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3-11-19 01:57:46华柯羽刘璐
财务管理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银行贷款

华柯羽 刘璐

摘要:首先分析了高校债务风险形成的宏观背景、直接诱发因素以及与财务收支的关系;其次介绍了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意义和基本原则;再次列示了高校举债风险评价指标和高校财务运行失衡风险评价指标;最后提出降低高校贷款融资风险的对策,包括建立有效贷款风险防控机制、金融系统应严格高校贷款的审批手续、国家要强化对高校贷款的管理、多渠道筹措经费降低高校贷款风险等。

关键词:银行贷款;高校债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指标

0 引言

2022年9月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为了拉动需求,现阶段鼓励高校新增贷款,用于购置新设备和改造老设备,中央财政将给予新增贷款为期2年的贴息,利率优惠高达2.5个百分点。伴随高校快速发展而引发的资金短缺问题,可以通过向银行贷款得到缓解,但超额贷款势必引发高校财务风险。高校内部要增强风控意识,主动控制贷款规模,严防盲目举债,外部政府和银行也要加强监管,使高校贷款规模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谨防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生,保障高校健康的发展。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的资金来源中占比最大的是政府资助和捐赠资金,由校董事会下属的基金会负责运作,属于无偿使用资金,贷款额度占比小,财务风险相对低,因而对其研究不多。

2004年之前,国内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识及重视高校财务风险方面。李曙光[1]主要分析了学生学费贷款偿还风险;刘长青[2]认为高校财务的三大风险指举债风险、净资产潜亏风险和现金短缺风险。2005年后,学者继续探讨高校财务风险的界定、分类及其特点,同时从内部控制、风险评价和风险预警等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国内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因探寻、评价和预警的研究、防范及对策的研究。

一是对成因的研究。李倩[3]运用AMOS模型,选取了56所高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财务风险主要为偿债风险和管理风险,并得出对其影响力最强的指标依次是短期负债与自有资金占比、资产负债率等。王静[4]认为高校管理层风险意识缺乏、法人实体地位缺失等体制层面原因、财政拨款不足等客观原因引发了公办普通高校财务风险。

二是对评价和预警的研究。徐明稚等[5]从现金流视角,选取运营、投资和筹资方面的指标,构建了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申秦等[6]完善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流程,以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为视角,对健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成效提出对策。吴海鹏[7]运用Logistic模型,选取了70所高校的财务数据,选择16个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三是对风险防范及控制对策的研究。夏伍珍[8]认为举债风险和财务状况总体失衡是高校主要的两类财务风险,并提出建立债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等防范措施。王旭和王志洲[9]、李强[10]对民办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指出应从政府行为和学校举措来防范财务风险。

2 高校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是公办院校,属于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资金来源一般也属于无偿性使用,只有“债务”需按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是有偿性资金。所以,高校在筹资环节的风险主要是举债引发的。高校主要的举债对象是银行,因此,高校的银行贷款风险即是主要的举债风险,也即是其筹资环节的主要风险表现形式。高校向银行过度贷款,在利息负担过重或到期需偿还大额旧债,同时又难以借入新债的情况下,将造成高校资金周转困难,引发财务风险。

2.1 高校財务风险形成的宏观背景

首先,新时代新进程的影响。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不再以物质为基础,而是以知识为基础,促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向教育大国及教育强国迈进的机遇和挑战。其次,我国高校法人地位的明确。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从法律上明确了高校法人地位,使得高校拥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可以选择更多方式筹集办学资金。再次,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已有学者研究表明,1991—2003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高达0.89,即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变化与经济的变化周期趋于一致。最后,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出台了扩招政策,高等教育在校人数逐年攀升。根据教育部数据,高等教育在学规模由2010年的2 385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4 655万人,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26.5%攀升到2022年的59.6%。

2.2 导致高校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

一是大规模校园基础建设。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4年),对高校的生均办学条件作了具体指标要求,大幅度扩招需要大规模的校园建设与之匹配。二是政府基础建设投入缺口巨大,国家用于高校基础建设和日常运行的生均定额拨款额度,并未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数倍扩张而进行相应的增加。三是政府推动“银校合作”模式。2022年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增强了高校新增贷款的信心。根据发改委披露信息,2022年四季度25个省份高等院校的1 659个项目,累计投资金额2 472.45亿元,贷款金额1 862.69亿元,贷款占比75.34%。巨额利息支出,加上偿还本金的压力,容易导致高校财务风险。

