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格吉祥物设计在青少年普法教育中的运用实践研究

2023-11-19 05:02洪吴迪韩晗
湖南包装 2023年5期
关键词:獬豸动画人物宝安

洪吴迪 韩晗

(1.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广东 深圳 518060; 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100083)

1 青少年普法

1.1 青少年普法的重要性

1.1.1 普法的概念

法治教育是推进现代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人们通常将普及法律常识简称为普法,是以国家居民为对象,普及居民必须了解的法律知识的统称,是法律学习中最简便直接却必要的一种。

1.1.2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发展

党中央以5 年为一个周期开始全国普法,始于1986 年的第1个5 年规划就指出普法的重点对象第一是各级干部,第二是青少年。2011 年开展的第6 个5 年规划继续指出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并将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点中的重点[1]。

1.1.3 我国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全国普法办在2013 年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曾提出:法律素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健康成长、参与社会、幸福生活的核心素质之一[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也曾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并由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1.2 我国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情况

1.2.1 青少年普法教育的现状

自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以来,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广大青少年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以下问题:对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刻、定位不够准确;法治教育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学校法治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社会上与法治教育相关的教育资源分配也存在问题,无法得以保障[3]。

1.2.2 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难点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在校以课堂为中心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司法相关部门的法治宣传、课后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这三者相互结合共同作用。而学生们日常课业负担已经饱和,在升学压力之下,学校的普法教育开展通常不得不为其让步。而家庭中成员的法治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无法与学校、社会多元参与相辅相成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1]。

1.2.3 青少年普法教育的新机遇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明确提出: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要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3]。

本文所举例的少年宫法治主题展览所展示的内容正对应国家所提倡的参与式、体验式法治主题教育方式。展览所包含的内容以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为主题,所在的深圳市宝安区少年宫也是学校定点社会实践参观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而作为辅助展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中国风格吉祥物形象不仅丰富了青少年观展的体验,也能满足网络文化法治教育传播的需要。

2 吉祥物设计的背景概述

2.1 吉祥物概述

吉祥物起源于法语Provençal mascotto,并于19 世纪末以Mascotte 的拼写形式正式纳入法语词典。英国的吉祥物一词Mascot 由Mascotto 演变而来,意思是人、动物或能带来幸福和好运的事物[4]。吉祥物产生于中国社会的特定语境中,是多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的产物。中国吉祥物随着其悠久的历史而不断发展。中国传统吉祥物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思想,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文化遗产[5]。它对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具有审美、教育和调节功能。早期原始社会的穴居人以狩猎为生,时刻都会经历疾病、受伤、死亡等灾难带来的不安感、困惑感和恐惧感。而吉祥物成了驱赶凶险、庇佑生命的一个寄托物,这个寄托物的主观愿景是为人们带来吉祥,也因此得名吉祥物,是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象征。古代部落的人会将动物的形象附着在图腾柱上进行信仰崇拜等活动,为了促进生殖繁衍,远古时期的人们也会戴上面具或是穿上类似动物的衣物。“图腾”是起源于北美和印度的词源。对于原始人来说,图腾指的是可以作为一个家族或氏族象征的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通常被认为是其祖先对后人的启示[5]。

2.2 中国的吉祥物

2.2.1 传统中国吉祥物

人类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形象(吉祥物)来表达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而现代中国吉祥物主要起着沟通的作用。

中国传统吉祥物以传统神话故事为主题,以兽、鸟、日、月、星为主要内容,使中国传统吉祥物有着极为丰富的寓意,例如驱邪和向往幸福生活。因此古代的吉祥物常常以图案和纹理的方式出现在家具、餐具、服饰和建筑上,用来庇佑人们的安全健康、家族的繁荣兴盛、国家的风调雨顺。

2.2.2 现代中国吉祥物

而中国现代吉祥物的形象主要是作为重大活动的使者来营造与传递文化生产力的一种价值观。它能够在特殊的时刻和场合下产生特殊的象征意义,同时又展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例如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5 个可爱的“福娃”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都是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对传统吉祥图案进行创新和改造。奥运吉祥物作为奥运会的标志设计,不仅是一个国家文化、形象的象征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提炼,而且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产品,尤其是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6]。例如在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上一炮而红的现象级“顶流”明星冰墩墩在赛会期间制造了强大的话题性,其憨厚可爱的神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圈粉无数。

现代吉祥物不仅能为国际重大活动的举办添色,更有着拉近各国关系、促进世界人民团结的作用。

吉祥物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更能将文化底蕴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结合起来而达到1+1 >2 的效果。

