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芬 周皓睿 杨浩然 刘明杰 张格非
[摘 要]随着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航天一院物资中心采购任务急剧增加,但相应的仓储资源并没有增加,任务量的激增对仓储环节带来巨大冲击。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大批量采购模式下仓储环节面临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有效解决了大批量采购模式下的仓储问题。
[关键词]仓储问题;立体库;库存周转率;直发用户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7.030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7-0107-04
1 研究背景
我国航天事业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院”)是我国航天科研的主力军,任务繁重。航天一院物资中心承担着全院各单位各型号基础物资采购供应、质量保证和物流服务工作,实施型号物资的集中采购与统一仓储、配送。其中物资供应是完成各项科研生产任务的关键一环。近年来,航天一院科研生产任务繁重,物资中心采购任务急剧增加,经营规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十几亿元增长到四十几亿元,但相应的仓储资源并没有增加。任务量的激增使物资中心仓储、配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物资中心业务最后一个环节,物资仓储、配送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中心业绩和形象,面对从未有过的严峻形势,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物资仓储、配送问题成为物资中心面临的重大考验和挑战。
2 现状分析
(1)在大批量采购模式下,库房面临的是原先3~4倍的物资到货量,原有的库房现场布局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业务规模,需进一步优化库房现场布局模式,充分挖掘库房仓储潜力来应对当前形势下物资的大批量集中到货。
(2)任务量的激增使仓储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幅度提高,如何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潜力来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是首要问题。物资中心的用户可分为南苑科研区内用户、京内非南苑区用户和京外用户,产品检验可分为货源地检测和物资到货后复验两种模式。属于货源地检测、用户为非南苑区的产品如果还按照以往模式,将产品统一发往物资中心后再重新配送给各用户,则在当前大批量采购模式下仓储环节已无力承受。
(3)物资到货后长期未发放,占用仓储资源。在大批量采购模式下库房现有仓储资源应对中心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已显得捉襟见肘,物资到货后长期未发放更是对仓储资源的一种浪费。提高库存周转率,物资到货后短期内即发往用户、实现物资精准供应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 解决措施
3.1 现场布局重新规划,提高工作效率
在原有基础上对现场布局进行了极大调整和改进,根据物资进入库房后的物流路线依次设置到货区、入库区、配送区。具体分为非金属作业区、机电产品作业区、标准件作业区、非金属货架存储区、机电产品货架存储区、标准件存储区、特品货架存储区、立体库存储区、问题处理区、待配送区等10个区域。三个作业区主要作为各类物资到货后的暂存区域,同时作为检验员和待验保管员开展物资表面检查和提取复验的工作平台。五个存储区主要用于存储各类验收合格的物资或等待验收结论的物资。问题处理区主要不合格品或因各类问题无法办理入库的物資。待配送区是物资配送用户前保管员组货的物资暂存区域。通过分区管理缩短了物资在库房内的流转路线,减少了不必要的来回搬运,提高了物资流转效率。
分区管理,明确物资状态:根据库房的布局和使用面积,划分不同的仓储区域,例如到货区、入库区、待配送区等用可移动的显示牌标识所在的区域,而且每块显示牌采用不同的颜色。按照物资的不同状态,保管员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来标识,使进入库房的人能够对物资的状态一目了然。防止不同状态的物资混放,极大地降低了保管员错发料的可能性。对于库房内的叉车、小推车、扫地车等工具都有专门的放置区域,工作人员使用后都会将工具自动归位;库房内平库区根据物资种类进行分区管理,每类物资到货后都有专门的存储地点。
