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熊猫
足迹
202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他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红色文化地标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青山烈士陵园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大青山脚下,有一座烈士陵园。它始建于1966年,埋葬着44位先烈的遗骨。园内静谧开阔,绿树成荫,庄严肃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这里寄托哀思。
土默特左旗是一片跳动着红色文化血脉的热土。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土默特左旗先后有5000多名优秀儿女投身革命,其中约半数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200多人被追认为烈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又有75名土默特战士英勇犧牲。他们的激昂热血与革命精神如青山永存,无声地润泽着后来人。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大青山深处,有一个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它素有“塞外小延安”之称,曾是大青山支队司令部、绥远省委、省行署机关驻扎地。八路军北上大青山后,迅速开展游击战争,首战陶林县城,再克乌兰花镇,蜈蚣坝伏击战更是把八路军的抗日威名从大青山北麓传到南麓的土默川。
如今,八路军战士使用过的石磨、电台、手榴弹、战刀、火镰等珍贵文物,都在此被好好保存着,向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大青山骑兵支队的故事
1938年,八路军在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而后,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援下,经过扩编建制、练兵秣马,一支骁勇善战、灵活机动的骑兵部队——大青山骑兵支队建立起来,令敌人闻风丧胆。
相对步兵来说,骑兵的维护成本很高。当时八路军的作战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为何还要建立骑兵部队呢?
这是因为大青山地区山峦起伏,村落稀疏,冬季大雪飞扬,步兵容易冻伤腿脚,行动极其困难。而日伪军多是骑兵部队,八路军初上大青山时,吃了不少亏。因此,1938年底,中共中央在《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在这一地区的战斗,非有骑兵不行。”
但是,组建骑兵部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建立一支骑兵,最关键的是马匹。当时的八路军主要通过三种渠道获得马匹。第一种是自己买马;第二种是群众送马;第三种是击败日伪军、土匪,缴获马匹。
有一次,情报员送来一个重要消息:在几十公里外的镇子上,来了一伙伪军,他们有一百多匹马。战士们听了,都兴奋起来,决定冒着大雪奔袭,拿下这批马!
寒风料峭,大雪纷飞,八路军战士迅速向目的地奔去,而伪军正好因为天气寒冷全部躲进营房内烤火,无人站岗放哨。趁此时机,战士们将伪军严密地包围了起来。
“哐”的一声,指挥员一脚踢开了敌人营房的大门。面对如天降神兵的八路军,敌人惊呆了,乖乖地举手投降。就这样,战士们不费一枪一弹就缴获了一百多匹马。
有了马匹,训练开始了。可是,养马、骑马不是谁都会的,很多战士的骑术甚至不如当地的孩子。但战士们肯练、肯吃苦,又有当地群众的热心指导,骑术进步神速。
就这样,大青山骑兵支队慢慢发展壮大,兵力最多时有近2000人。
很快,这支来去如风的铁骑,就向敌人展现了自己的威力。据记载,1938年9月至1939年12月,大青山骑兵支队伤毙日军483人、伪军155人,俘虏日伪军143人;1940年,伤毙日军428人、伪军366人,俘虏日伪军218人。
短短几年内,这支英勇的队伍有效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寇西进南下的阴谋,为保卫华北、保卫延安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