2.2.3 我国法制宣传中动画人物的设计调研

在中国,动画人物被广泛用于宣传法制建设。动画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由政府职能部门制作的法律教育动画片中。这些动画片通常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法律法规知识,以便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一些知名的法律教育动画片包括《小公民大法官》和《小猪佩奇学法律》。电视台及网络媒体也会播放由官方所制作的公益广告动画:这些动画片通常以宣传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主题,通过形象的动画人物和有趣的情节来吸引公众的关注和认同。在城市的不同场景中也能看到许多利用动画人物进行宣传活动的平面设计: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也会邀请知名动画人物作为代言人参与宣传活动,以此来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曾邀请《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的人物作为“最可爱法官”,出席宣传活动。

动画人物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宣传手段,在中国的法制建设宣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青少年普法这个方向应该根据受众的特征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设计。

2.2.4 国外现状

在许多国家都有使用动画作为法制建设的案例。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曾经推出了一系列名为“儿童之声”的动画视频,旨在向儿童和青少年介绍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这些动画视频通过可爱的动画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向儿童和青少年传递网络安全知识,教育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英国警察部门曾经推出一部名为“杰克和凯西”的动画片,旨在向儿童和青少年介绍如何避免成为被欺凌的受害者。这部动画片通过可爱的动画人物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向儿童和青少年传递反欺凌知识,教育他们如何正确地应对欺凌行为。

日本政府曾经推出一部名为“国民安全保障基本法”的动画视频,旨在向公众介绍该法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这部动画视频通过日本动漫的方式呈现,向公众生动有趣地普及国家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国家安全意识。

这些国外法制建设的动画案例都充分利用了动画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向公众传递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这些动画案例不仅在国外广受欢迎,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2.2.5 研究结论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总结了用动画人物来宣传法制建设的优缺点。

优点是:

(1)强化宣传效果。动画人物可以让宣传信息更加生动、形象、易懂,从而强化宣传效果。通过可爱的动画人物宣传信息,可以更好地传达给广大群众,引起大众的共鸣,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吸引年轻人群体。动画人物更容易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和接受。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娱乐性和多元化,通过利用动画人物宣传法制建设,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群体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填补传统宣传的不足。相对于传统的文字宣传和图片宣传,动画人物可以通过情节和表情等方式表达信息,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可以更好地填补宣传不足之处。

缺点是:

(1)过于娱乐化。如果过分追求动画人物的可爱程度,可能会导致法制宣传的过度娱乐化,失去了法制宣传的严肃性。

(2)宣传效果难以量化。相对于传统的宣传方式,动画人物宣传的效果难以量化。因为它更多地依赖观众的认同和理解,很难通过统计数据来评估宣传效果。

(3)人物形象过分简化。在一些情况下,动画人物的形象可能会被过分简化,缺乏细节和深度。这样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法律法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用动画人物来宣传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在宣传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可爱与严肃的关系,确保宣传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动画人物是一种生动形象的传播媒介,具有良好的宣传效果。随着动画制作技术和媒体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动画人物将在未来法制建设宣传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动画人物可以深入人心地传递法制知识,不仅可以形象化地展示法律条文,还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和形象,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增强对法律的认知;动画人物可以提高公众对法制建设的参与度,可以借助互动媒体平台,让公众通过互动方式参与到法制建设宣传中来,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随着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动画人物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未来,动画人物在法制建设宣传中的应用将有助于促进国际法律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法制建设。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动画人物在法制建设宣传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3 吉祥物形象的设计过程和应用

3.1 法兽“獬豸”形象概念生成

3.1.1 法兽的由来

经过展厅设计团队与布展平面团队的深入讨论之后,共同决定为深圳宝安区少年宫法治主题展创造一个吉祥物形象,且达成初步意向选择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神兽作为吉祥物形象的源头。经过几轮筛选和比较,獬豸成了最终获选的神兽。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能辨善恶忠奸的异兽,獬豸与“法”有不解之缘,古体的“法”字写作“灋”,“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7]。獬豸是传说中的神兽,外观似鹿又似羊。头顶长有独角,有盘似蜗牛的短尾,有羊蹄。汉朝杨孚《异物志》中描述其为:“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指的是:獬豸个性温和忠烈,但在遇到有两方争辩相斗之时,会以独角撞向不对的一方;如果看到两人争吵会咬理亏的人,这便是獬豸天生而来的明辨是非的公正本能。獬豸乐于主持正义的性格随着历史演进而越来越鲜活,也因为如此,獬豸自古被称为法兽。

