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故宫里的小秘密

2023-11-20 22:42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3年44期
关键词:太和殿诏书太和

作为北京的地标建筑之一,故宫是国内外游客必去的打卡地,这里不仅有恢弘的古代建筑群,以及种类繁多的珍奇文物可赏,还有浓郁的历史韵味可品,厚重的历史记忆可寻。

虽然去过故宫的人不少,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除了那些红墙金顶、楹联、文物、宫殿,还有很多小秘密。

九龙壁上的木头龙腹

北京故宫的九龙壁建于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位于皇极殿前。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壁上九条龙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cm,形成很强的立体感。

然而,在这面九龙壁上,却有一条龙的腹部是用木头制作的。那原本为彩色琉璃的九龙壁上,为何会出现一条“木腹龙”呢?难道是当时工匠想偷工减料?当然不是。

传说当年在烧制这座九龙壁时,由于工艺要求极高,烧制难度极大。工匠们一不小心,把这条白龙龙腹烧坏了,但当时已经没有时间返工再烧一次了,显然,大家即将惹来杀身之祸。

这时,有位木匠冒着犯欺君之罪的危险,连夜用木料雕刻成那块龙腹,钉补上去,刷上白漆,使之同原来的白龙腹颜色相同,因而瞒过了前来检查的官员,并使工匠们免去一场灾难。

太和殿广场上的仪仗墩

在太和殿的北面,是巨大的太和殿前广场,面积足有三万平方米。而在广场地面,左右各有一行小方砖,呈“八”字形整齐排列至太和门。同学们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这种白色小方砖叫“仪仗墩”。在古代,皇帝出宫或举行盛大典礼时,都会有一支仪仗队伍随行。队伍中有人举着旌旗、令牌、礼器等物。这些队伍中的人按方块站在指定位置,以保证队伍的整齐和威严。

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

隆宗门是紧靠皇帝住所的一道门。清朝嘉庆年间,民间爆发了“天理教”起义,他们攻入紫禁城,一直杀到了隆宗门外。但由于人少,最终以失败告终,却在隆宗门外留下了这支箭头。

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

在故宫里每一个宫殿的前后两面,都有石制的台阶,在台阶的正中是一个斜制的长条石,上面雕刻着龙、凤、海水、江崖等图案。其中有一块最大的石雕,被称为“云龙石雕”,专为皇帝所用。

云龙石雕长16.75米,寬3.07米,厚1.70米,重量超过200吨。原明朝雕刻,清朝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有九条游龙口戏宝珠,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云龙石雕的石料产自京西房山大石窝。当时拖运这样重的巨石到北京需要民夫万人以上,用旱船拽运的办法拖运。为此,沿途每公里凿井一口,以供民夫饮水之用。从房山到北京拖运时间近一个月。这种拖运方式虽然艰难困苦,但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却也显示出了劳动者的才能和智慧。

乾清门前的耷耳狮

门前的狮子一般都是昂首挺胸,严肃威武地端坐在大门两侧。可乾清门前的两只狮子却是个例外,它们非但不昂首挺胸,还耷拉着耳朵,头也是略微低下的,并没有我们常见的那种趾高气扬的气势。

原来乾清门是故宫内廷的正门,要想到故宫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去,必须要经过此门。这两只耷拉着耳朵的狮子的寓意,就是想告诫后宫的嫔妃们:贤惠持家,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讲的不讲,有些事知道了也当不知道。

诏书亭

我们进入故宫后,一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过太和门,去看巍峨的三大殿和后宫诸殿,却忽略了太和门前的两个东西。

在太和门前面,一对石狮子旁,摆着一个石盒和一个石亭。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

史料记载,石盒里装的是五谷、红线和金银元宝等物,代表钱粮布匹,寓意国家五谷丰登、财富满盈。

而右边这个石亭叫“诏书亭”,皇帝颁发诏书时要先将诏书放在这个亭子里。

猜你喜欢
太和殿诏书太和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紫禁城在1918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汉文帝七年《朝仪》诏书研究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清朝颁予杜尔伯特达赖汗之满蒙文承袭诏书(英文)
韩雍换信救人
在太和殿听一种鸟鸣
北京故宫太和殿导游词
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