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亮
腹股沟疝类型众多,基于疝的解剖位置分类,可分为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股疝等不同类型,其中腹股沟直疝是指腹壁下动脉内侧三角区突出类疾病,未经过内环,且未进入阴囊,在整体腹股沟疝中占比较小;腹股沟斜疝是指经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向内突出类疾病,穿过腹股沟管,经腹股沟浅环进入阴囊,在整体腹股沟疝患者中占比较高;股疝是指股环突出类疾病,高发于女性,且此类患者更易继发绞窄、嵌顿等并发症,需尽早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是腹压增加和腹壁薄弱。当我们进行一些需要用力的活动,比如举重或者努力排便时,腹部内的压力会增加。如果腹肌不够强壮或者腹壁存在缺陷,过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管等腹部器官通过腹股沟区域的缺口,形成腹股沟疝。老年人群多存在腹壁肌腱、肌肉薄弱的问题,加上大便密结、慢支炎、前列腺增生等慢性疾病的不良影响,可增加腹内压力,致腹内大网膜、肠管组织突出腹股沟,进而诱发腹股沟疝。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在腹股沟区域感觉到一个肿块或突起,咳嗽、打喷嚏、用力排尿或排便时更加明显。有些人可能会感到不适、疼痛或压迫感,尤其当活动或长时间站立后症状可能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影响患者消化系统功能,引发腹胀、便秘、胃肠功能衰退症状;还可诱发肠梗阻、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危重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因此,出现腹股沟疝症状后,要立即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情,并在医师指导下科学选择治疗方案。腹股沟疝患者可选择保守方案治疗,如疝托、疝带、中药等,可舒缓腹股沟疝症状。但保守方案若选择不当,可致疝气病情加重,故保守方案多用于高龄体弱患者或婴幼儿患者治疗中。也可选择手术方案治疗,如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操作,术后复发率低;再如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微创操作,无需打开腹腔,可在腹膜外将疝袋回拉至腹腔内,随后利用网片对疝缺口进行覆盖,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手术可以修补腹股沟区域的缺陷,将突出的器官放回腹腔中,强化腹壁,具体的手术方法取决于疝的类型和个人情况。
对于腹股沟疝,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但腹股沟疝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可出现膀胱损伤、手术切口血肿、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疼痛等并发症,故腹股沟疝手术后患者需做好切口护理工作,注意规避切口沾水,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术后早期不建议患者洗澡,可采取毛巾擦拭方案清洁,待术后7天,切口完全愈合后,方可洗澡。饮食护理方面,术后4小时,若患者未出现呕吐症状,且肠胃蠕动状态正常,可少量饮水,观察患者无不适感,可进食软质流食,逐渐过渡至普食。还需做好体位护理工作,術后叮嘱患者维持平躺姿势,规避体位不当或频繁调整姿势二次损伤伤口。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避免蹦、跳等剧烈活动。
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长时间用力排便或排尿,正确提重物并避免过度用力,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都是预防腹股沟疝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