通过对现场布局的调整和改进,有效利用库房的仓储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明确了各区域的责任人,使得员工工作界限更加清晰,职责更加明确,工作效率也得到了一定提升。
3.2 对仓储人员重新分工,设置待验岗
针对非金属、机电产品物资到货后、系统中办理到货前这一期间,由不同保管员分别管理负责物资的到货与接收工作。在大批量采购模式下,物资中心对现场工作流程进行了调整。设立非金属、机电产品待验保管员,对物资入库前的所有工作(包括化验料提取)实现专人管理,实时跟踪物资合格入库前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向有关人员传递相关信息。待验保管员岗位的设置和工作流程的调整,实现了入库前物资的专人管理,在物资验收环节,与采购部门和检验部门的接口由多人变为一人,问题协调机制更为顺畅。同时,通过待验保管员每天向采购部门实时传递实物接收情况,有效提高了采购部门在供应链系统中办理到货登记的效率。通过此举措,一方面有专人负责接货,将不同保管员的接货工作集中到待验员身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规范了物资入库前的实物管理,通过向采购部门实时传递到货信息能够督促采购部门及时在供应链系统中办理到货登记。据统计,流程调整后,采购部门办理到货的平均天数由4天减少到2天,极大地提高了入库效率。
3.3 提高库存周转率
库存周转率是在某一时间段内库存货物周转的次数,是反映库存周转快慢程度的指标。库存周转率越大表明销售情况越好,库房吞吐能力越强。计算公式如下:
时间段库存周转天数=时间段天数×(1/2)×(期初库存数量+期末库存数量)/时间段出库数量;库存周转率=时间段天数/库存周转天数在大批量采购模式下,提高库存周转率,充分发挥现有仓储资源优势成为物资中心仓储工作的重点。物资中心承担着全院各单位各型号的物资集中采购和保障供应任务,型号保供任务极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完成物资供应工作,又要实现精准供应,提高库存周转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物资中心建立年度采购与专项采购、战略采购相结合的“5-3-1”需求整合工作机制。立足未来5年型号任务发展规划,统筹各型号厂所物资需求,实施关键物资或紧缺物资的战略储备,以确保关键物资供应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结合未来3年任务,实施物资需求计划3年滚动,提早备料,给供应商留出生产周期,确保大宗物资、长周期物资按时供应;结合当年物资需求,与供应商签订年度采购协议,一次性明确采购价格和供货时点,减少价格、技术、质量谈判等商务活动时间,确保当年物资有效供应;对临时提出的物资需求,采取及时处理等办法,同时与相关企业集团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以弥补短线物资的供应不足。通过建立“5-3-1”需求整合机制和专项采购、战略采购等方式,物资中心有效保证了原型号物资的及时供应[1]。
在保障型号物资及时供应的同时,物资中心通过与用户沟通,了解准确需求时间,与供应商合作开展联合库存管理,厂家按照用户需求时间发货等方式确保物资到货后能够在短期内发往用户,提高了库存周转率。
3.4 充分发挥自动化立体库的仓储优势
自动化立体库是利用立体仓库设备实现仓库高层合理化、操作简便化、存取自动化,集产品入库、存储、出库、盘点、分拣、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立体仓库,是当前技术水平较高的仓储形式。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的主体是由立体货架、巷道式堆垛起重机、出入库工作台(拣货台)、出入库托盘输送机系统、尺寸检测条码阅读系统、通信系统、自动监控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其他配电柜、托盘等辅助设备组成的复杂的自动化系统。货架为钢结构,货架内是标准尺寸的货位空间,巷道堆垛起重机穿行于货架之间的巷道中,完成存货、取货工作。管理上采用WMS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及条形码技术。随着自动化立体仓储硬件及软件相关技术的日渐成熟,自动化立体仓库在空间利用率、吞吐能力、物资搬运等方面的优势愈加明显,是企业提升物资管理水平、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供应效率的有效手段。
