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凤/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使得制造企业数量激增。制造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业的健康发展、转型升级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前经济还未全面复苏,制造业受影响较大,加之其面临供应链不稳定、运输问题、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巨大挑战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必须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制造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推动自身转型,建立严格的成本核算和审批制度,参照行业和部门实际状况,设定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作为核算及考核的参考依据。严格落实资金定额,在制度层面杜绝各个部门产生非必要支出;同时,应当引进战略成本管理思想,从市场角度出发考虑成本和收益。运用价值工程管理提高成本性价比,对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与生产、产品销售等环节的成本费用进行管控,并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对成本的动态管理,全面降低制造企业成本支出。
制造企业 成本管理 核心竞争力
在当代市场经济发展中,成本成为制造行业的一个重要竞争点,成本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财务人员要做好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工作,事前做好成本预测,对其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事中做好成本核算与控制;事后做好成本考核和分析,从管理的高度挖掘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的潜力,全面降低企业成本。本文站在制造企业的角度,从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机制、成本覆盖面以及信息化应用四个方面出发,分析提升成本管理整体成效的具体方法,帮助制造企业尽量降低费用,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充分动员和组织全体人员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损耗进行管控,最终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成本核算是否完整、准确、合理,决定着企业经营利润的多少。制造企业只有对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进行合理归集,并进行精细、准确的核算,才可以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不精细、不准确,造成产品毛利分析不准确、企业盈亏原因不明确等,无法为企业未来的销售报价及经营决策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很多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存在成本核算方式粗放、成本核算管理不善等问题。
首先,制造企业没有树立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未将成本核算细化到产品研发与产品制造生产项目上,费用分摊标准粗略,成本督导、考核流程不完善,导致核算工作精细化不足。
其次,部分制造企业核算方法缺乏合理性。例如,有些成本费用是多个产品耗用共同产生的,但企业没有采用合理的分摊方法,将这些费用分摊到具体的产品成本中,导致无法真正了解各个产品的成本费用,也无法科学定价,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
制造企业只有健全相应的成本管理机制,明确成本管理目标与管理流程,才能增强成本管理的规范性。现阶段,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流程缺乏合理性与规范性,未对成本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与程序予以规定,权责权限划分比较模糊,企业无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同时,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缺乏成本绩效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企业预算管理机制、资金审批流程不完善。
一是制造企业没有根据实际经营状况,结合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设置科学的目标成本;二是制造企业未成立独立的成本责任评估中心,无法科学划分企业各部门成本管理的责任;三是制造企业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没有对各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估,也未将企业各岗位人员的成本管理成效与其岗位晋升与绩效工资挂钩,因此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制造企业只有实施精细化全过程成本管理,才能全面降低成本费用。目前,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覆盖面不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全员成本意识不强
很多领导没有认识到当前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成本的竞争,也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财务人员只关注成本核算与账务处理等基础工作,未在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倾注更多精力,未主动学习先进的成本管理观念,没有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与路径。另外,部分人员没有意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未严格遵守相应管理机制与流程开展工作,导致成本管理机制形同虚设。因此,制造企业应增强全体人员的成本意识,转变其思想观念,促使其主动落实成本管理机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成本管理范畴狭隘
制造企业往往只关注产品制造与生产环节的成本节约与管控,未对产品研发与销售等环节的成本管理工作予以重视,没有针对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进行管控。例如,制造企业对原材料采购环节的成本支出采取了多项成本控制措施,如编制科学、准确的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加强采购价格管理等,但是疏于对产品其他环节成本支出的管控,这就可能导致产品研发与销售环节的资源浪费,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
忽略了事前、事中过程成本管控
制造企业一般在成本产生之后,才会对产品研发、制造生产等环节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与分析,从而了解企业各环节的成本支出结构,并确定相对合理的销售价格。但是,企业在事前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精确的预算目标,在事中未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目标与机制对预算资金支出进行严格审批,也未针对预算外的资金支出事项进行严格控制,这可能导致出现超预算现象,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一,制造企业要想确保成本管理基础数据规范、准确,就要推进对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领导和财会人员应增强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并将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相结合,针对不同环节的成本,制订相应的管理方案与控制方案。另外,企业要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将成本精细化管理融入企业各个经营管理环节,提高全体人员对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其精细化管理思想。同时,企业还应构建内部交流机制,通过各部门协同实现联动,并借助内部监督机制促进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不断提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第二,要想解决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实现成本的分步法核算。制造企业要按照不同产品种类,分车间、分工序步骤进行核算,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保证生产成本数据全面、准确、详细,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制造企业还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相较于传统的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对直接成本会直接追溯到产品;而对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会按照作业消耗与产品之间不同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更加合理地分配至产品,确保成本核算准确。
