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进路径研究

2023-11-21 11:25黄小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中等职业中职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和推进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现状及改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基于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层面影响因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全方位营造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阶梯式可持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等改进路径。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阶梯式;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1-0161-04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一线和服务领域从事具体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才市场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1]。近年来,制定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呈现穩步递增趋势,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要使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胜任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中职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具有核心竞争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中等职业学校除了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加大产教融合力度,还要培养学生合理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技术能力有序精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是个体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进行的持续的系统化的计划和规划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明确就业方向、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将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等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列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之中。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将职业生涯规划列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3]。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特别是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就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来看,总体水平不高,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间表现不均衡,距离国家对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和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这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家庭和社会的普遍观念、就业行业差异性等有直接关系,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和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形势。因此,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可持续改进势在必行。

三、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进依据

(一)理论依据:相关理论支撑

舒伯生涯发展理论强调个体的职业生涯应按照其成长阶段的不同特征来针对性展开,且个体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确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个体的不断成长而不断调整和变化的。中职学生年龄普遍在15至18岁之间,属于探索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对自己和社会进一步加深了解,通过学校学习和实践获得更多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进行自我检视、角色尝试、学校中的职业探索,形成自我概念和职业概念,完成择业及初步就业[4]。

富兰克·帕森斯的职业特质因素论强调个体对自我和职业的认知,中职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将个体特质与职业进行匹配,在充分自我了解基础上,通过对职业的完全认知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才能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决策[4]。

霍兰德职业人格理论在“人—职”匹配的基础上还强调职业兴趣对于个体的职业选择的重要性,个体的从业兴趣直接影响职业满意度,只有当个体的兴趣类型和职业类型高度匹配时,中职学生才能实现职业获得感的不断提升,促进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4]。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进路径研究以上述理论为支撑,遵循中职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以及职业选择规律,探索与之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二)现实依据: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实扫描

课题组以某市三年制中职学校为对象,面向学生、教师、家长和用人单位,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数据的整理,发现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一是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较弱,二是学生自我认知不清晰,三是学生职业理解不到位,四是学生就业信心不足,五是学生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六是学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七是家长参与孩子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深入分析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个人、学校、家庭及社会层面的原因。

1.学生层面。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自信心不足,自主能动性和自我选择能力弱,加之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不能对自我特质进行充分的认知,根据舒伯生涯发展等理论,学生由于不能实现准确的自我认知,自然导致自我规划意识缺位,直接影响个人后续职业生涯发展。

2.学校层面。大多数学校还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更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且片面地将就业指导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之缺乏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配备,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教育模式粗放等,这些都导致了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位,成效不高。

3.家庭及社会层面。学生家长本身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一方面不能正向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行为中去,另一方面受社会上存在的货币收入导向、“金钱至上”的择业观念影响,还可能导致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扭曲。相较于大学生,社会对中职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信心。同时,尽管国家出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政策、制度和规定,受地区经济状况和政府、学校重视程度等方面因素影响,在执行层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用人单位和学校在学生职业发展方面也并未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进路径

(一)全方位营造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

中等職业教育直接担负着向生产一线培养、输送大量合格技术人才的责任,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因此,要全方位营造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高质量专业技能型人才。

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提供详细的实施策略和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协调企业加强与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和职业体验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只有认识提高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才能良性有序开展。

