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丽,郑世文,张晓群
(1.芒市种子管理站,云南芒市 678400;2.芒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芒市 678400;3.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芒市 678400)
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在实现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的推广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芒市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相应改革和建设,健全了农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应用,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促进了芒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芒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主要由市、乡(镇)两级农技服务机构组成,市级14个站所股级,下辖11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采用业务市管乡用的管理模式,属全额公益性事业单位,设立种子、农技、植保、农机、农经、农产品质量、畜牧等岗位,其主要职能是:根据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全市农业技术推广重大项目、农业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并组织实施;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工作。通过各项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和集成应用,为我市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历经多次机构改革,现有市级14 个站所(中心),农技推广机构11个,市级事业编制162名,实有人数194名,超编32名。其中:正高5人,副高106人,中职59人,初职9人;35岁及以下10人,36岁至50岁106人、50岁以上70人,平均年龄46岁,人员老龄化渐趋严重。各个乡镇的农技推广并入农业服务中心,人、财、物移交乡镇属地管理,11个乡镇编制196人,实有人数161人,占在编人数的82.14%。其中副高62人,中职46人,初职45人,其他8人;35岁及以下35人,36岁至50岁89人、50岁以上37人,平均年龄38岁。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情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面对新形势、新发展,农技推广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目标,面向基层,服务农业产业,依托科技,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在指导大田生产中,大力推广了高效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精确定量播种、多熟高效制等新技术,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先后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2个、产业强镇1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省级5个;云南省德宏州德宏小粒咖啡优势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7个、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产粮大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1.4.1引导农民积极创办和加入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依托本村优势资源,发展打造村集体经济,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断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新路子,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创新体制机制。
1.4.2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与企业、农产品收购商开展产品回收合作,鼓励村民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使农民产有所销,销有所获。
1.4.3开展科企合作。为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科技人员科研服务水平,与德宏金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科企合作模式,既保持了农业科技示范场新品种新技术核心试验示范功能,又能通过企业的运营推广科技创新成果,让广大农户能更快更好地享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增收与便利。
1.4.4积极做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及时组织科技人员对种植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地技术指导服务和技术培训。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把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种植管理技术传授给种植户和示范主体,把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推广到农户手中,切实提高科技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目前,芒市乡镇农业推广机构人、财、物由乡(镇)政府管理,市级业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乡镇农业推广人员重心在政府工作安排,业务工作难以落实。市级站所技术员抽调到其他部门从事与农业推广工作不相关的工作,服务功能弱化,导致先进适用技术的科技成果难以进村入户,农民急需的技术难以真正进村入户。
农技人员是基层科技服务的主力军,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和产业效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年龄偏高、活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机构改革后业务技术人员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培训,乡镇级接触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更少,科技队伍的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已成为当前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层推广工作属于公益性服务机构,属财政全额拨款,由于财政资金困难,技术推广工作难以支撑。一是项目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影响项目实施进度;二是业务办公经费不能及时拨付,影响日常业务工作开展,车辆燃油、保险、维修等不能如期进行采购;推广经费不足,科技人员外出考察机会少,技术创新少,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不强,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低。
由于受单位职数限制,科技人员晋升职务后仍然无法享受待遇,一定程度影响工作积极性。对基层科技人员培训没有针对性和连续性,基层科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农业发展的最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发展现代化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一是加强对基层推广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相关政策,保证基层农业推广机构能够履行其基本职责站在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二是切实抓好基层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农技人员新知识、新科技的培训力度;三是完善职称评聘制度,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提高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强化自身建设,树牢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农技人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农业产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进一步理顺关系,把握好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发展好经营性服务。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种养大户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技推广服务形式,努力培育农技推广多元化服务主体。
加大经费投入,配齐相关设施设备,提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待遇,做到工作有干劲、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切实增强基层农技服务能力,要保障工作经费和项目经费,根据农业新技术推广需要,增加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补充吸收专业农技人员,改善农技推广队伍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