航天一院物资中心主要负责航天一院金属物资、非金属物资、机电产品、元器件,以及航天科技集团铝材、钛材、标准紧固件的集中采购工作及型号产品出厂齐套等多方面业务。随着近几年航天任务的增加,物资中心的年采购额在近五年内实现成倍增长,物资仓储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物资中心现有特装立体库、175综合立体库、175B金属物资立体库三个现代化大型自动化立体仓库,形成了较强的自动化立体仓储能力。特装立体库有2米×2米大托盘仓储料位624个,1米×1.2米小托盘仓储料位4 212个,到货区面积187平方米,用于存放齐套交装产品以及部分金属物资与非金属物资;175综合立体库有1米×1.2米小托盘仓储料位1 040个,料箱立体库8 316个货位,到货待验立体货架306个货位,平铺/堆垛区200平方米,用于存放非金属物资、机电产品、贵金属物资等;175B金属物资立体库有立体货位2 149个、地面货架100个、地面堆垛区20个料位,用于存放常规金属材料(超长、超大、超重金属材料和异型件除外)[2]。三个大型现代化自动立体库的投入使用,满足了目前各类物资的仓储需求,自动化立体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仓储系统和自动设备,实现了物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中心的仓储作业水平,满足了大批量采购模式下对物资存储能力增加的需求以及对高频率出入库作业的需求。
3.5 实施国产元器件类物资直发用户模式
大批量采購模式下元器件采购量大幅增长,在业务急剧增长、型号需求紧急的情况下,大部分物资到货后用户均要求2天之内发放。按照现有流程,要想实现大部分物资在2天之内完成到货清点、检验、入库、调拨、出库及配送发放工作十分困难。为提高元器件供应效率,缩短元器件供应周期,物资中心考虑在产品验收合格后直接由供应商发给用户(直发流程)。
传统工作流程下,采购部门在系统中生成下厂验收通知单,检测中心据此开展下厂验收工作。产品验收合格后,供应商将验收合格产品、资料一块邮寄至物资中心,仓储部门接收物资和报告并对物资履行清点、到货登记、办理出入库、开具合格证等手续再将实物配送至相关用户(转发流程)。该流程在元器件年采购金额2亿~3亿元规模下运行顺畅。2021年年初元器件任务量激增,业务规模达到十几亿元,物资到库房后,仓储部门利用现有资源无法及时有效地完成到货物资的入库、出库、配送等工作。为适应激增的科研生产任务,缩短元器件供应周期,物资中心全面梳理了国产元器件业务流程,探索实施元器件直发用户流程,即在元器件生产完成和检测中心下厂验收合格后,由下厂验收人员现场开具合格证,在原先下厂验收通知单信息基础上增加产品销售单价,由供应商将验收合格的元器件和验收单直接发送至相关用户,以验收单(有销售单价)代替签收单(出库单),用户在验收单上签字确认实物已收到,物资中心以用户签字的验收单为依据办理系统中的出入库手续。直发流程省去了实物在物资中心的流转环节。
自2021年五月份实施国产元器件直发流程至今,共直发物资40 201单,涉及85家供应商,平均缩短供货周期10天,推广范围由最初的天民公司和万源科技两家用户扩大到目前京外全部用户(约20家)和京区2家用户。
4 结 论
在大批量采购模式下,物资中心通过对现有仓储资源进行分析并充分挖掘仓储潜力,对库房现场布局重新规划,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仓储人员重新分工,设置待验岗,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技能,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满足当前的物资大批量集中到货任务要求;实施精准供应,提高库存周转率,进一步提高库房的仓储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立体库的仓储优势,利用现代化的立体库设备和仓储系统实现物资的自动化出入库作业;实施国产元器件类物资直发用户模式,有效缓解元器件库房压力等五大举措,实现了物资的有效管理和高效保供。物资中心面对激增的任务量,利用现有资源有效解决了物资仓储配送问题,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在大批量采购模式下,物资中心的高效供应工作获得多家重点用户的肯定。
主要参考文献
[1]黄飞,高彦,黄建华.发挥仓储资源优势 助力航天科研生产[J].航天工业管理,2022(8):42-44.
[2]刘新民,郭辰昉.航天型号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实践[J].航天工业管理,202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