对于学生家长,要转变思想观念,中职学生同样也有广阔的职业前景,要积极地、正向地参与到孩子的职业规划决策中去,增强孩子信心,提升孩子职业兴趣,促进孩子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1.构建立体化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学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而非在传统教学课程基础上额外增加一个科目,而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也并不是局限于就业指导的范畴,而是一个贯穿入学教育到毕业前就业辅导全过程的具有明确目标和周密计划的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树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开始,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在接受中职教育的每个阶段不断养成和确立其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职业观,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家庭生活、社会参与以及未来职业体验紧密联系起来,直到毕业择业就业,全过程都融入贯穿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了可以表现为公共必修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可以表现为因专业而异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可以融合到具体的专业课程内容中去,融合到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中去。除此之外,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和辅导,引导学生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5],发掘自我潜能,识别个人职业兴趣,初次择业就业就能实现“人—职”匹配,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2.打造职业化、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通过校外专职引进、企业外聘和校内全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任教师,一方面要经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体系储备和实践能力,能胜任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具备设计、策划、组织专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要树立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在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能熟悉行业企业发展动态、人才市场需求、职业划分、专业分类等情况,保持对社会需求的敏感,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及时响应社会需求而不脱节。学校还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聘请校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和学校教师带来更专业、更具操作性的授课、咨询、指导,共同参与有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3.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为了有效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目标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和学段学生的特点,开发多种教育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课堂翻转、角色扮演、同伴教育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在实习实训环节,强调职业体验,鼓励组织学生到发展成就较好的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和跟岗实习之类的职业体验,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能职责,让学生对职业划分有更直观的认知。在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环节,可以聘请优秀校友、大国工匠、行业劳模等先进典型代表来校做讲座,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训练,拓宽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提高学习的丰富度和覆盖度。在日常服务环节,学校要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咨询室和线上咨询平台,方便学生及时答疑解惑,也方便学校实时了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接受情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4.建立“学生—家长—企业—学校”四位一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价机制,如图1所示。学生自评:通过线上问卷形式开展,定期了解学生当前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和职业目标选择等情况。家长评价:通过年度家长会面对面访谈形式,掌握家长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情况以及参与孩子生涯规划的引导情况。企业评价:通过校企合作座谈会、定期回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职业体验情况;对于已就业学生的用人单位,则了解学生的在职表现,特别是毕业后的个人职业发展情况。学校评价:则是汇总学生自评情况、家长评价情况和企业反馈情况,同时结合对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考核,全面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成效,及时加以有效调整和控制。这种评价机制有利于全方位、动态了解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情况,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持續开展。

5.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保障机制。一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要形成校领导牵头、学生管理部门、教务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协同实施,班主任、专任教师、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格局,实现“三全育人”工作局面。二是要加大经费支持,保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软硬件需要和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三是要以学校为主体,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以及校友的沟通与联系[6],充分整合和调动可利用的资源,形成合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三)构建阶梯式可持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结合上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优化分析和论述,根据学生个体年龄和学段特点,从具体实施层面,课题组提出构建阶梯式可持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1.面向中职一年级学生,结合入学教育、职业测试和心理测试,在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通识课的基础上,更多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估和自我特质的识别,包括兴趣、爱好、特长、职业取向,组织开展“专业学习与未来就业”话题讨论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初步设计,强化就业择业意识,初步明确就业发展方向。

2.面向中职二年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到专业课程授课和校内外实习实训过程中去,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组织开展故事分享、体验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升对个人价值实现、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理性认识。

3.面向中职三年级学生,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求职实务辅导、就业促进等工作,组织如优秀校友宣讲、职场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把握就业方向、提升就业能力。

4.面向毕业五年内学生,跟踪学生就业情况和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和用人单位建立密切联系,形成有效反馈机制,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持续改进。同时面向就业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复盘,联合用人单位和家长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从业兴趣,助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5.鼓励和指导家长对学生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职业引导和职业决策参与,落实好“学生—家长—企业—学校”四位一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价机制。

五、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现状及改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相关理论为支撑,把学生个人、学校、家庭及社会层面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切入点,从全方位营造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和构建阶梯式可持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生涯规划教育改进路径,只有全社会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用人单位高效协同,才能更好地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育人成效和中职学生个人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优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瑜华.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县域中职招生改革的优化路径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22(2):30-33.

[2]景翾,张剑锋.基于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0):229-231.

[3]郑天鹏.浅谈中职学生个体职业生涯规划达成的方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3):91-92.

[4]杨倩.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5]蔡敏燕.性格色彩学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1):125-127.

[6]周文军,袁艳.一站式服务理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体系中的运用:以独立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2):52-54.

◎编辑 王亚青

作者简介:黄小璜(1968—),男,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中等职业中职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数据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