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宇/文
心安北陲的“冰墩墩”
戈壁沙漠的“小黄人”
干热沙漠性气候、湿热海洋性气候、低温高寒性气候、寒温高原性气候……
通常只有在探险时才能经历的恶劣环境,对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逐梦星海”青年突击队的队员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
他们辗转天南地北,穿梭各野外试验站;他们着眼环境试验评估,聚焦积累基础数据资源;他们服务装备,献身国防,甘愿做武器装备在极端复杂自然环境下的防护卫士。
莽莽兴安、滔滔林海中的高寒环境试验站,全年8个月被皑皑白雪覆盖,最低气温零下50多℃。严酷的环境既是检测试样性能的绝佳机会,更是对驻站员工的考验。
青年党员吴洋作为试验站年轻的“老同志”,在寒风如刀的户外开展工作是家常便饭,检测户外暴露试样、调整试验架台位置、观测大气数据,有时要在室内外温差高达70℃的环境中反复穿行,忽冷忽热的环境,极易引起强烈不适。
他的脑海始终定格着这样一个场景——某个冬日,他刚进站时,试验站前辈一个热情的拥抱击退了刺骨的寒风,晚霞的柔光是那么温暖。
干热沙漠环境试验站毗邻茫茫戈壁滩,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沙尘暴频发,可谓是一朝风起天幕黄。
为了保障试样能经受住风沙考验,项目青年突击队队长刘翔经常要赶在沙尘暴来临之前在暴露场加固试验架。
在他驻站的第一个夏天,戈壁滩上连日高温,气温快速超过40℃,一场沙尘暴瞬息而至。来不及做任何防护,他第一个冲进能见度不足百米的沙尘暴中。
雪域高原的“瞭望者”
狂风卷着炽热的沙砾拍打在脸上,他一边强忍着脸上传来的阵痛,一边微眯着双眼,双手娴熟地加固试验架。沙尘暴过后,天空一片湛蓝,而他成了“小黄人”,唯有一身黄沙见证着他的初心使命。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冬季平均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在高寒高海拔的荒凉地带,有一位“瞭望者”勇担强军使命。
由于高原反应,藏族青年阿旺旦增常常头痛头晕、呕吐流鼻血,嘴唇、手背龟裂,甚至整夜无法入眠。但他从来不说一声苦、喊一声累,自入职以来就坚守在雪域高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
青春不负韶华,努力终有收获,经组织推荐考察,阿旺旦增还成为共青团重庆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初步人选。
湿热海洋气候多季风、多暴雨,用“蒸桑拿”来形容闷热气候再合适不过。试验站的队员们时刻经历着前一秒晴空万里,后一秒倾盆大雨的多变天气。
“我们是地面上的飞行员”,青年技术专家张宸两年前只身一人来到实验站,操纵无人机在高盐雾环境下准确收集环境数据。任凭风吹日晒、蚊虫叮咬,他甘做千千万万追梦人中的一员,筑起国防科研人员的强国梦。
“哪有人喜欢孤独,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屈于森是试验测评中心的一员,他夜以继日地进行枯燥乏味、单一重复的试验,同外站队员齐奋斗、共筑梦,脚踏实地完成组件级环境试验、自然环境加速腐蚀试验、海洋环境适应性试验、全域整车环境适应性试验等多项检测,每一份客观有效的检测报告上都绽放着公正的绚丽之花。
时代在变,年轻的面孔在变,但青春奋斗的底色永远不变,“强军报国、强企富民”的使命永远不变。
“逐梦星海”青年突击队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落实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各项要求,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西南工程所全力以赴打造科技创新引领的“大院、大所、大事业、大平台”贡献青春力量!