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春晓:用“爱的思考”对老龄化问题给出切实解决方案

2023-11-20 22:45
设计 2023年20期
关键词:老化养老老年人

“当一个设计师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社会责任感就应当成为其视野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关注低收入老人、欠发达地区老人、失能老人等难以获得养老资源的群体,摒弃一些华丽的时尚,切实从生活出发,以设计为工具,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才是更加具有意义的事情。”

——霍春晓

霍春晓,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的产品设计教学和研究。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校金属工艺教学研究会理事、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重点人才库成员、江苏省“青蓝工程”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适老化设计。主持并完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1项,主持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1项,参与并完成国家艺术基金课题1项,参与并完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教材一本,并在多项设计竞赛中获奖,指导学生设计作品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项二十余项。主持、参与并完成多项校企合作项目,服务企业包括中船重工、海尔、高露洁、三星、上海三阳南货、康尼机电等知名企业。

《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的教学特点有哪些?在适老化设计方面是否有所侧重?您个人专注于适老化设计中的哪个方向?

霍春晓: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建立于1993 年,于2008 年成为独立建制的工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目前是本学院三个专业方向之一,于2019 年被遴选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南京艺术学院是一所综合类艺术院校,目前拥有艺术学门类下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交叉学科门类下设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品设计系在教学上总体强调设计的高艺术品质, 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和创新性发展,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和对未来的构想中。

在我们的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教学过程中,会将一些适老化设计的课题融入工作坊课程中,针对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创新解决方案。近年来,这些设计作品在一些重大赛事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也是对我们教学的检验和肯定。

我本人从2013 年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有所偏重。最初研究的重点在老龄化产品的易用性问题方面,近些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渐转向老龄化产品的开发流程与方法、适老化设计的伦理,以及老龄化产品的体验与服务等方面。

《设计》:在谈适老化设计的时候,“有温度”一词经常被提到, 您会选哪个词作为适老化设计的关键词?

霍春晓:人口老龄化既是一个在宏观层面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研究课题,也是在微观层面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从我个人近些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来说,我更倾向于用“爱的思考” 来诠释适老化设计。因为如果没有一颗对老年群体的爱心,就很容易忽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人,忽视他们所遇到的窘迫,那么所有的研究就都只是完美的形式逻辑,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切实解决方案。

《设计》:适老化设计和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是怎样的关系?

霍春晓:适老化设计和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相互差异。

无障碍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设计主张,强调在现代社会中一切与人类生活工作相关的环境、设施、产品都应当充分考虑生理伤残、缺陷以及机能衰退人士的使用需求,并为其提供满足相关需求的功能和服务,以确保残障人士享有与健康人士同等便利的社会服务。

通用设计这一概念于20 世纪80 年代被正式提出,但其思想演进可追溯至上世纪50 年代。通用设计强调无论是产品还是环境,都应当在最大程度上为所有人所适用,为所有人提供同等水平的功能和服务。

适老化设计是近些年来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被频繁提及的概念, 主要强调在各种环境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点及行为特点, 并在环境、产品等领域中进行合理设计,以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生活需求。

从本质上来说,适老化设计和无障碍设计都是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上来看待设计问题,承认人与人之間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等,强调其关注的群体应当与其他群体享有平等的社会服务和权利,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不应存在由于身体缺陷或机能退化等原因导致的窘迫,不能忽视特殊群体的正常需求。而通用设计的思想内核则是建立在人人平等基础之上的,设计应当是非歧视性的。从其关注的群体来说,通用设计的关注面最广,包含了人类社会中的所有人,强调所有人享有的产品功能、社会服务都应当是平等的,不应当将一般用户与特定人群区别对待;无障碍设计则是从人的身体机能角度出发对用户进行划分, 更加强调残障人士和身体机能衰退人士的需求和权利;而适老化设计则是从年龄角度对用户进行划分,强调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对环境、产品、服务等进行合理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通用设计虽然关注所有人的需求,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不得不以解决特定人群的问题为起点,否则就很难达成通用设计的初衷。

《设计》:在我国,养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问题,涉及政策法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等诸多因素,其中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措施。您曾提出,“如何积极介入养老资源公平合理配置,将是值得设计研究者深思的重要课题”。何为“资源伦理”?在“资源伦理”视角下,设计师应该如何做?

