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背后的故事

2023-11-20 05:55温伯陵
青年文摘(彩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魏巍阻击战前线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写的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志愿军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本文要讲的就是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

主动请缨去前线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之后,为了动员国内的人力物力,总政治部和新华社成立了一个宣传部门,专门负责宣传前线的工作,包括感人的战友情、英勇的作战事迹等,魏巍就是其中之一。

但由于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远离前线,并不清楚朝鲜战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能用前线送来的材料加工写作,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和前线脱节,无法打动人心。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又谈什么动员别人呢?

而且当时有些外国媒体也在进行舆论战,他们利用道听途说的消息,捏造出很多抹黑中国的材料,向全世界传播。

这时,魏巍说,我去前线调查吧,一定能发现最好的写作题材。

1950年12月,魏巍奔赴朝鲜战场。

行,就你们了

魏巍去的时候,志愿军正在进行第二次战役。彭德怀在清川江附近部署23万人,在长津湖部署15万人,准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和“联合国军”打几场大战役,将其赶回“三八线”附近。

在清川江战线,志愿军自西向东铺开,彭德怀预定的突破点,便是实力较弱的韩军。仅仅用了2天时间,志愿军便歼灭韩国第2军大部,占领了德川。剩下的韩军迅速向西逃跑,准备和美国会师。

韩国军队的阵地失守,让美国两个军暴露在志愿军的兵锋之下,打了几仗发现不对劲,美军赶紧向南撤退。在发现美军南逃的迹象之后,彭德怀命令38军切断美军的逃跑路线。尽管第38军113师经过连续作战,已经很疲惫,但接到作战命令,战士们什么都没说,全速前进。

他们用14个小时行军72.5公里,终于在11月28日清晨搶先占领三所里,封锁美军南逃的路口。志愿军南北夹击,歼敌无数,初步完成第二次战役的计划。

三所里的北方是松骨峰,也是美军南逃的必经之路。如果不能在松骨峰阻击美军,极有可能让一部分美军顺利逃脱,最终影响战役计划。

当时112师也南下参加会战,军长梁兴初命令他们占领松骨峰,可部队都出去作战了,师长杨大易焦急万分。正在关键时刻,负责诱敌深入的335团追上主力部队,相当于来了生力军。

行,就你们了。

杨大易命令335团团长范天恩:“敌人可能经书堂站逃窜,你团可直插松骨峰,在那里截住敌人。”

当335团赶到书堂站的时候,正好美国败军也逃过来了,1营3连作为先头部队,根本没有任何时间做准备,直接爬上光秃秃的松骨峰阻击美军。

松骨峰阻击战,开始了。

惨烈的松骨峰阻击战

这场战斗从清晨打到晚上,战况非常惨烈。坚守松骨峰的只有一个连,却要面对32架飞机、18辆坦克、几十门榴弹炮的轮番轰炸,还有装备精良的美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然而美军的逃命之心,终究没能摧毁志愿军保家卫国的意志。连长牺牲了,指导员接替指挥,武器不行就用命拼,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实在不行还能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而指导员壮烈牺牲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是:“冲啊!”

整整一天的战斗,坚守松骨峰的3连只剩下7个人,却完成歼敌300人、封锁美军南逃路口的辉煌战果。直到晚上,3连依然控制着阵地,终究没让美军逃脱松骨峰一步。

而击退美军第5次冲锋之后,335团也等来援兵,开始反击美军,最终完成了司令部下达的作战任务。

由于38军奔袭敌后的战功,以及松骨峰阻击战的牺牲精神,彭德怀亲自拟定嘉奖电报:“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从此38军有了“万岁军”的称号,而1营3连也被授予“攻守兼备”的锦旗,记特等功一次。

112师师长杨大易听说“松骨峰阻击战”的事迹,亲自登上阵地,看到几百具美军尸体和散乱在地的破碎枪支,以及副排长王健侯身上的火苗。

面对这样惨烈的场景,杨大易泪流满面。

最可爱的人

也就是这场战役结束不久,魏巍来到了朝鲜。

在朝鲜作战的同志们告诉他,去38军吧,尤其是112师335团1营3连,你会知道什么是抗美援朝。

魏巍去了112师,杨大易把亲眼见到的松骨峰阵地,一点一点讲给他听,又陪他登上松骨峰,让魏巍真正感受到不久前的战斗多么惨烈。听闻这种死战不退的故事,魏巍特别感动,便想采访3连幸存的官兵。

但他根本找不到。因为3连的官兵大部分都牺牲了,活下来的7个人里,还有6个重伤住院,能接受采访的只剩下一名通讯员。于是,魏巍找到1营营长王宿启,请他讲讲前线、战斗和松骨峰。

王宿启几乎是哭着接受采访的,他对魏巍说:“战斗持续8小时,勇士们的子弹都打光了。蜂拥而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在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仍然不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战后,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的,把敌人按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的。”

魏巍听着王宿启的讲述,久久不能平静。虽然他是从部队出来的,但他根本没想到,在国内很多人反对出兵,甚至对胜利不抱希望的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竟然打得如此英勇,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

这是一群什么人?

这就是英雄的中国军人。魏巍终于明白,关于前线的文章到底该写什么。

他采访过王宿启后,又到其他部队采访了3个月,直到1951年2月才回到北京。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他脑子里经常出现那些视死如归的战士、那些气壮山河的战役、那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军队,这些都让魏巍想到同一个词:最可爱的人。

他们是保家卫国才牺牲的啊,不是最可爱的人吗?尤其是有位战士用雪就着炒面吃,魏巍问他苦不苦,他说:“当然觉得苦,但我在这里吃雪,就是为了祖国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想吃什么就做点什么。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人民就可以走在马路上,想走路就走路,想骑车就骑车,那才是幸福的生活。”

1951年4月11日,魏巍执笔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迅速风靡全国。毛主席看到文章,深受感动,命令把这篇文章印发全军,让中国的解放军官兵都知道,自己和抗美援朝志愿军一样,都是中国最可爱的人。从此以后,“最可爱的人”成为中国军人的代称。

随后,《谁是最可爱的人》进入语文课本,成为中国孩子的必读文章,陪伴几代人走过童年岁月。直到70年后,当年的志愿军战士很多已去世,但我们依然记得,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

栋梁//摘自温伯陵的烟火人间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佟毅/图

猜你喜欢
魏巍阻击战前线
ON CONTINUATION CRITERIA FOR THE FULL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LORENTZ SPACES*
蚊子登陆阻击战
我的老师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外公“阻击战”
惨烈的土桥阻击战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跟踪导练(四)4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