制造企业应建立健全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细化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及流程,明确各项制度流程的目的、依据、原则与方法等。构建完整的成本管理链条,从源头加强对成本的管控,对成本管理各环节工作与行为加以规范、引导,从而实现项目经营创效最大化目标。同时,企业还应对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深入、详细的宣传,成本管理机构则应随时核实掌握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与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动态管控力度,实现成本控制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制造企业应当重视健全成本组织体系,构建相应的成本管理机构。明确成本管理是第一管理者的责任,明确各个工作的责任人及其责任权限,选拔任用能力较为突出、有责任、有担当的管理人员,理清成本管理工作流程,统筹协调各部门管理资源,明确办公程序,抓实过程管控。
另外,制造企业需要完善成本绩效评价体系,将成本管理体系与绩效评价体系有机融合,对全体人员成本管理成效进行全面衡量和考核。在指标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设置方面,企业应关注考核指标的全面性,不仅要设置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还要重视非财务指标的设置,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对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业绩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职位晋升、岗位绩效工资挂钩,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
第一,企业全体人员应以积极的心态接受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理念,摒弃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与模式,全员都应增强成本意识,树立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思想。制造企业除了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关于成本管理的内部培训活动外,还要在员工内部举办岗位增收节支竞赛活动,鼓励员工提出增收节支的合理建议和措施,全面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汇集和发挥全员智慧力量,助力企业科学合理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营利润。
第二,制造企业应树立全过程成本控制意识。不仅要对重点环节加强成本管理,还要使成本管理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与领域,包括产品研发与销售、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与日常办公费支出等。只有对各项支出都进行管理与控制,才能强化精细化成本管理意识,全面提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同时,制造企业还要强化全过程成本管控,不能仅将精力与时间放在成本管控的事后应对与控制方面,还要有前置管理。
对于产品项目而言,在事前环节,制造企业应对国家相关政策、市场行情、原材料价格以及劳务水平等多方面开展调研与分析,主要包括对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与决策,编制项目前期成本策划,并结合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合理编制预算、制定预算目标,科学指导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
在事中环节,制造企业应严格控制项目的各项成本投入,控制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的所有成本要素进行控制,对预算资金支出进行严格审批,并做好事中环节的成本监控,防止资金浪费。特别要注意的是,制造企业对预算外资金的支出,原则上不予安排支付,但是特殊情况下应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待各级领导共同批准后,财务部方可办理支付。
在事后环节,制造企业应加强对成本的分析与评价。财务人员应将实际成本支出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对影响企业实际成本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不断总结成本管理经验,对一些超预算现象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此外,还要对成本管理结果进行衡量与评价,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联系,督促员工主动践行预算管理理念,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制造企业业务较为复杂,加强信息化建设,将日常业务与信息化操作融合,减少重复性工作,能够大大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运用信息化系统可以自动按照企业需求实时归集、汇总、提取项目成本数据,从而增强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财务人员还可以将成本数据集成、共享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实现对项目实际成本的把控。制造企业应重视信息化建设,构建企业采购系统、销售系统与成本管理系统等有效衔接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财务人员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成本费用支出的全面了解与控制。
此外,财务人员还可以借助信息化系统对各项成本支出流程进行审批,提高业务处理透明度。通过信息化系统,财务人员可以主动深入业务前端,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可视化监督,有效落实企业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意识及流程制度,助力企业实现产品核算流程规范化、管理分析自动化。制造企业能够将每个项目的工期管理、措施优化与成本数据结合起来,对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与项目实施方案数据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统调整项目责任成本,实现对项目的精准控制。
成本管理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也是所有企业必须关注的重点管理内容。制造企业应树立全员成本意识,构建全面成本管理思维,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成本管控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应树立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意识,掌握成本管控的关键,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项成本支出进行管控,全面降低成本费用。同时,财务人员还要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降本增效,促使制造企业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