很多司法人员也喜欢佩带獬豸形象的饰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的法槌上就有獬豸图案。位于北京的法律出版社的标志即为獬豸。

3.1.2 獬豸形象设计

传统的画像及雕塑作品所呈现的獬豸多以威武、霸气且具有震慑力的猛兽为主。但考虑到普法展览所针对的人群以青少年为主,设计师的初版獬豸形象抛去了刻板印象中神兽所具有的棱角和距离感,而用圆润、呆萌、柔软的形象,辅以额头上春笋般的独角和若有若无的小尾巴来诠释更符合青少年审美的法兽。

为了增加獬豸形象的生动性,还将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布老虎——山西黎侯虎的体型附着在其设计的獬豸形象上。自古以来,老虎在民间就一直有赐福、镇宅、增寿、生财等寓意。人们更是把虎当作保佑儿童健康成长的吉祥物,以期子女年少时能如老虎一般身强体壮茁壮成长,青年时能如老虎一般胆识过人英勇机智。神话中的獬豸长有类似麒麟瑞兽那种羊的蹄子,而放在设定好的圆润呆萌獬豸身上显得不合时宜,而布老虎憨态可掬的形态刚好满足了主创设计师心中獬豸的定位。

经过几轮修改后,普法展览中的獬豸形象变成了两种配色:代表中国的红以及象征法律正义的蓝。为配合宝安区七彩法治LOGO 的设计,獬豸的独角也被换上了七彩的装饰(图1)。

图1 獬豸形象设计明信片。

3.2 法治宝安人形象概念生成

除了象征法律的神兽獬豸之外,主创设计团队还以宝安独特的地域性为灵感源,设计了另外4 个人形吉祥物形象,分别是宝安区女法官“小法”、宝安机场女机长“小治”、正在宝安区读书的男学生“小宝”以及土生土长自沙井的蚝农“小安”。这4 位“形象代言人”分别体现了宝安位于大湾区核心的重要区位、宝安作为大湾区最便捷的交通中心、宝安法治宣传的力度、宝安如学生般蓬勃的朝气以及宝安最具历史底蕴的蚝业。

设计师分别设计了方脸和圆脸两款:方脸款配合炯炯有神的目光和趣味十足的噘嘴特点,每个形象都有一个展现自身身份的“座驾”;圆脸款选择与脸型相似的比例巨大的眼睛,配合背上的法锤、机长帽、摩天轮和蚝壳背包与身前怀抱的法典、飞机、摩天轮座舱和蚝宝宝道具,整体形象更加生动、饱满,跃然眼前(图2)。

图2 宝安法治吉祥物形象设计手绘图。

3.3 青少年普法展览中的应用

在展览门外展墙及入口处门厅,獬豸作为主要的装饰元素分别从卷边的“书页”和墙角探出小脑袋,好奇地看向展厅的关键词:法治宝安。

宪法主题区平面视觉的配色也与獬豸配色统一协调,在这个区域獬豸从吊顶的边沿向下探出脑袋,盯着宪法编年时间轴,其身体的形态与内容展示的边界巧妙契合。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提高展区的趣味性,吸引青少年的目光,也能作为视觉的重心元素使整体画面保持平衡(图3)。

图3 展墙与入口处门厅。

民法典主题区——小明与法典故事的展览方式是圆形LED屏幕展示普法宣传动画片。这面墙的区域因为有展厅设备检修口和隐藏式消防栓,所以设计团队根据场地的特点和限制条件,巧妙地把獬豸形象与法治宝安的4 个人物形象结合在一起,并与普法宣传动画片内容中的形象设定联动(图4)。

图4 獬豸与法治宝安人物形象。

少年宫中庭的户外区域,设计团队放置了一个户外金属雕塑——法治之山(图5)。印刷工艺使用彩色车贴,大面积留白透明底色以凸现不锈钢金属质感。獬豸形象的头部和尾部穿插其中,增添了雕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也以温和可爱的视觉效果消融了雕塑冰冷、尖锐的金属感。

图5 法治之山。

3.4 形象的拓展应用

3.4.1 文创产品

作为普法宣传展的衍生产品,团队也将法治宝安人物的形象进行三维建模,并以盲盒玩偶的形式打样生产(图6)。建模在细节处加入“宝”、“安”、“法”和“治”等字样,并加入“七彩法治”LOGO。

