海危重症产妇分娩量的50%,尤其是心脏病孕产妇,几乎全部是在仁济医院完成分娩的,近年来无一例围产期孕产妇死亡案例。麻醉科成熟的围术期管理体系,助力医院成为当之无愧的上海第一。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如今,俞卫锋作为麻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总负责人,更感责任重大。他说道,我国约有10万麻醉医师,每年完成约7000万人次麻醉,这两个数字是全球毫无争议的第一。然而,我国只能称之为“麻醉大国”,而并非“麻醉强国”。尽管我国麻醉医生每年发表2000多篇SCI论文,位列全球第二,但真正有深度、有创新、有水平的学术成果并不多,在《新英格兰》《柳叶刀》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鲜见我国麻醉学文章。
如何突破学科发展瓶颈,推动从“麻醉大国”走向“麻醉强国”?俞卫锋表示,一方面要培养后备人才,一方面要提高学术水平。仁济医院麻醉科将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聚焦学科前沿技术,开展以整合医学为理念的基础研究,汇聚和培养高质量麻醉医学创新人才,打造研究型、开放型、国际型的学科实验室,推动我国麻醉医学整体进步,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区域发展需要。
“作为与几乎所有内外科专业有工作交集的平台学科,麻醉科理应也必然可以,在推动重大瓶颈科学问题中扮演关键引领角色。”俞卫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