2.3 财务收支对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影响

一是财政性日常运行投入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两个方面:一方面,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占首要地位的仍然是政府财政拨款,但其在总经费额度中所占的百分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过度强调保障重点建设的倾向,导致项目经费占总预算的比重日趋膨胀。高校基本支出预算无法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挤占、挪用专项经费用于日常运行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是办学成本压力剧增。首先是物价对成本的压力剧增,随着科技的进步,校园的数字化、智能化需求,多媒体网络技术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技术手段,随着新学科的不断涌现,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传统学科需要改造,给办学成本带来巨大的压力。其次是现下许多高校跨地区多校区办学,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老师往返校区间上课的成本增加等。最后是高校目标定位的不断拔高,高校中盛行跨越式发展理念,某些高校脱离实际,盲目地追求大而全的发展目标,这些追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也进一步加剧了办学成本的压力。

三是高校资金能力有限。根据教育部数据,“985”和“211”学校,财政拨款平均占到经费总额的55%以上,学杂费等事业收入占30%左右,社会捐赠等其他收入占15%。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试图打破现有的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的格局,努力寻求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希望改变资金来源的占比结构,但目前看来仍然任重道远。首先,高校资金来源中占比最高的依次为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这一基本格局并未改变;其次,学费水平上调的难度较大;最后,其他自筹收入远非想象的那么“丰盛”,与资金缺口难以匹配。

四是高校独立法人地位不完善。我国公办高校并未实现“财产独立”,资产属于国有,只拥有依法自主使用的权力。同时,高校并不能完全掌控招生权、收费权及专业设置权等,它们仍不同程度上受控于政府。

3 构建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意义和原则

3.1 构建的意义

一是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高校的发展事关千家万户,其发生财务危机势必引发大众不安。首先可以通过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提前预警,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其次可以引入风险指标体系分析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深层次原因,探究其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风险因素,然后针对各风险因素制订改进措施,以期避免高校财务危机发生,免于其对社会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是为高校管理者观察高校运转提供数据库和资信。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有固定的结构,将零散的指标综合起来,将可能存在风险的各项业务事项数据化、定量化和条理化。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除了对潜在因素进行定量外,还对显现因素或现状信息进行定量。高校间存在各种差异,各个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选定合适的指标构建体系,才能真正反映其所面临的风险。

三是为高校管理者改进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风险管理提供分析的线索和思路,以及提供决策的数据信息基础和理论依据。

3.2 建立的基本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在设计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时需保障科学性,要使其不仅能准确反映高校整体财务运行规律,而且可以深入展现各组相关财务数据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揭示高校各项运营活动的潜在风险。

第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指在指标体系构建时将高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对于选取的指标需要具有代表性,能够较好的評价风险水平,同时体系能够较完整、全面的评价整体的财务风险。

第三,灵敏性原则。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所选择的指标应能对高校财务风险状况的主要方面反应灵敏,一旦风险因素产生,相关指标值就能够迅速反映出来。敏感地反映高校财务运行状况的波动与异常,有利于高校及时识别风险、做出反应、提高反应速度、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在海量信息的现代社会中,具有高敏感性预警应是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

第四,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的原则。会计核算数据是定量分析的一个比较可靠的信息来源。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应以学校各类财务报表、财务预算及决算等有关财务资料为基础,以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为主要依据,这样就能够较客观、容易地取得综合反映高校的偿债能力方面可信的相关数据。

4 构建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高校不同于企业,需要量入为出,保持收支平衡,因此高校目前的财务风险主要源自举债和财务运行失衡。本文以财务信息为基础,选取相关指标,分别对举债和财务运行失衡风险进行评价。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实时获取指标值变得不再困难,根据指标的变化可以实时监测高校财务状况,预警潜在财务风险。

4.1 高校举债风险评价指标

高校举债风险是指高校在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向外部借入资金用于事业发展,但是到期却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举债风险评价指标有以下6项,用于衡量高校按期偿还负债的能力,见表1。

借入款余额代表高校举债的整体规模,纵向观测同一高校不同时期的变动率,横向比较同类型高校同一时期的差异率。以上其一变动率过大,应发出预警。

资产负债率越高,高校的财务风险越大。由于高校的公益特点,实务中,一般认为其资产负债率以不超过60%为宜,一旦超过,应发出警示。

可动用资金与流动负债比值越小,说明高校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弱。若其小于1,高校存在不能及时偿还债务的风险,应引起重视。

负债总额占总收入比例越大,说明高校未来偿债压力越大。借入款项占总支出比例越大,反映高校支出越依赖债务。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比例越大,说明高校还款储备率越低,风险越大。分别监测这3个指标的变化情况,若其一持续增大,都应发出警示。

4.2 高校财务运行失衡风险评价指标

高校财务运行失衡风险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条例不完善或外部环境的影响,使高校出现日常财务运行失衡的风险。见表2。