霍春晓:谈及伦理,一般会涉及是非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秩序体系、行为规范等问题。具体到资源伦理,实际上是指人类与资源的伦理关系,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中资源归属、分配、使用的价值观、道德观、是非标准、秩序体系等问题。资源伦理看似是个形而上的问题, 实际上却决定了我们是否认可某种资源分配原则和方式,是我们看待和执行某种资源分配方式的底层逻辑。例如:在当下的老龄化背景下, 低收入老人、欠发达地区的老人以及低自理能力的老人难以公平合理地获得和享有养老设施、服务等资源,这种状况是否合理?应当建立何种体系和方法来改善这一情况?

对于设计师而言,大家似乎对生活条件优渥的老人更为偏爱,热衷于通过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养老资源充裕的老年人“锦上添花”, 而忽视对养老资源不足的弱势老人的关注。从谋生的层面来说,这一现象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但是,当一个设计师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社会责任感就應当成为其视野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关注低收入老人、欠发达地区老人、失能老人等难以获得养老资源的群体,摒弃一些华丽的时尚,切实从生活出发,以设计为工具, 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才是更加具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企业和社会在这方面也负有更大的责任。

《设计》: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的老龄群体在生活中将面临哪些实际问题?哪些需求是容易或经常被忽视的?

霍春晓:从我个人的观察和研究而言,养老既是社会问题,也是个人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文化问题;既是老年人的问题,也是年轻人的问题。我们国家是典型的大政府模式,政府对社会生活负有全面的责任,因此人们有“有问题找政府”的习惯,这在养老问题上也有体现,因此也就会引发“养老的主体责任人到底是谁”这一问题。养老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养老观念和养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养老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因此也就会引发“怎样养老才有尊严”这一问题。养老是直接关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大事,但是养老的压力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指向年轻人, 因此就会引发“养老的代际需求”这一问题。所以,在养老过程的具体操作层面,低收入老人如何养老、如何便捷地获取养老服务、如何满足空巢老人的照护需求、认知能力低的老人如何在高技术环境中自如地生活、老漂族如何快速融入当地生活等,都将是未来中国老龄群体所要面临的问题。

相比“哪些需求容易被忽视”,我更倾向于研究“哪些群体的需求容易被忽视”。例如:高收入阶层的养老几乎不成其为问题,而对于低收入阶层而言,养老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很多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出现在某些特定的人群和场景中,如:独居老年人的情感与社交问题、公共设施对老年人的友好度问题、老年人在娱乐过程中的健康问题等。在我们课题组的一个项目中,通过调研发现,棋牌室是很多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核心场景,在久坐的棋牌娱乐过程中,很多相关的疾病,如静脉血栓等易被诱发或加重。因此,我们以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目标用户的身体状态、行为模式、场景特征等因素进行调研分析,通过人机测量和实验设计了一款智能按摩坐具,能够帮助长时间进行棋牌游戏的老年人避免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

《设计》:进行适老化设计的设计师还需要掌握哪些学科/ 领域的专业知识?

霍春晓:进行适老化设计要求设计师既要能够从宏观层面了解本国养老体系的运转方式,又要能够贴近老年人的生活场景,真实地了解老年人的需求,还要在中观层面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才能通过专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因此,设计师要具备经济、政策、公共服务体系、设计方法、人机工程、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才能系统地进行适老化设计。

《设计》:当70 后开始成为老年群体的主体,会对适老化设计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霍春晓:我个人认为目前将70 后作为老年群体是不太合适的,因为按照国际通行的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65 岁以上才开始进入老年, 我国人社部目前的标准是60 岁,但随着延迟退休成为必然的现状,65 岁也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口的年龄划分标准。当然,如果从未雨绸缪的角度看,70 后将是快要步入老年人的群体,相对于当下的老年人群体, 70 后可能更乐于接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更渴望积极的养老生活,因此对适老化设计会有更多的体验性的需求,远远超越当下以满足易用性为主的设计现状。

《设计》:近期的新闻报道称,调查显示90% 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这种趋势会给适老化设计带来怎样的启示和影响?