图6 宝安法治吉祥物形象渲染图。

值得一提的是,盲盒玩偶的底座是以宝安中心区的地图拼接而成,集齐4 个法治宝安人物玩偶便可得到一块完整的宝安中心区域图,寓意法治与宣传缺一不可、“合而为一”、“合情合理”。最终打样成品实物拍摄如图7。

图7 手办设计。

此外,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我们也为另一款圆脸大眼的宝安法治人物形象设计了毛绒公仔并打样(图8)。制作毛绒公仔的难点在于如何制作准确的板样来保证生产出的实物可以保持设计图稿中的身材比例。这就需要在板样的剪裁和填充物的选择上进行多次的实验并最终达到最接近的状态。

图8 毛绒公仔。

相比之下,獬豸憨态可掬的形象更适合抱枕一类的产品。设计团队吸取之前制作毛绒公仔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制作了一款还原度更高的獬豸抱枕(图9)。

图9 獬豸抱枕。

在打样的过程中,团队经过几次讨论,决定适当放大獬豸的五官,并缩小头顶独角的尺寸,更进一步增加神兽形象的亲和力与可爱度。

3.4.2 法治宣传出版物

在少年宫的临时展厅区域,也会不定期展出普法漫画展。漫画展的展板也根据不同的布局和排版加入了獬豸形象。獬豸调皮地探头与七彩法治翻页的元素被应用在许多展览的细节中,起着承上启下和点明主题的作用。此外,为了起到宣传展览的作用,视觉团队也专门制作了一批明信片作为礼品,供司法局内部使用(图10)。

图10 普法漫画展平面设计。

3.4.3 新媒体

展厅中结合不同主题区域所展示普法知识的特点,结合多媒体内容制作,设置了许多交互装置[8]。其中民法典主题区为展示小明与法典故事的内容,设计团队统筹并策划了普法动画片交由多媒体团队协作完成。

宝安法治人物经过微调,成了普法动画片中的主角和配角。獬豸作为片头和片尾点明主题的神圣小助手贯穿其中。

在制作多媒体内容的过程中,设计团队与多媒体团队的沟通也出现过问题。多媒体团队由于没有领会设计主创团队的意图,将原本可爱、呆萌的吉祥物形象未经同意私自拉长比例,导致产生了“四不像”的动画形象。这一问题也经常出现在IP 形象改编和衍生品制作的情况中,应加以避免。

所幸及时发现了问题,经过协调沟通,最终顺利完成了普法动画片的制作(图11)。因为在设计宝安法治人物之初,就考虑到潜在的后续衍生形象使用需求,主创团队根据不同的性别、职业、年龄进行用户画像的分析,最后凝结成4 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因此,在创作普法动画片的过程中,宝安法治人物很顺利地“幻化”成不同的角色,根据各角色需要的性格再辅以表情、动作和配音来营造丰满的动画镜头。

图11 多媒体形象设计。

3.4.4 网络传播

表情包被称为新时代的象形文字,是人与人之间在以微信、QQ 为主导的社交软件中沟通的必备媒介。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表情包以其极高的传播速度和极方便的传播方式而常常可以让某些热点时事或人物形象作为素材迅速“出圈”,扩大受众人群,提高受众参与度,进而被人打造成系列IP,并引起广泛关注,最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9]。

为此,主创团队也对法治宝安人物形象做了一批表情包(图12)。以女法官作为主要人物,辅以法典作为重要的信息元素,再配合幽默的法治宣传文字,在表情包转发的过程中令人印象深刻,逐渐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普法作用。

图12 吉祥物表情包制作。

4 总结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青少年普法教育逐渐趋向更高效、更合理的方式。不论哪种方式都应建立在社会、学校及家长三方更积极、紧密的协同合作上。合理地分配社会的资源,把本已建成的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科学地设计组合包装再重新推出,能够调动普法参与者的积极性,让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充满兴趣和热情。借助设计的力量,迎合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以更有吸引力且平易近人的吉祥物形象将学习法律知识的形式渗透下去,真正令普法教育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所有设计由蔡泽钿、刘晨皓、洪吴迪、张家炜完成,摄影:杜睿)

猜你喜欢
獬豸动画人物宝安
判案神兽“獬豸”
从怪兽到长颈鹿:獬豸盘角鹿研究漫谈
山海经之獬豸辨好
第十五届文博会举行颁奖大会,宝安收获满满 尽情展示魅力 喜获六座奖杯
宝安艺术家赴汉中取经
朗诵名家宝安“献声”掀热潮
饶凯玉 宝安刻纸画艺术第一人
二维动画人物的特征提取与三维重建
明镜高悬,神兽“獬豸”
丑的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