(1)存款净余额或存款净余额占总支出比越小,高校资金周转越困难。纵向观测不同时期的变动趋势,持续减少,应引起注意。

(2)垫付资金总额越小,高校资金管理越强。观察其变动情况,若越来越大,需要警示。

(3)现实支付能力和潜在支付能力越小,风险越大。可本校纵向比较,也可高校间横向比较,若其一持续变小或远小于其他高校,需要重视。

(4)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产比使不同规模的高校间的对比成为可能,其可本校纵向比较,也可高校间横向比较,若持续变大或远大于其他高校,应当关注。

(5)若年度收支比率大于1,说明高校收入无法维持日常运营,存在财务风险。

(6)事业基金可用率越低,高校越缺乏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

(7)专项资金占用率越大,表明越多的专项资金被挪用,风险越大。可本校纵向比较,也可高校间横向比较,若持续变大或远大于其他高校,需要注意。

5 降低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

5.1 建立有效贷款风险防控机制

首先,坐实各个项目的资金支付预算及时点,根据支付计划制订最优的贷款规划,长、短期贷款相结合,以期贷款费用最低化;其次,合理制订还款计划,统筹安排各项资金,确保有足额的非专项资金可供按时还本付息,避免不能按期还款或延期还款而导致资金不足、周转困难等损失;最后,建立偿债基金,做好列入年度预算管理的长效休产还本付息规划。总而言之,需要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降低借入款项占总支出的比例,尽可能降低学校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通过合理规划增强学校资金的调剂能力,尽量降低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比率,降低到期还款的压力。

5.2 金融系统应严格高校贷款的审批手续

关于高校的贷款申请,银行应持谨慎态度。银行应根据各方可获取信息综合评估高校的发展情况、现金流情况和还款能力等,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从严审核高校的贷款额度,如发现高校存在还贷能力的风险,就应不给放贷,不能有高校贷款不存在风险、有政府兜底的想法。

5.3 国家要强化对高校贷款的管理

首先,国家应根据其对高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严控高校的建设规模和进度,把控其贷款额度。鉴于高校与企业不同,尽管具有法人资格,但仅有经营管理权而无收益权,缺乏法人主体地位,难免会造成其在申请贷款时的失范行为,所以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贷款的审批和管控,防止高校盲目贷款扩张建设。

其次,加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控,赋予相关部门监控高校负债的职责,建立负债预警提示制度,一旦发现财务风险的早期征兆,及时向高校和银行发出警示,并跟踪其后续整改效果。

最后,对社会效益较好、社会评价较高的高校,政府应该给予大力扶持,给予贷款全额贴息或部分贴息,减轻高校的压力,帮助高校顺利发展。

5.4 在政府主导下多渠道筹措经费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始终使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者,公共部门始终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時,来自私人部门的经费也是非常重要的补充,从公司、企业(包括校办企业等)、慈善基金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也是提升存款余额及存款净余额占总支出比、提高潜在支付能力和实际支付能力的重要举措。

6 结语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下,教育经费的供需缺口仍是一个主要矛盾,高校为解决资金缺口进行举债进而引发的财务风险将仍是需要持续关注的课题。高校适度负债可以加快高校软硬件建设,促进学校发展,反之则过犹不及,过度负债则需支付高额贷款利息会使高校背上沉重负担,易使其产生财务风险、拖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建议高校要做到适度负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并做好还款计划,防范财务风险;对于政府相关部门而言,应当要建立负债预警提示制度,加强对高校贷款的监督和管理,帮助高校筹措资金,降低利息及负债风险;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按照法律规定,对高校贷款严格审批,在源头上把好第一关,使高校贷款成为高校经费的必要补充,为高校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曙光.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4):12-13.

[2]刘长青.谈高校财务的三大风险[J].经济论坛,2002(6):48-49.

[3]李倩.基于AMOS模型的高校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J].会计之友,2018(7):136-140.

[4]王静.简析高校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与对策[J].经济师,2015(8):127-128.

[5]徐明稚,张丹,姜晓璐.基于现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体系[J].会计研究,2012(7):57-64,97.

[6]申秦,倪雪婷,成诚.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财会通讯,2022(6):126-130.

[7]吴海鹏.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会计之友,2012(35):100-103.

[8]夏伍珍.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会计之友,2012(11):127-128.

[9]王旭,王志洲.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其规避:基于辽宁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4,30(5):32- 35.

[10]李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6(26):123-125.

收稿日期:2023-04-11

作者简介:

华柯羽,女,1987年生,硕士研究生,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刘璐,女,1992年生,硕士研究生,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基金项目:2022年度中国教育会计学会面上课题“数智化时代高校智能财务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JYKJ2022-067MS);2022—2023年度广东省教育会计学会课题“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Y2022-49)。

猜你喜欢
银行贷款
终于中了
信贷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效果研究
信贷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效果研究
浅析银行贷款对于实体经济的帮助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25:51
商业信用对货币紧缩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01:03
浅析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识别与信用风险度量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规避措施评价
基于纳什均衡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