霍春晓:我国老年人大部分选择居家养老这一现象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和社会原因。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历史过程中,家庭不仅仅是一个血缘关系的组合形式,更是一个家庭成员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生活共同体。父母在失去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后,由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实现了一种代际间的支持,这也是我国“养儿防老”这一传统的来源, 并形成了独特的“孝”文化。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养老功能社会化使“养儿防老”这一功能得以弱化,但是“孝” 文化在我国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很多家庭会本能地认为在家奉养老人是“孝”的直接表现;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善,许多机构在服务上缺少统一的标准、社会养老资源不足、服务费用昂贵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居家养老成为当前首选的养老方式也就理所当然。这对适老化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场景重心转向家庭。不同于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方式要求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以家庭生活为中心,针对家庭场景中的养老需求展开研究,解决非专业养老条件下的养老问题。

2. 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形式由整体化转向碎片化。与养老机构整体性、系统性的设施不同的是,居家养老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是渐进性的, 即在家庭成员衰老过程中,家居环境中的产品和设施是逐步替换的, 因此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3. 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由同质化转向个性化。居家养老的基础是家庭,各个家庭的物质基础、成员状况不尽相同,因此老年人的需求痛点各不相同,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更加要求个性化。

4. 适老化产品和服务需要更多考虑代际差异和需求。居家养老在很多情况下是多代人混居,不同年龄的用户对家居环境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居家养老模式下的适老化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共居环境下的代际差异,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5. 适老化设计需要更多地关注在地文化。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养老观念和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进行适老化设计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项目所在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避免用模式化思维和方法看待和解决问题。

《设计》:从您的设计实践经验出发,在开展适老化设计之前, 设计师应提前做好哪些工作?

霍春晓:首先,设计师需要掌握科学的工具和方法。任何問题的有效解决都依赖于一定的方法和路径,老龄化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作为设计师除了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本专业外,还要借鉴跨专业的工具及方法,如:统计学方法、测量方法、概念模型的搭建工具等,先把“套路”学会,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发掘问题、研究问题,最终才能有效地提出创意,解决问题。

其次,设计师应当做好调研工作,对项目或课题形成正确的认知。深入到项目所在的环境,真切地了解和感受目标用户和相关用户的切身需求,了解产品和服务的实现基础,梳理现有产品和服务并找出不足之处,发现项目中可能存在的突破点和障碍。

第三,设计师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适老化设计并不仅仅是一个设计问题,同时也涉及政策、文化、经济、法规、产业等多方面因素, 当设计师能够主动改变视角看待设计问题时,往往会产生更具效果和意义的创新解决方案。

《设计》: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种智能和技术高速发展的这些年,适老化设计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这些听起来跟老年人似乎不相干的科技力量在实践中能为老年人带来怎样的便利?适老化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霍春晓:技术发展历来对驱动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技术不仅仅是设计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给设计行业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挑战。以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变革给适老化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从以设计师主观经验为设计依据到通过大数据精准挖掘用户需求,从以产品服务于单一场景到通过万物互联为用户提供全场景服务,从用户游离于产品到通过网络技术使用户沉浸在产品和服务中,从大量繁复的重复性劳动到通过人工智能使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以上种种进展都已经出现在适老化设计中, 并仍在快速地发展。

在数字化技术伴随下的未来老年群体拥有更好的学习能力,他们会更乐于沉浸在由新技术搭建的环境中,无论是生活基本需求,还是医疗、健康、社交、旅行等特殊场景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技术依赖很可能会成为常态。在这一趋势下,适老化设计会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智能化。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会促使自然交互成为主流的人机交互方式,老年人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学习就能快速掌握如何使用智能产品。同时, 传感器在家居环境中的广泛应用,也使智能产品能够更加便捷地掌握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时发现并满足其需求。

2. 个性化。消费能力、认知能力、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会使老年用户市场得到进一步的细分, 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被进一步放大,小批量、定制化的适老化产品和服务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

3. 本土化。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老年人不会在技术的包围下失去对在地文化的兴趣,反而会依托技术赋予本土化文化新的形式。例如:艾灸是中国老人所钟爱的保健方式,但传统的艾灸存在操作繁复、易烫伤、不卫生、功能单一等问题,我们的设计团队针对这些问题,利用无烟明火加热技术结合打包式清理、智能记录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和愉悦的产品使用体验。

猜你喜欢
老化养老老年人
延缓大脑老化,要怎样吃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