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制造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探索与思考

2023-11-18 06:18俞家琴
经营者 2023年12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企业

俞家琴/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制造业的竞争压力加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引进和实施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制造业转型对提高我国工业竞争能力至关重要。实施内部控制,构建内控体系,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体系,以达到提升企业整体经营能力的目标,是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当前,国内大多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企业的整体经营和管理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探讨内部控制理论,就制造企业现阶段内部控制现状展开论述,提出强化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这对推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制造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思考

制造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始终保持发展活力。但与此同时,制造行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现代制造企业只有勇于改革,突出优势,才能实现长期发展。就当前而言,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施内部控制有利于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效的目的。因此,深入探讨内部控制的实现途径很有必要。

内部控制理论分析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重点是规范化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效约束和管理各项工作,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保证财务数据真实、有效。这有利于及时解决经营问题,减少损失,避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控制包含管理控制和财务控制两个方面,并且控制管理贯穿企业运行全过程,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产生关联,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具有关联性特征。由于内部控制是一种长期的、系统性的管理,短时间内无法起到显著的作用,因此必须与企业的运作建立联系,随时关注企业运行状况,从而达到目的。

制造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意义

控制约束企业经济活动

在新经济体系下,制造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控制企业内部的各种经济活动,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目标,改善资金使用情况。资金是制造企业生产运行的主要条件之一,足够的资金可以保障制造企业的正常生产与运营。因此,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来管理内部资金运营活动,避免资金滥用和浪费。实施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还能为企业的投资和财务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具有标准化特征,因此可以改善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打通企业沟通渠道,保证各项财务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为企业的业务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同时,建立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可以有效优化企业的内部资源配置,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防止资产流失。此外,分析内部控制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提高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总之,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企业竞争力

有效进行内部控制和管理,是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造企业的核心经营模式逐渐由价格竞争朝产品质量、企业文化、人才竞争方向转换。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制造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推进作用。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最大限度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使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企业。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

制造企业的经营更注重产品的品质与销量,企业管理层和各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不够准确,导致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这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企业内部经营者权力过大,如果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则不利于打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部分制造企业并未在基层开展内部控制方面的宣传,即便开展了内控宣传,其宣传手段与方式也缺乏灵活性,最终导致制造企业内部人员各司其职,对内部控制缺乏相应的认知。此外,制造企业未形成部门联动的内部控制架构,导致内部控制职能分工不明确,企业自身缺乏契合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文化。

风险管控不到位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的内部风险管控不到位,企业对风险缺乏认识,无法有效识别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风险。企业也没有组建独立的风险评估部门,而且多数领导的主观性较强,很容易盲目作出管理决策,导致企业处于高风险之中。此外,由于制造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预防手段,缺乏客观分析,因此企业的风险控制片面化,内部控制管理风险大。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低

就企业的内部控制而言,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不佳,其原因在于企业暂未养成专业的信息系统使用习惯且管理人才匮乏,员工对信息系统的维护意识不足,难以保障系统安全。虽然部分企业已建立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但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不能共享等,内部控制信息的采集受到制约。此外,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连接不紧密,增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量,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部分制造企业不重视信息交流,内部没有健全的信息交流机制,这制约了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导致企业的经营决策缺乏必要、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撑,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偏差。一方面,由于企业还没有为各个部门、员工开辟畅通的信息交流通道,部门之间的工作缺乏衔接,因此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不佳;另一方面,一些制造企业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

制造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策略

改革传统观念,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要真正转变管理观念

管理者应树立起内部控制意识,持续学习和深入探索。例如,管理层应该对内部控制有充分的了解,以确定其在降低成本、促进业财融合、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现实意义,进而将内部控制建设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并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将其渗透到各种管理活动中。

要积极引导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

一方面,要组织案例分析会、专题教育培训等,让员工了解内控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内控工作效果不佳造成的安全风险,并引导员工规范认识,防止内部控制建设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要从管理体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着手,纠正员工在业务、财务等方面存在的观念偏差、不规范行为,增强全员内部控制意识。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夯实内控管理基础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夯实内控管理基础。一方面,应当明确不能由单独的人或部门负责运营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主管单位批准,财务部审批。同时,要实现账物分管、账钱分管、印鉴分管、钥匙分管。以此为依据,例行核查和不定期检查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经济活动,确保各类凭证、账目、记录、表单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应包括战略规划、资金管理、预算控制、风险预警等,并从制度层面让管理覆盖原料采购、加工制造、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售后管理等多项业务流程,为财务和业务提供充分的制度依据。

提升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加强风险管控

首先,可以从外部聘请或内部培训职业风险评价人才,根据评价结果和问卷反馈,进一步完善企业的风险评价机制。

其次,可以通过面向内部员工、具有权威性的相关机构、社会上的相关领域人士等采集建议,在风险清单上罗列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各级领导也要根据调查结果,综合评估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情况,并深入长期地研究风险成因,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的风险控制计划,明确控制要点,做到突出重点。

最后,要加强专业风险评估师的风险管理,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对领导干部风险预警的培训力度,通过强化风险控制教育和训练,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从对外部风险的评估,到对内部的风险控制,提高企业内部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

基于业财融合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内控执行效果

建立协同互动的有效机制

对现代制造企业来说,内部控制的构建带来了业财一体化的新需求,需要解决原有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孤岛化”问题,积极促成业财双方的联动合作。以采购活动为例,分析采购需求,制订采购计划时,不仅要保证采购单位可以协调原料、设备等方面的采购工作,还要保证采购单位财务人员的参与,从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对采购人员进行评价以及提出建议,使采购工作在符合生产需要的基础上严格、科学地开展。

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业财融合共享平台,并从平台建设、技术投入、活动组织等方面,为业财一体化提供最好的支撑

预算充足的制造企业可以结合企业规模和管理需求搭建财务共享平台,转移财务核算职能,将管理会计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在提高信息共享效率的同时,发挥在财务分析、投资预测、营销策略制定等方面的作用,推进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执行。

加强对销售、收款、资产以及预算业务的控制

加强对销售、收款、资产、预算等业务的管理,从业务和财务两个层面着手,制定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制度。例如,采购原料、制造产品等,需要采购、供应、生产、加工等部门共同努力,要严格执行采购、订货、验收、投料、质检等工作流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高效管理采购、生产、技术等,以尽量减少原材料的超量采购和过度消耗。在现金管理、现金收付管理等方面,要明确出纳、会计、稽核等岗位的职责,并对现金使用范围、现金使用额度、资金收支稽核流程、支票开具审批流程等作出详细规定。这样可以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和财务体系的健全,防止现金超支、“空头支票”、无账支出,从而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优化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

制造企业要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营特点,全面梳理和优化企业的运作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企业的内部控制,开辟多元化的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企业的信息传输效率,为企业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打下基础。一方面,制造企业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内部信息管理体系,引进ERP 信息系统,通过ERP 信息系统采集原料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的信息,实现财务、资金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使所有的职工和管理者树立正确的内控观念,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健全内部控制系统,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强化内部控制监督职能作用,全面监督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内部审计是实现内部监督功能的重要部门,它负责预测和评价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内部风险,并监控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绩效。现阶段制造企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足,主要是由于审计部门人手不足,经常需要与财务部门合作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提高了内部审计的风险,使其功能无法充分发挥。要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聘请专门的审计师,改进内部审计结构,明确具体的审计内容、审计责任和审计范围,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全面监督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此外,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和规范内部的稽核机构,保证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经济条件下,制造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现实发展背景,剖析内部控制问题,采取措施积极解决问题,从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进而推动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订阅信息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展会信息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